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内乡名人志――范蠡的故事
添加日期:2005-08-30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作者:牛爱民
  
  
               (一)
  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和大商人。字少伯,楚国宛城三户(南阳)人。曾扶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辞官入齐、陶、卢等处,经商赢利巨万,成了中国的大商人。每到一处发财后,都把大部分资财散发给好友和乡邻们,人们把他奉为财神。
  范蠡青年时和宛令文种入越后,深得越王重用,先任大夫后为重要谋臣,文种为相,越王兵败投夷,文种守国,范蠡随勾践入吴为质。二年中,范蠡为勾践倍受屈辱,忠心耿耿,出谋划策使勾践化验为夷,获释返回后,与文种同心协力为越国共谋良策,促进越国强盛,范蠡训练兵将,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戳力奋斗,越王“卧薪尝胆”把国家建设得强盛起来灭了吴国,吴国夫差自杀,报了会稽之耻,越国成了中原霸主,周策封为伯。范蠡为上将军,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只能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向越王“辞呈”,勾践不允,范蠡即携带重宝乘舟浮海入齐,一去不返。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为范蠡奉邑。
  入齐后改名换姓,自谓“邸夷子皮”,在海边选了一片土地,父子们开荒种地,并引海水煮盐,苦身戮力,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不几年光景,致产数十万,成为当地一名巨富。齐国国君获悉此事,觉得此人有奇才,就任他为相。没过多久,无不感慨地对周围的人说“我本来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当从事耕织积攒几十万家财,走上仕途,则官至将相高位,可谓达到顶点。若长期处于优越的地位,享受崇高的荣誉,并非好事”。停了不久,范蠡就把相印交还了齐君,把大部分资财散发给乡邻好友,一家人又重新迁居。
  一天,他们来到了宋的陶邑(今山东定陶县),看到这里位置适中,交通发达,客商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十分繁华。这正是他们理想的好地方,就先定居下来,又改名“陶朱公”,这次除了耕作养殖之外,在城市就以主要精力从事商业活动,他特别重视物资信息,市场动态,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一般不超过十分之一利润。只要他看准了的项目,经营起来都是购销两旺。财源滚滚,生意越做越好,又只有几年的功夫,创造出了奇迹,靠商业经营积累了亿万家财。几乎成了天下的大富翁。这下陶朱公真是名扬天下。生意人家一听说陶朱公的大名无不敬佩称赞,成了商人们的楷模。
  相传,范蠡这时觉得自己年岁已高想歇歇心,就把行店的生意交给长子继续经营,随带上夫人和小儿一起游山玩景,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顺着黄河逆流而上,一路经过汴梁、郑州、洛阳等各大城市,游游转转,停停住住,即观风景又了解市场信息,再西行跋山涉水,好容易爬过了九岭十八坡,又沿着羊肠小道上了十八盘坡,汗流夹背,身耸入云,如上了西天一样,站在青龙背上西望“啊,好大的一个湖呀!真是碧水青山,气象万千,太美啦”只见沿湖的周围山上森林茂密,松柏苍翠,下面显露几处村庄,靠南岸的房屋较多,像似一个集市,各种店铺门前人们熙熙攘攘,大树底下摆满了杂货小摊,有皮毛肉类,各种山货,山区小吃,和城市相比,真是别有情趣。
  他们进到一家饭店,喝过开水后随便吃了点东西,又出来随意游游转转,觉得这里犹如人间仙境一般,不由得找了个较干净的地方店铺住了下来,夫人和儿子休息,他即找老农聊天,或坐打渔小舟湖中游游,又觉得好象在江南湖上一样,这里很适合他们。经访问老者,才知道这儿就是昔日洪水横流时,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卢邑,那时禹王带领民工在山的东北角处劈山开石,疏通河道,使洛水东流后水位下降留下这几十里的大水湖,人们才在这里安居乐业。他看到农夫们在山坡上耕耘,渔船在湖内撤网,湖边有牲畜交易,集市上买卖秩序良好,人们勤劳朴实,好客厚道,心里不胜欢喜。了解到当地盛产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等,土特产品,但是农民缺少食盐,葛麻布衣,日用杂品等。范蠡的心动了,不如为这里的人们办点好事,倒也舒心,他和夫人、儿子多次闲谈议论,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随后说干就干,经过几天的接触了解,大多数人都说刘掌柜心眼好,人实在,买卖公平,讲信用,到他铺里来买卖物品人多,范蠡就和刘掌柜交谈几次,知道刘家缺少资金做不成大生意,范蠡表示愿意承担所有投资两家合伙做生意,双方达成了协议,买了一块较大的土地,请工匠们盖起了一座较大的山货行骡马店,雇用了几个生意能手,买了十几头骡子,找到赶脚,就做起了收购山货的生意来了。
  范蠡还以陶朱公的面目出现,他和刘掌柜谈的很投机,就让儿子参与经营管理,并授意刘掌柜:“咱们收购各种商品的价格都要比以往收购的价格高一些,让卖主多占点利益,生意就好一些。”刘掌柜照办了,来卖货的人都说新来的陶掌柜家行店收购价高,一传十,十传百,供货人都往这里跑,还不满一个月时间,各种山货就堆满了几个大库房。夫人见货越来越多,就主动到库房找几个有经验的人指导着让大家把每种货物都进行挑捡分类打包,把上等货另放。按陶朱公掌握的销货信息与各地商贾的需求,先把各类上等货用牲口驮运出山,送往各要货的地方出售,各处见到陶朱公的手信都给个好价钱收购。得款后,他们再到市场购回食盐、葛麻布衣和各类日用杂货等运回。陶朱公又授意刘掌柜:“出售时,要低于以往市场价”。这样回来的这些货很快地销售一空。刘掌柜把这次往返一来回的利润一盘算,惊喜若狂,获得了想不到的收入,没有买到盐的人都找掌柜的再给进盐,没有买到布的人要求再给进布,刘掌柜忙的应接不暇。陶朱公深解民意,按着不同的需求进货,尽量让大家满意。远近的商贩们闻风而至,供货的,进货的络绎不绝,商贩们到山区购回的大宗货送来,按一般收购价再加价付款,提高了他们供货的积极性。食盐回来时优先批发给他们些食盐让他们到山区以盐换货,商贩们见利更大,他们变成了行店的收购员一样,也充实了人力,就这样当地的农民也都纷纷来批发些盐和日用杂品下乡去卖或换货,学着做转运生意,渐渐地也都富裕起来。原来这里的几家收购行店的人们看热了眼,见陶家的生意做得活道,生意兴隆,也都用陶家的同等价格到远处收购大批货物运回交给陶家,陶掌柜和刘掌柜商意再给他们提价收存,他们也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货源越多,光靠骡子驮运也不适应了,陶掌柜就和刘掌柜商意利用洛河有利条件采取水运办法运货,买了些木料请上游稍工下来给连木筏,用牛皮装粮货通过洛河运往洛阳等地销售,加快了转运速度,几个月后,派人到洛河上游的龙驹、徐家湾一带买了几只运货大船,载货量大更加合算,水陆并用,生意越做越红火,陶朱公的名气越来越大,又吸引了外地购货的骡马驮运队,陶掌柜把各种中等货都便宜供给他们,让他们再来时带进行店需要的商品货物,如此又为行店增加了运货力量和速度,店内常期掌握着大量存货,洛河上游的人们收些大批货物用木筏或木船运来后交了货把木筏也卖给陶家,再批发些食盐和各种杂货,装船逆水运回销给农民,这个集镇的生意做大了,来往的人多了,各家客店住客吃饭,各种生意都好做,有货不愁销,人人有利可图,大家也都随着渐渐地富裕起来,许多人家扒掉草房盖瓦房,真正形成了一个各种商品的集散地,大集市。
  陶朱公的经商有计划,有预见性,他随时了解农业生产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他认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贸易的物质以将来迫切需要者为最有利可图,夏天要预测皮毛商品,冬天要预测葛麻商品,手中还要经常掌握着实物的积蓄,手内不要多存钱,要加快资金周转,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见《南阳古今 范蠡(陶朱公)的经商之道》,他经常和他经营的好伙伴讲这些道理,要求大家薄利广销,大家都乐意静听,并跟着他学做生意。
  住的时间长了,来为行里帮工的妇女们与夫人熟了,也都跟着她学缝衣服。夫人也下地教他们种桑养蚕,抽丝织布,男女老幼的衣着也有改观,像个集市装束,干净利落。
  陶朱公父子们在卢氏经营了几年收购转运生意,为山区人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给商户传播了经营之法,又积累了几十万家财,他们把绝大部分资财都留给他的好朋友和乡邻,又散发许多钱给穷苦人,人们都感谢不尽。他临回陶时,只带了些卢氏的土特产品等装了一船,来向他们送行的人在湖边就约一二百人,有的送活鸡活鸭,有的送煮熟的鸡蛋,有的送腊肉,有的送核桃,还有的拉羊,乡亲们热情欢送拿来东西不要也不行,大家只管往船上装,都恋恋不舍,许多人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当陶掌柜的船离岸时,刘掌柜说陶掌柜不姓陶,他的真实姓名是范蠡,就是当年扶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领兵大将军,越王封他高官他不坐,给福他不享,却来山窝帮助咱们做生意,使大家发财致富,要大家过好光景,范蠡才是咱们的活财神,大恩人,我们都要永远记念不忘,大家齐呼“范财神一帆风顺,平安富贵”。
  从此,卢氏县令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大商人,就把莘川村命名为“范蠡”,这个湖叫“范蠡湖”,载于清朝《卢氏县志》书上。虽然范蠡走后距今两千四百多年啦,范蠡这个地方仍以范蠡的名字叫“范蠡街”、“范蠡镇”,不论商户和农民在过年(春节)时都要请财神,敬财神。祭祀这位范蠡财神,以求发财致富。
                     (二)
  范蠡镇这个地方,由于洛河的水位逐年下渐,人们就在洛河之南范蠡河之西,靠山坡形势逐渐盖起了土木或砖木结构的集镇街坊.分东西南北四道街.并还保留了古老的顺河一道街.占地三百余亩,范蠡的名气大了,就吸引来陕西,山西,洛阳,南阳等各地的商人来卢氏做生意,尤其是民国年间,洛阳到潼关,卢氏至西峡的公路修通以后,交通方便了,范蠡镇开成了水旱码头,商业经营越来越大地繁华起来,据不完全统计,那时像样的商铺就有百余家.像张云祥、云生祥、崔丙麟、闫同子等13家做粮行购销生意,赵景方、马九恒、任寿福等8家京广杂货店,宋坐子,周书信等4家骡马店带饭馆,孟世林 吉太成 李茂春等9家药铺和药材收购行,天盛馆等6家大饭馆,杜金贵等6家绸缎生意,蔡子禄等3家烟叶购销行,韩老大、李坤、万华等5家染坊,崔丙麟家收蚕茧,取丝坊,于永贤家酿酒厂,陈太和 焦伯顺等4座银楼,其他铁匠铺、木匠铺、麻片点心铺、麻糖铺、卤肉铺、铰子馆、豆腐坊、皮匠铺、粉坊、纸扎铺等等,更有许多种地方风味小吃 小摊等,顺着范蠡河建有24盘水磨油坊,群众俗语说:“有女嫁到范蠡峪,吃米喝香油,不用推磨。”范蠡是二、五、八为逢集日,在逢集日,卢氏县的四面八方的货郎小贩都起早来这里赶集买卖货物,购销货量较大。山西、陕西的生意人发了财,大家商意组织了山西会馆,大家集资在上塬高台地上选了一片风水宝地,建起了一座关帝庙,占地约二十八亩。每年大会期间老请两台大戏对着唱。前来赶会的人山人海,除了街上人满以外,就连河边和山坡上到处都成了交易的场所。街东下庙每年的四月初一开始演四天大戏,骡马大会,物资交流,热闹非常。卢氏西南山区的核桃、木耳、山珍毛皮和各种药材土特产品等都用牲口驮来和木船运来,湖边常有十数只船停泊交易,再购日用百货回山销售。大牲口交易成立有鞭杆会,专门负责买卖事宜。每集都
  要上市大牲畜牛马猪等百十头、羊、鸡、鸭、兔等不计其数。生意人都觉得有奔头,范蠡的商贸交易成为卢氏县四十八镇的首镇。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东北大部土地都被日本鬼子侵占,许多沦陷区的难民们成群结队地拥到范蠡来,街上、庙里、村里、窑洞到处都挤满了难友,范蠡镇的各村多是产粮区,开始倒还可以支持得住,但后来因为国民党的许多军队不在前方打仗,都退缩到卢氏来,那里都住满了军队,每天拉夫,拉兵,要粮要款,各项杂税把人逼得喘不过来气,通货澎胀,生意难做,市场萧条。
  1944年的春天,鬼子的飞机常来骚扰,尤其是农历的四月初六早晨,几架飞机在范蠡上空疯狂烂炸,群众和军队都乱起来啦,大部分都往西逃,飞机上的机关枪向着过河的难民不断地扫射,许多难民被打死在河里,据东边窑上的王大娘说:眼见洛河水都成了红水,真是残得很。阳历五月二十日,日寇进到卢氏城烧杀以后十一日到范蠡又拉走了许多人为鬼子兵担行李,范蠡的青年学生明坤也被拉走,后逃回,这笔血泪债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 从此以后,国民党的各项款子越来越多,压得商人做不成生意,农民光景更难过,范蠡匪霸何香亭为匪作呆,欺压人民,尤其我解放军撤走后更加变本加利的残害人民,大肆屠杀,用刀杀死农民辛四里及我解放军战士等20余人,话埋孙小定及2名青年学生,枪杀我战士16名,乱棍打死我工作干部1人。据计,惨死在他手下的有110人之多。被他杀绝的有10户,凡参加过农会的人,尽受其害,先后倒算农民马昭兴、郭五等12户的粮食衣物。刘亭、高典绪等人被他弄得倾家荡产,怀孕的妻子被踢死,其贪污、讹诈、侵吞、勒索粮食95500余斤,大烟土1200余 两,其他各样物品无数。人民的劳动果实被他掠夺,侵占一份很厚的家业,房屋和窑80余间,包括街上市房,良田110亩,每年剥削定额地租45石,除占有4个老婆外,还奸淫妇女11人。他见有八个担挑货郎有钱,硬说他们是八路军的探子,让刽子手金德禄将其杀于洛河边,1948年我革命战士把这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拉到河边他经常杀人的地方用刺刀杀死。
  1950年12月20日,范蠡街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公审了这个卢氏四大亭之一的大匪霸何香亭,大快人心。从此,在共产党领导下,范蠡人民反匪反霸,斗地主,分田地,又打垮了企图暴动的庙道会反动头子莫仰成的乌合之众,逮捕了庙道会的黄令,大令反动骨干,把莫仰成枪毙于范村河滩。
  翻了身的范蠡人民,为了纪念用鲜血换来的今日幸福的解放军烈士,自动捐款献料修起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每年的清明时节,范蠡的广大干群学校师生都来为烈士扫墓,听老干部讲当年解放战争的英雄故事,这里成为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范蠡区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了身,农民当家做了主人,大家自发组织业余剧团自编自演自唱自乐,逢年还有社火,范蠡有曲剧团、眉户剧团、 南苏村、东寨、苗村、北庄办起了蒲剧团,南庄、里铺、文峪、柳泉,三门建起曲剧团,大家演戏大家看共庆幸福年,促进了农业生产,也促进了商贸的繁荣。
  80年代,国家兴建故县大水库,利用洛水办个大电站,要堵截洛水,范蠡到苏村,蒋渠一带将成为新的淹没区。国家拿钱,群众搬迁,苏村、苗村骷垛、东营、刘村、涧底、莘庄等村均在本村的上塬建新村,恢复到原始社会人们居住的位置上,唯有范蠡是个大集镇,经专家测量设计在距范蠡五华里的后峪村大平原高处占地三四百亩,修建了一座现代化水平的一流新街市镇,市房全是一砖到顶的两三层高楼,有的还贴了磁砖,玻璃窗户,家家都装修的非常漂亮,生意人由旧街房迁居到新街市,装满了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全是适应新形势新时代人们需要而进化,凡城市有的这里也都有货,更有山区特点,这道街宽三十米,汽车不论逢集与否总是畅通无阻,逢集日,除了各店铺照常开门营业外,一街两行又摆满了小摊,人民集会的大广场中挂满了五光十色的各种时兴成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空前活跃。
  沿洛河两岸高地的山坡上,修建了一条环山公路,山河口架了单拱双曲线大桥,范蠡河也修有大桥,公路穿街,穿村而过,经各村穿范蠡过莘庄,过山河口大桥沿北路返回县城非常方便,乡里买有客车,各村买有汽车,许多个人也买车拉人运货,汽车可通到各个村庄,各种车辆都有方便了运人运货,以前从城里到范蠡早上一起来走到十二点以后才能到街,现在坐车半小时以内可以到达。镇政府建在新街之中心,民政所、财政所、税务所工商行政管理所、公安派出所、邮政电讯、粮食管理所、粮食仓库、粮食交易所、收购站、林站、兽医站、烟叶收购站、食品站、副食品公司、面粉厂、粮油门市、供销社各种经营门市,药材收购站、八里庙电站、广播电视管理站、土地管理所、文化站、剧院电影院、卫生院、机械厂、各种手工业门市应有尽有,有中学、有小学,最好的房子是敬老院,广大群众住进了新的四合院,人们都用电,通自来水,通广播电视,各村电视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村村都有医疗室、诊所,全乡除有三所中学以外,各村还有45所小学。
  
  范蠡镇有古文化遗址较多,古脊椎动物化石就有三门岭化石点,龙窝化石点,大峪沟化石点,新石器时代遗址有:花园寨遗址,涧底遗址,八顺沟遗址,南苏村遗址,苗村遗址,骷垛遗址。古寨有范蠡花园寨,范蠡寨,涧底寨,.苗村寨,骷垛寨等,古建筑有:关帝庙,观音菩萨庙,紫虚观,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玉皇庙,禹王庙等。山河峡谷有高庙悬崖神禹导洛河摩崖题记,大禹用剑刻的古“雒”,字迹犹存,游人多到此观瞻。
  范蠡镇的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庭的住房,穿衣,吃水,看电视等也都相应地解决了,全乡土地面积3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700亩,每年可产粮食11000多万公斤,人均300公斤,烟叶面积1000多亩,有林坡,有果园,有牛、羊、猪等,还有鸡、鸭、兔等家庭副业,人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信心十足地努力创造小康社会。
上一篇:商会祭商圣      |      下一篇:绿林、赤眉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