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力内乡 > 牢记嘱托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我县农业再攀新高峰
添加日期:2014-03-04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盘点2013:我县农业再攀新高峰

      2013对于全县农业来说既是务实拼搏、锐意进取的一年,也是加速快跑、持续求进的一年。2013年我县的粮食高产示范区被市政府列为年终考核的高产示范区,全县农业产业化及产业化集群、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区、高标准粮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沼气建设等工作也在全市年终考核评比中处于较前位次;牧原生猪产业化集群被市政府认定为全市9大重点集群之一,跻身全省139个重点产业集群行列;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美丽乡村”评选中,余关乡黄楝村入选全国1100个、全省46个、全市4个国家级首批“美丽乡村”试点村;在全市组织的“十大美丽乡村”评选中,我县赤眉镇鱼贯口村、杨店村和邵家岭村、七里坪乡青山村,入围全市36个初选名单,入选数量全市第一。杨沟柑桔、李文华小麦粉、宛西茶叶3个产品被认定为南阳市知名品牌。南阳地区首家“家庭农场”也在我县生根发芽。 

      加大农建工程投入  强力保障项目实施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强力支撑,更是农业生产必要保障。2013年我县共争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15个,累计到位资金3135万元,创历史最高。

      在工程项目建设上,投资150万元在师岗镇十字堰等村组织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新修机耕路9.63千米、打井13眼、建蓄水坝3座。先期投入123万元重启了小麦良繁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对丰收渠主渠道整修取直620米,完成80眼机井设施配套,共完成工程土方3267立方米、填筑粘混土1931方、混凝土1078方,使该项目搁置造成的工程遗留得以全部扫清。

      在植保工程建设上,在师岗园艺场,组织实施了观测场建设项目,建成标准化田间病虫观测场1个,建成设施用房112.7平米,整修道路324米、新修水泥路165米、购置监测防控仪器设备100多台(套),有效改进了作物病虫监测防控能力;

      在招商引资上,成功招引“雍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优质大米生产线项目”,项目占地100亩,总投资15000万元。截止目前,完成投资5000万元,土地征用、厂棚搭建、主要设备购置等前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14年2月底可全部峻工投产。二是招引亚行贷款牧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800万美元,由牧原股份公司分别规划建设1万头规模母猪场1个、5万头育肥猪场1个。

      在沼气建设上,在10多个退耕还林村,对1000多个废弃沼气池修复改造,截止目前,已修复并投入使用623个、为退耕农户安装太阳能设施616个。新建户用沼气池700个、培训沼气技能工50名,“十二五”以来,全县已建沼气池3.6万户、建集中供气沼气工程11处、建秸秆沼气池1500多户。沼气工程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建设任务。

      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强力推进种植业发展 

      2013年,我县粮食生产在遭受持续干旱、风害涝灾不断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粮食播种面积95.35万亩,实现总产32125.6万公斤。其中,夏粮(小麦)45万亩,单产356公斤(统计局332.8公斤),总产16020万公斤,单产、总产比上年减少5.8%;以玉米为主的秋粮生产,遭遇干旱、风雹双重灾害,灾情严重,减产明显。据灾情统计,全县秋粮受灾37.5万亩,成灾35.32万亩,绝收12.41万亩。全县44万亩玉米平均单产300公斤,玉米总产13200万公斤,单产、总产与上年相比减产18.9%。水稻生产势头良好,面积、单产、总产增长幅度较大,全县水稻面积1.3538万亩,平均单产585.7公斤,总产795.6万公斤,单产增加5.2%,总产实现翻番目标。

      全县粮食生产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主要得益于做好了六件实事,一是加快了良种推广。我县粮食生产按照“一年一项关键技术,一年一个突出问题”的总体思路,加快良种推广,加大良法配套,衡观35、内麦988等优质小麦良种,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 玉米秸秆还田率达由原来不足10%,提高到40%以上,小麦、玉米机播率达70%以上。二是打造了高产亮点。先后在赵店、赤眉、王店、灌涨4个乡镇17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创建小麦万亩示范方3个、玉米万亩示范方3个,涉及农户9133户;在赤眉、赵店、湍东、马山、七里坪、夏馆6个乡镇25个行政村100多个村民小组,创建水稻万亩示范方1个,涉及农户3780户。三是组织开展了高标准粮田建设。 围绕市政府下达高标准粮田35万亩建设任务,规划高标准粮田万亩方7个,面积8.914万亩;千亩方90个,面积22.022万亩;百亩方74个,面积4.064万亩。四是扎实开展“一喷三防”工作。根据生产实际和病虫发生特点,及早组织专家会商,科学选定用药种类,按照“适用性、廉价高效和供应充足”三原则,确保9个采购标段一次招标成功,为“一喷三防”开展争取了主动。五是全面落实良种补贴政策。 主动与财政和乡镇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按时搞好清册印制发放,及时收缴审核清册、核实汇总补贴面积,确保良种补贴资金及时发放。2013年,全县16个乡镇、277个行政村、共落实小麦良种补贴45.1736万亩,涉及农户134819户,发放小麦良种补贴资金451.736万元;全县16个乡镇、283个行政村,落实玉米良种补贴42.4768万亩,涉及农户135238户,发放玉米补贴资金424.768万元;在夏馆、七里坪、赤眉、马山口、赵店、余关、大桥等7个乡镇、23个行政村、落实水稻补贴面积81829.6亩,涉及农户4045户,发放水稻良种补贴资金12.274万元;六是全力抓好水稻生产。一年来,落实了“促进水稻生产的十一项的措施”,即行政推动促发展、狠抓水利建设夯基础、优化品种结构抓关键、推广旱育秧技术育壮苗、加快土地流转扩规模、引进工厂化育秧出精品、推广机械化插秧节成本、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效益、开展专业化服务上水平、加大投入助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创品牌。实现了“九大转变”,即由以水兴稻向以稻兴水转变、由人工种植向机械化种植转变、由单兵突进向统一服务转变、由分散种植向大户流转转变、由随意选种向推广优质稻种转变、由水育秧、两段育秧向旱育秧转变、由粗放耕作向标准化精细作业转变、由注重生产向注重经营转变、由产品意识向品牌意识转变。全县培育植稻规模3000亩以上乡镇2个、种植大村10个、千亩大方1个,百亩示范方20个、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大户2个;流转土地2000多亩;建起2000亩的育苗中心、推广机械插秧2000亩,水稻生产整体水平和产量效益大幅度提升。

      2013年,全县种植业发展也突飞猛进,全县按照《内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总体要求,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依托,持续推进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一年来,全县新建茶园7670亩,其中赤眉1600亩、瓦亭1100亩、余关4000亩、桃溪30亩、乍曲940亩;改造老茶园5940亩,建成茶叶基地13610亩。其中规模在1000亩以上茶园2个、规模在500亩以上5个、规模在300亩以上6个、规模在100亩以上8个。河南省菊潭茶业有限公司、南阳琴溪湖茶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天龙茶园和宛西茶叶被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评为“河南明星茶馆”,河南省菊潭茶业有限公司和南阳琴溪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市政府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主动与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结合,整合农业、水利等涉农资金409万元,栽植路林30000株、挖排水道14万米、配套管道7000米、铺设供水管17万米、修筑交通主道80公里、修整生产道路96公里、架设电业线路4万米,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基础保障,全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蚕业生产方面,我县新发展桑园120亩,改造中低产桑园2500亩,高标准建成以灌涨镇为核心的蚕桑示范基地7000亩。全年共饲养普通种7200张,原种4700公分,张种产茧量平均40公斤以上,总产茧30万公斤,亩平均收益7000元以上。

      在蔬菜产业上,我县按照“菜篮子”建设工作要求,依照高效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稳步推进高效蔬菜基地建设。在温室蔬菜发展上。以修复完善灌涨基地原有70多个温室为重点,不断提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作业水平,高产高效优势尤为突出,预计今年1个标准蔬菜温室(净地2亩)效益可达12万元;在大棚西瓜生产上。继续推广越达合作社发展模式,先后在灌涨杨岗、前楼、寺洼、后马、岗头等村,引导群众新发展大棚近千个,新增基地500亩,大棚西瓜亩效益在1.2万元以上,比去年增加2000元左右;在特色蔬菜发展上。引导赤眉镇陈湾、寺坪等村群众,积极开展小拱棚韭菜种植,建成拱棚韭菜基地1000亩,建成第一年,每亩效益达3000元以上,预计正常年份,棚栽韭菜亩效益可达1.5万元左右。同时,继续做好紫色红薯、紫色花生等新品示范种植,引进紫色薯苗60万棵,在赵店乡,灌涨等地建立示范基地300亩,大力推广间作套中模式,亩效益3000元以上。

      家庭农场培育初见成效  科技服务提升“三农”生产水平


      家庭农场培育初见成效。2013年我县按照“鼓励、探索、引导、扶植、规范、提升、完善”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在积极培育现代农业新型产业主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做了有益尝试,自4月份南阳首家“家庭农场”落户内乡发来,短短8个月,内乡家庭农场已达204家,注册资金累计4120万元,有针对性的举办农场主培训6期,培训1980人次,县财政还拿出30万元专项资金,对规模大、运作规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家庭农场予以奖励,有力促进了内乡烟叶、茶叶、水稻、核桃等产业规模化发展,已初步成为内乡现代农业的发展新生力量。

      精心培训、扎实服务提升“三农”生产水平。2013年我县以科技包村服务为载体,以巩固退耕还林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为依托,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172期,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188人,有效提升了受训群众技术技能水平。

      一是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围绕开展科技人员包村服务活动,局系统121名科技人员,分包全县274个行政村,采取包村联户形式,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补助项目实施,农技人员采取“三带”办法,即带感情、带责任、带问题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局党委对参与人员,严格绩效考评和责任制度,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全年共为科技示范户提供优质种子20万公斤、优质肥料40万吨,发放科技联系卡、技术明白卡、良种优惠卡20多万张。

      二是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以巩固退耕还林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为依托,全年在12个乡镇、108个行政村,举办各类培训172期,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188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880人,“中专班”培训510人,退耕还林培训3798人。在余关、乍岖等6个乡镇10个行政村,举办公益性培训班1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多名。有效提升了受训群众技术技能水平。

      三是全力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加快。按照“发展与规范并重,转型与增效并举”的总体要求,大力引导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印发了《内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的意见》(内政【2013】7号),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确定了扶持和服务重点,加快了全县农民专业合作规范发展步伐。今年全县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8家,合作社总数达到328家,认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共57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7家,省级示范社4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积极组织合作社培训工作开展。全年共组织省级示范社人员参与省级集中培训1次,组织市级示范社有关人员参与市级业务培训1次、财务管理培训1次;组织县级示范社有关人员参与县级集中培训1次。通过现场指导、集中培训和示范引路,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数量和办社水平均有明显提升。同时,我局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扶持贷款业务,着手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资金难的问题。龙头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局围绕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积极指导,扎实服务,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服务扶持牧原食品、龙大牧原、牧原实业、牧原科技等龙头企业,积极培育菊潭茶叶、南阳紫蘑菇食品、宛西农综等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县培育认定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初步建成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1个(牧原生猪产业集群),该集群现已建成投产现代化大型生猪养殖场20个,每年可出栏生猪150万头;年可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猪8万头、二元母猪10万头,2013年该集群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全市产业化发展工作中位居前列。

上一篇:我县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筹备会      |      下一篇:许晓燕看望慰问贤妻孝女王小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