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商会祭商圣
添加日期:2005-08-30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商会祭商圣
 
    被世人尊崇为“商圣”的陶朱公,在绍兴留下众多的流风遗韵,成了绍兴历史传统文化中颇为精彩的一页。其中民间商会世代祭祀陶朱公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在古城这块土地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令人难信忘。
    陶朱公即春秋战国时的越国大夫范蠡。他原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因在楚地不得志,应文种之邀来到楚国,得到了越王句践的信任和重用。范蠡尽忠竭智,献计献策,成了句践推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重要策划和组织者,他所实施的修筑都城、开荒种粮、畜牧养鱼等一系列生产经营之道,使越国在短期内国力大盛,终至灭吴兴越,大功告成。但他发现句践此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载《史记》。后面引文均同),决心功成身退。于是,出三江,泛五湖,“扁舟至齐,止于陶,号陶朱公”。最初,他“耕于海畔,苦身戳力”,后来他看中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遂运用他善于理财的才智,从事经商贸易,“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因此,范蠡被誉为华夏商人的圣祖。他那三次致富,三次散财,周济众多贫苦百姓的义举,更被传为千古佳话。
    范蠡留在绍兴的遗址甚多,如蠡城、吼山、南池、 陶朱公庙、范蠡祠等等。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巨变,蠡城、吼山、南池等城廓山川依然仍在,而几处祠庙则因年久失修而湮没无存。唯有他经商致富的“陶朱遗风”却被永久地留传不息。
    旧时绍兴的商会,是商界各行各业的总会,民国时期,会址设在水澄巷(今胜利西路)。会长一职例由本地殷实商铺的东家、且在商界中享有威望者担任。会内藏有一幅装裱讲究的商圣像,系著名画家李鸿梁先生手笔,画面上那位衣冠古朴、道貌岸然的长者,即陶朱公。每逢年节,这幅画像悬于中堂。供品之中,例必有鱼,这既是对范蠡在绍兴南池首创人工养鱼的纪念,又因“鱼”字与“余”、“裕”同音,寓“年年吃过有余”、“经商可致富裕”之意。其他供品亦甚丰盛,点香焚烛后,自会长开始,依次向陶朱公像行跪拜之礼,其典礼之隆重,较之民间祭拜祖宗神保,远有胜之。
    商会祭拜陶朱公,一是为了不忘圣祖,二是为了秉承祖训。盖因陶朱公在经商贸易上的薄利多销、四通贸易、物价之贵贱源于供求之余缺等等,后来均被视作商界久久奉行的商业道德和准则,而陶朱公的散财济贫也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共同推崇的一种美德。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宁绍帮”之所以能在国内外商场上十分活跃和成就卓著,或许与崇尚“陶朱遗风”和虔诚礼拜陶朱公不无关系。 
(陈惟于)

 
 
文章出处:范蠡文化研究所
文章作者:陈惟于
上一篇:宛 梆 简 介      |      下一篇:内乡名人志――范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