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信息 | |
乡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力内乡 > 综合新闻 > 乡镇
内乡县大桥乡:“小生姜”长成“大产业” 蹚出共同富裕“黄金路”
添加日期:2025-11-07 17:40:56 来源: 作者:刘珊珊 浏览量:
内乡县大桥乡程岗村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能人带头、农户抱团的发展模式,深耕生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将昔日的“调味品”做成了带动一方的“大产业”,为强村富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零散种”到“抱团富”
金秋十月,程岗村群丰家庭农场的生姜田里一派繁忙。连片的姜苗青翠茁壮,十余名农户正顺着姜垄小心挖掘,不一会儿,一堆堆色泽鲜亮、形态饱满的“黄金姜”便铺满了田间地头,浓郁的姜香随风弥漫,沁人心脾。
“咱这姜,亩产能达到两万斤,算下来一亩地净收入能有一万七八!”农场负责人张克涛托起刚出土的新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2015年成立家庭农场以来,他联合20多户乡亲,将生姜种植面积发展到20亩,形成了规模化经营。“以前各家种各家的,抗风险能力差。现在咱们‘抱团’发展,从选种到销售都有了话语权。”
这种“抱团”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户单打独斗的风险。通过农场统一采购姜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对接市场,实现了降本增效。合作农户除自家种植收入外,还可通过参与农场的田间管理获得劳务报酬,收入渠道更加多元稳定。
从“凭经验”到“靠科学”
产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和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回想创业之初,张克涛记忆犹新:“第一年光是购买优质姜种就投入了11000多元,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也是高产优质的基础。”
为此,他不仅自己刻苦钻研生姜种植技术,还积极邀请省农科院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授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农场通过科学管理,确保了生姜的亩产和品质,即便在市场行情波动时,也能凭借过硬的质量稳住阵脚。
“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姜’氏管理法。”张克涛介绍,通过精细化管理,农场种出的姜不仅块头大、品相好,而且辣味足、耐储存,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口碑。
从“赶市场”到“巧经营”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群丰家庭农场展现出灵活的经营智慧。今年以来,生姜地头收购价虽偶有波动,最低时至两元多一斤,但农场并未盲目抛售。
“一部分品质好的姜,我们选择存入窖中,等到过年前后再错峰销售。”张克涛盘算着,“那时市场需求旺,价格往往更有优势。这就叫‘存姜如存金’。”这种基于市场判断的储存增值策略,有效规避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风险,大幅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收益。

如今,群丰家庭农场的“黄金姜”不仅稳定供应周边市场,更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订购。小小生姜,已成为程岗村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它见证了从个体摸索到联合发展的蜕变,蹚出了一条通过特色种植实现共同富裕的“黄金路”,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如今,群丰家庭农场的“黄金姜”不仅稳定供应周边市场,更吸引了外地客商前来订购。小小生姜,已成为程岗村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它见证了从个体摸索到联合发展的蜕变,蹚出了一条通过特色种植实现共同富裕的“黄金路”,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又一抹亮色。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深秋姜田丰收忙,特色种植铺就金色致富路
内乡县大桥乡:“小生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