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潭文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潭文学
蟋蟀声声
添加日期:2010-10-13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刚从盛夏走来,耳膜里充斥着蝉的竭斯底里,没心没肺的叫声,那“吱吱吱”的单调乏味的声音,加上燥热的空气更让人酷暑难当,烦闷焦躁。而今蟋蟀声起,再没有了夏季无处藏身的酷热,汗流浃背的无奈,躺在凉席上有些微凉。凉爽的惬意,舒服的安睡,使盛夏走出的人们,倍感弥足珍贵,欢喜得在床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时入耳的蟋蟀声也格外亲切,它们时而齐吟,时而独奏,声调不高,音韵清亮,不急不躁不温不火,似窃窃私语,又如秋雨洒遍大地,好像在低声的告诉人们:秋天来了。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在《诗经・豳风・七月》里唱过;“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蟋蟀在《诗经・唐风・蟋蟀》里唱过。寒暑易节,时不我待,转眼间大半年时光已匆匆而过,蟋蟀声声催促着人们抓紧时间完成本职工作,莫令光阴蹉跎,到头来双手空空自叹息。

   “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蟋蟀以其声短促而凄切,闻之令人生悲,加上彻夜不停的嘶鸣,令人无法入睡,愁肠百结,似尖尖的针深刺着旅人的神经。料想秋风乍起,黄叶纷飞,秋天本来就给人带来太多寂寥落寞。加上旅人天涯孤旅,萍寄他乡,眼前的秋景已让人伤怀,再遇上如此繁密的蟋蟀声,怎能不倍加伤感?思乡之情在瞬间膨胀疯狂滋长,于是就吟诵出如此伤感的诗句。所以在文学作品中,蟋蟀则被看成是凄凉、忧伤的形象,诗家吟咏此虫,多以此出笔。

   今人流沙河更是有蟋蟀的声音,想到月饼,想到桂花,想到故园飞黄叶,想到野塘剩残荷,想到有只蟋蟀在海峡这边唱歌,在海峡那边唱歌。从古到今,从大陆到台湾,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共同的忧思离别,竟被一只蟋蟀的声声鸣叫穿起来。于是这只蟋蟀,竟成了联系大陆与台湾的纽带和使节,成为思乡游子“相望泪沾巾”的伤感之物。 

   就这样,蟋蟀成为诗人墨客的爱物,在历史的长河里,鸣叫着走来,编缀成一部文学编年史。

   倒是清蒲松龄先生独辟畦径,奇思妙想鬼话连篇,在《促织》一文中将蟋蟀写成了一个杀人不见血的杀手,曲笔委婉的道尽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劳苦大众的血泪生活,使蟋蟀也蒙上了一层悲情色彩。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时光流逝中,蟋蟀声声不息的鸣叫着,驱走寂寞,引人遐思,我开始从心里喜欢上这只小小的精灵来了。 

上一篇:旅途中的尴尬和无奈      |      下一篇:大诗人王维巧对药谜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