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近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丰富的传统廉政文化资源,积极把廉政教育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中,融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中,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以内乡县衙为主要阵地,恢复了部分廉政教育建筑,整理了廉政教育楹联,开办了廉政教育专题展览,推出了寓教于乐的廉政教育节目,开发了一批廉政教育纪念品,致力把内乡县衙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和廉政教育为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收到了廉政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双赢效果。
加大投入,强化硬件建设,逐步恢复廉政教育设施。内乡坚持把发展衙署文化与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相结合,坚持县衙开发与保护同行、产业经营与文化研究并重,创新盘活衙署文化资源,投资数千万元加大县衙抢修保护力度,先后恢复建设了照壁、戒石坊、监狱、皮场庙、知县灶房、师爷教读等廉政教育设施,使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得以全面展现。戒石坊是县衙恢复性建设的重要一笔。此建筑位于县衙大堂前,面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向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16字。“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为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长官坐堂理事北向的铭文16字,抬头可见,以警戒其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在内乡县衙大门东侧竖立的《三院禁约》碑,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碑文有千余字,对接待上级官员用餐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得到了上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三位监察官员赞同,遂立此碑。这些规定旨在整治奢靡之风,提倡下级要敢于告发上级官员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对于当今开展的反腐斗争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可谓是反腐倡廉、整治吃喝风的一面历史鉴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扩大衙署文化影响力,2012年5月开始,县委、县政府组织对县衙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县衙保护规划要求,拆除周边现代建筑8万多平方米,建成后的历史文化街区将与内乡县衙建筑相协调,形成一个以县衙为中心的官署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展示中心。
深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着力推动廉政楹联建设。内乡坚持以县衙博物馆为龙头,在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创作、应用、研究等方面,构筑起具有内乡特色廉政楹联文化阵地。在2011年成功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县”的殊荣。内乡县衙各主体建筑前悬挂的38幅楹联中以廉政楹联居多,或借联述志、或借联表达自己施政理念,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读来发人深省。如县丞衙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等等。尤其著名的是三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上联的核心是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下联的核心是正确对待当官者,淡化官本位。联语并不华丽,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受到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一致好评。内乡县衙先后举办三届衙署文化研讨会,出版十余部学术专著;2012年开办《衙门文化》期刊,向专家学者、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同行业博物馆赠阅,以外部借智方式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扩大研究成果。
精心谋划,积极实施布展,突出提升廉政展览水平。按照“突出特色,尊重历史,再现原貌,扩大影响”的要求,内乡县衙把人文景观变静为动,在充分挖掘廉政文化的基础上,开辟了专题廉政展览,以文字、图画、雕塑、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让游客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廉政教育。推出了胥吏衙役文化展、古代官箴廉政走廊、古衙奇案展、古代知县展、师爷教读展等多项专题展览,使廉政文化活起来。如新推出的胥吏衙役文化展,使游客在认识胥吏衙役这一特殊历史角色的同时,对所承载的社会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胥吏衙役文化展告诫我们要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时刻牢记自己也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是群众认识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目前,内乡县衙举办专题展览23个,其中廉政文化展6个,展览总数达56个单体陈列,展览面积达6000平方米。陈列展览成为游客了解博大精深官署文化的重要方式。
活化形式,结合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廉政演艺影响。内乡县衙依托自身资源,深挖文化内涵,拓展教育范围、延深教育效果,编写剧本,先后排练出《知县审案》、《宣讲圣谕》等十余个廉政演艺节目,让游客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受到廉政文化熏陶。根据“三院禁约碑”内容,编写戏曲剧本,在县衙戏曲茶社经常组织演出,让游客在欣赏地方特有剧种中受到反对铺张浪费、坚持艰苦奋斗廉政教育。该剧目荣获省委、省政府“五个一”工程奖。大型廉政节目表演《廉政宣言》将在今年推出,进一步拓展深化廉政教育基地教育效果。
几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以县衙为依托,以文化铸造景区灵魂,做活了廉政文化建设这篇文章,使内乡县衙无论是具有警示作用的廉政建筑、廉政楹联,还是廉政展览、廉政演艺,都在告诫自己或其他官员们要勤政爱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公正执法。内乡县衙现为河南省多家单位廉政教育基地。每年近百万游客来此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也促使内乡衙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享誉神州、远播四海。
内乡大力打造衙署廉政文化品牌
添加日期:2013-08-19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居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占地4万多平方米,现有房舍280余间。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因保存完整程度极为罕见,被专家权威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7月被命名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近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丰富的传统廉政文化资源,积极把廉政教育融入廉政文化建设中,融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中,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以内乡县衙为主要阵地,恢复了部分廉政教育建筑,整理了廉政教育楹联,开办了廉政教育专题展览,推出了寓教于乐的廉政教育节目,开发了一批廉政教育纪念品,致力把内乡县衙打造成集旅游观光和廉政教育为一体的廉政教育基地,收到了廉政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双赢效果。
加大投入,强化硬件建设,逐步恢复廉政教育设施。内乡坚持把发展衙署文化与打造城市品牌形象相结合,坚持县衙开发与保护同行、产业经营与文化研究并重,创新盘活衙署文化资源,投资数千万元加大县衙抢修保护力度,先后恢复建设了照壁、戒石坊、监狱、皮场庙、知县灶房、师爷教读等廉政教育设施,使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廉政文化内涵得以全面展现。戒石坊是县衙恢复性建设的重要一笔。此建筑位于县衙大堂前,面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向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16字。“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为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长官坐堂理事北向的铭文16字,抬头可见,以警戒其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在内乡县衙大门东侧竖立的《三院禁约》碑,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碑文有千余字,对接待上级官员用餐标准做了明确规定,得到了上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三位监察官员赞同,遂立此碑。这些规定旨在整治奢靡之风,提倡下级要敢于告发上级官员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对于当今开展的反腐斗争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可谓是反腐倡廉、整治吃喝风的一面历史鉴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扩大衙署文化影响力,2012年5月开始,县委、县政府组织对县衙周边环境进行改造,建设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县衙保护规划要求,拆除周边现代建筑8万多平方米,建成后的历史文化街区将与内乡县衙建筑相协调,形成一个以县衙为中心的官署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展示中心。
深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着力推动廉政楹联建设。内乡坚持以县衙博物馆为龙头,在楹联文化的传承、发展、创作、应用、研究等方面,构筑起具有内乡特色廉政楹联文化阵地。在2011年成功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县”的殊荣。内乡县衙各主体建筑前悬挂的38幅楹联中以廉政楹联居多,或借联述志、或借联表达自己施政理念,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读来发人深省。如县丞衙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等等。尤其著名的是三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上联的核心是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下联的核心是正确对待当官者,淡化官本位。联语并不华丽,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受到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一致好评。内乡县衙先后举办三届衙署文化研讨会,出版十余部学术专著;2012年开办《衙门文化》期刊,向专家学者、历史文化研究机构、同行业博物馆赠阅,以外部借智方式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扩大研究成果。
精心谋划,积极实施布展,突出提升廉政展览水平。按照“突出特色,尊重历史,再现原貌,扩大影响”的要求,内乡县衙把人文景观变静为动,在充分挖掘廉政文化的基础上,开辟了专题廉政展览,以文字、图画、雕塑、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让游客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廉政教育。推出了胥吏衙役文化展、古代官箴廉政走廊、古衙奇案展、古代知县展、师爷教读展等多项专题展览,使廉政文化活起来。如新推出的胥吏衙役文化展,使游客在认识胥吏衙役这一特殊历史角色的同时,对所承载的社会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胥吏衙役文化展告诫我们要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时刻牢记自己也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是群众认识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目前,内乡县衙举办专题展览23个,其中廉政文化展6个,展览总数达56个单体陈列,展览面积达6000平方米。陈列展览成为游客了解博大精深官署文化的重要方式。
活化形式,结合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廉政演艺影响。内乡县衙依托自身资源,深挖文化内涵,拓展教育范围、延深教育效果,编写剧本,先后排练出《知县审案》、《宣讲圣谕》等十余个廉政演艺节目,让游客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受到廉政文化熏陶。根据“三院禁约碑”内容,编写戏曲剧本,在县衙戏曲茶社经常组织演出,让游客在欣赏地方特有剧种中受到反对铺张浪费、坚持艰苦奋斗廉政教育。该剧目荣获省委、省政府“五个一”工程奖。大型廉政节目表演《廉政宣言》将在今年推出,进一步拓展深化廉政教育基地教育效果。
几年来,内乡县委、县政府以县衙为依托,以文化铸造景区灵魂,做活了廉政文化建设这篇文章,使内乡县衙无论是具有警示作用的廉政建筑、廉政楹联,还是廉政展览、廉政演艺,都在告诫自己或其他官员们要勤政爱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公正执法。内乡县衙现为河南省多家单位廉政教育基地。每年近百万游客来此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也促使内乡衙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享誉神州、远播四海。
上一篇:领导决策与“琴治”艺术 | 下一篇:迁都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