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系根茎类中药材,我国从南到北的适生地区都有人工种植。笔者在七里坪乡流峪村驻村,常在山上采得其野生品,群众称其为“鸡头根”,已有部分群众在房前屋后的宅基地周围抚育栽种。因笔者从事医药工作,很好奇地一番查究,试说如下。
(流峪村齐庄组村民抚育种植的“鸡头根”2025年5月手机图片)
其实“黄精”就是“鸡头根”的学名。专业的说法: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属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按药材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原植物为黄精属的还有卷叶黄精、热河黄精、湖北黄精等三十余种。滇黄精、鸡头黄精、多花黄精被认定为正品入药,既是业内公认的“药典品”。其他虽是同科属,但来源复杂,性状差异大,这里不再赘述。
(鸡头黄精-资料图片)
某种药材的道地性,除适生地的适宜环境外,还涉及当地的蕴藏量、优良的品质特征、生产加工历史和传统的中医药文化等。正品药用黄精在我国安徽、山东、湖南、云南、四川、浙江、陕西等地均有分布。产量集中有知名度的分别是安徽池州青阳县九华山黄精(大黄精)系十大皖药之一,具有“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之说。其次是首个被称为“中国黄精之乡”的湖南益阳安化县是多花黄精的核心产区。其三是华北及辽宁内蒙所产黄精均称为“鸡头黄精”,当地习称“鸡头参”。另有浙江金华的磐安县和衢州的江山市近野生栽培抚育和林下仿野生种植也有相当规模。
(笔者采集的“鸡头根”药材)
综合相关资料,滇黄精、多花黄精均产自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及江浙等地区。内乡地处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气候过渡带,产自同纬度地区的山东泰安和秦岭陕西段的野生鸡头黄精,生长达数十年,个形肥大,“鸡头”特征明显,品质上乘,很受市场青睐,但因长期无序采挖,目前较为稀缺。笔者所采均自半山腰以上的灌木丛中,山下难寻,也可能是长期乱采的缘故。
多年生药材的野生品,生长年份越长越金贵,如同东北的“人参”一样比较稀缺,也难怪北方地区所产的黄精被称为“鸡头参”,“药典”中标记黄精饮片的功效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在论其鸡头黄精和其他黄精功效上的差别时,有中医药资料显示,鸡头黄
精偏于“补益”作用,可见北方地区称之为“鸡头参”是有缘由的。
古人云:黄精得土精之气,俱土德之金,为坤土之精粹,药中之精华,故名“黄精”。如此珍品,咱不屑地称为“鸡头根”,何故?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利用,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依托符合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我县北部山区相邻的南召县、嵩县及卢氏县,“鸡头黄精”叫得很响。不得不佩服他们在中药材生产发展或者说经济发展上的积极有为和市场警觉意识。
(内乡县夏关镇“湍之源”黄精加工车间--手机视频截图)
黄精因“难弄”而稀缺。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有部分的生产自觉,更有像“湍之源”这样的黄精深加工企业。相信在今后火热的特色产业发展中,为“鸡头根”正名,叫响内乡“鸡头黄精”品牌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