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高中生柳艳兵、易政勇见义勇为负伤,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感动着全社会。由于伤重而无缘正常高考,是当事学生的遗憾、家长的遗憾,也是全社会的遗憾!如今,错过一次正常集体参与的高考,却迎来一次单独的高考,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几乎是史无前例的特别关怀。无疑,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安排,我们为勇敢的负伤学生庆幸,也为教育部门的特事特办和开明鼓掌!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柳艳兵、易政勇有着不同原因却有着非常类似困难或结果的考生――由于家庭、身体、疾病等不可抗力原因,不能自然正常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却无法获得“单独高考”的人性关怀。比如成都温江二中高三学生吴双4月遭遇车祸,颅骨粉碎性骨折,多脏器受损,但为了高考,住院期间她坚持读书学习,昨天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坐着轮椅参加高考。吴双的坚持精神固然让人感动,但一个如此伤重的人还要坚持考试,会不会影响她正常发挥的担忧,自然不自然让人隐隐感叹高考制度的“过于死板”和“不近人情”。
毋庸置疑,高考是严肃复杂的,而为了确保高考公平,每组织一次高考都是一项“浩大”工程,因此我们不可随意就要求组织一些特殊的高考(包括“单独高考”),这不太符合节约、严肃等原则。但另一方面,每年高考时总有少数特殊考生,因伤病等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抱病考试”,伤病等是否影响考试成绩很是令人产生担忧;或由于无法躲避的天灾人祸等原因,十分可惜的错过仅有的两三天的考试而无缘当年的高考竞争。
这些错过当年高考的学生,其事迹也许没有柳艳兵、易政勇之类的感人和影响巨大,也不一定都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具体的残酷事实面前,或者说无可预料的灾年面前,耽搁的可能是其一次(一年)的高考,影响的则有可能是其一生的命运乃至全家的生活,这些学生确实也需要得到教育等部门像对待柳艳兵、易政勇一样类似“单独高考”政策的照顾和扶持。这是怯邪扶正的需要、扶持弱小的需要,更是建设公平社会彰显社会公正等的需要。
事实上,类似“单独高考”,近年来也发生过。例如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和甘肃灾区12万名考生延迟参加高考;2006年,福建建瓯市因洪水而延期高考。只不过,这次是由以往的“集体少数”到“单独个别”。但不管怎样,这有力说明的一个问题是,“特殊高考”并非完全不可行,严肃的高考制度和高考组织工作并非铁板一块、毫无改变的余地和毫无感情可言。
由此,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是,与其像此次“夺刀少年”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有关方面被动应付,临时、个别,而且还可能是“挂一漏万”的出台“单独高考”政策,何如国家本身就提前研拟出台一套规范制度,明确哪些学生、什么情况下能够或需要组织“单独高考”、“特殊高考”,用一个制度化的方案来弥补和完善现有高考制度的一些“缺憾”和“不近人情”,既避免了相关方面仓皇应对的尴尬,和可能的思虑不周,又可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给类似柳艳兵、易政勇们以制度引导和抚慰,鼓励人们更多做善事和见义勇为,以及最大可能给予其它需要特殊照顾学生们们以制度温暖,让我们的高考制度更温暖化,社会更人性化、和谐化。
期待“夺刀少年”催出“单独高考”常态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0:49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6月7日高考进行,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却头缠纱布躺在病床上,不能参加高考,实际上他早已交上了另一份答卷。5月31日,柳艳兵在客运班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已有一些高校向柳艳兵伸出橄榄枝,愿助其圆大学梦。(人民日报6月8日)高中生柳艳兵、易政勇见义勇为负伤,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也感动着全社会。由于伤重而无缘正常高考,是当事学生的遗憾、家长的遗憾,也是全社会的遗憾!如今,错过一次正常集体参与的高考,却迎来一次单独的高考,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几乎是史无前例的特别关怀。无疑,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安排,我们为勇敢的负伤学生庆幸,也为教育部门的特事特办和开明鼓掌!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柳艳兵、易政勇有着不同原因却有着非常类似困难或结果的考生――由于家庭、身体、疾病等不可抗力原因,不能自然正常参加高考的部分学生,却无法获得“单独高考”的人性关怀。比如成都温江二中高三学生吴双4月遭遇车祸,颅骨粉碎性骨折,多脏器受损,但为了高考,住院期间她坚持读书学习,昨天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坐着轮椅参加高考。吴双的坚持精神固然让人感动,但一个如此伤重的人还要坚持考试,会不会影响她正常发挥的担忧,自然不自然让人隐隐感叹高考制度的“过于死板”和“不近人情”。
毋庸置疑,高考是严肃复杂的,而为了确保高考公平,每组织一次高考都是一项“浩大”工程,因此我们不可随意就要求组织一些特殊的高考(包括“单独高考”),这不太符合节约、严肃等原则。但另一方面,每年高考时总有少数特殊考生,因伤病等各种原因而不得不“抱病考试”,伤病等是否影响考试成绩很是令人产生担忧;或由于无法躲避的天灾人祸等原因,十分可惜的错过仅有的两三天的考试而无缘当年的高考竞争。
这些错过当年高考的学生,其事迹也许没有柳艳兵、易政勇之类的感人和影响巨大,也不一定都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具体的残酷事实面前,或者说无可预料的灾年面前,耽搁的可能是其一次(一年)的高考,影响的则有可能是其一生的命运乃至全家的生活,这些学生确实也需要得到教育等部门像对待柳艳兵、易政勇一样类似“单独高考”政策的照顾和扶持。这是怯邪扶正的需要、扶持弱小的需要,更是建设公平社会彰显社会公正等的需要。
事实上,类似“单独高考”,近年来也发生过。例如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和甘肃灾区12万名考生延迟参加高考;2006年,福建建瓯市因洪水而延期高考。只不过,这次是由以往的“集体少数”到“单独个别”。但不管怎样,这有力说明的一个问题是,“特殊高考”并非完全不可行,严肃的高考制度和高考组织工作并非铁板一块、毫无改变的余地和毫无感情可言。
由此,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是,与其像此次“夺刀少年”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有关方面被动应付,临时、个别,而且还可能是“挂一漏万”的出台“单独高考”政策,何如国家本身就提前研拟出台一套规范制度,明确哪些学生、什么情况下能够或需要组织“单独高考”、“特殊高考”,用一个制度化的方案来弥补和完善现有高考制度的一些“缺憾”和“不近人情”,既避免了相关方面仓皇应对的尴尬,和可能的思虑不周,又可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给类似柳艳兵、易政勇们以制度引导和抚慰,鼓励人们更多做善事和见义勇为,以及最大可能给予其它需要特殊照顾学生们们以制度温暖,让我们的高考制度更温暖化,社会更人性化、和谐化。
上一篇:高考信息热背后的公平期待 | 下一篇:“定向降准”迈出“定向扶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