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文化
和刘心武侃红学
添加日期:2006-11-09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无论谁写当代文学史,刘心武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人物:鞭挞极左“伤痕文学”代表作《班主任》;当年震惊中外、云谲波诡的《“舌苔”事件》;还有他红得发紫的《红楼梦》研究。
    前些年,“红学”研究越来越走下坡路,趋于沉寂。刘心武抓住《红楼梦》描写秦可卿的破绽和矛盾的“草蛇灰线”穷追不舍,竟然形成了他的“秦学”,猜测清朝宫廷斗争阴谋,在《百家讲坛》一讲23期,全国轰动。
    1971年我因读《增评补图石头记》成为红迷,就给自己定条规矩:每年读一遍《红楼梦》。去年南阳红学年会,饭桌上闲聊时,我曾发感慨说:“读书要学刘心武。”朋友们怂恿我再来一句,凑副对联。我脱口而出:“点菜莫问李茗公!我吃啥都香。”引起一阵笑声。
    这次“中国文艺家走南阳”活动,领导指示我和刘心武形影不离,于是就有了和刘心武对话的天赐良机。我肆言无忌,他滔滔不绝,甚至把《“舌苔”事件》的一些惊人内幕也告诉我。临别时,他还再三叮嘱:到北京一定找我玩!
    我毫不忌讳地告诉刘心武:你这种研究“自辟蹊径、自圆其说,自成体系”,确实让人拍案称妙,耳目一新。但也有些猜想过于牵强,实在不敢苟同。他也笑,说连我自己也觉得猜测过于大胆,不过为什么不能聊备一说呢?我姑妄言之,你们姑妄听之,至少说这种原型学和探佚学式的研究,能让大家知道《红楼梦》还可以这么读,这么理解,这总是好事吧?
    我说,你把许多红学家的鼻子都气歪了。
    他说,岂止鼻子?许多人的脖子甚至身子都气歪了!
    我说他的煞费苦心让我想起胡适的“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刘心武就拿蔡元培的“多歧为贵,不取苟同”为自己撑腰。他自谦也不是红学家,自称槛外人,连红学会员也不是,却质疑解疑,穷追不舍,在《红楼梦》研究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刘心武说,他没想到退休之后又“火”了一把。
    我说,妙就妙在结构奇妙思想深邃的《红楼梦》,是个“半拉子工程”,加上续书、点评、版本真伪等,都留下了无数悬念和猜想。也只有这样,才给红学家和读者留下了无穷的空间和疑案,才有了研究《红楼梦》的“百家争鸣”。《红楼梦》就像是一副扑克或者麻将,可以有很多很多种打法。那些玩法已经让大家玩腻了,都不想再玩了,这时正好刘心武又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玩法。
    试想,假如《红楼梦》没有留下“从作者到文本”这么多疑案和遗憾,恐怕就不那么折磨人了,也不那么好玩了。是不是?
    他拍着我的肩膀大笑,开心得像个老小孩,要奖我吃水果,让篆刻家兼助手鄂力四处找水果刀,削好之后执意要和我分吃,在推让中他开玩笑说,我们这是分苹果而不是分梨(离)嘛,吃吧吃吧!
    刘心武做人比较低调,但也毫不掩饰《红楼梦》研究引起轰动给他带来巨大成功的喜悦。他引用“梅耶荷德定律”说,一个作品如果都说好,你失败了;如果都说坏,你也失败了;如果一部分人喜欢得要命,一部分人气得要死,恨不得把你撕成两半,那才是真正成功了。
    小时候放羊放牛的经验告诉我,只有非常聪明非常大胆的家伙,才敢捅马蜂窝:既享受了乱蜂蜇头把伙伴们吓得哇哇叫的精神刺激,又能得到烧蜂窝吃蜂儿子的物质享受。
    看着老头儿脸上那种“恶作剧”式的得意和微笑,我就想到了南阳作家群:是不是缺少点捅马蜂窝的胆量、智慧和胸怀?(作者单位:内乡县衙博物馆)
上一篇:邓窑遗址      |      下一篇:保护宛梆 留住南阳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