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高考信息热背后的公平期待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0:49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临近高考,一则帮寻找丢失高考准考证的“紧急通告”再次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载,细心网友发现白娅倩“很忙”,北京、山西、辽宁各地都有她丢失准考证的转发信息。昨天上午,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了首个高考预警信息,确认该信息为虚假信息。白娅倩(京华时报6月6日)
    一则2012年就已经出现、且迅速被证伪的“白娅倩准考证丢失”涉高考虚假信息,在短短5天时间内,仍能够收获至少211位群众的吸费造假举报,以及至少9200位的上当电话呼叫,利用人们关注高考和爱心的手段非法敛财,固然令人不齿和可恨。但抛却这些不说,只就这则涉高考虚假信息的被关注度讲,无疑是具有较高人气的。一则虚假的涉高考信息如此令人“热捧”,不免令人唏嘘。
    事实上,多少年来,一到高考季,涉高考的信息就十分的火热或者说敏感,收获的是无数国人的无私“热捧”。大到国家高考政策的颁布或调整,小到高考期间考生的饮食安排、考具携带,再细到高考期间家长宜于对学生说哪些话、哪些话是禁忌,都会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自然也是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一方面,目前国家虽然选拔人才的通道很多,个人成才的渠道也不少,但客观而言,要么这些渠道很小、很有局限性,要么中间可能充斥着苛刻的条件、幕后交易等,对大部分渴望成才和上升的普通孩子而言,实际上就是“此路不(难)通”。相比之下,我们目前的高考制度却还是一个普通民众孩子鱼跃龙门、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最最重要和无可替代的相对公平且道路较宽的通道,很多普通孩子还是愿意通过这个方式来实现成才、实现自我价值。
    但另一方面,我们的高考制度,近些年每年都的确承载了成百上千万学子及无数家长、社会人士的梦想和期待,期待我们的高考科目安排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期待我们的高考考场设施、周围环境整治更人性化,以利于考生更好发挥水平期;待我们的高考录取及评价模式更加的多元,以便人尽其才;期待我们的高校录取工作更加的科学透明、人人平等……这一个个一层层不同的期待中,暗含的或者说汇总起来,一个核心就是对高考的公平期待。
    反过来讲,包括学生、家长等社会一众人士对高考信息高度关注,原因是可能事关诸己,不可能不挂心。但更重要的是,近些年来,我们的高考的确存在许多伤及公平的事件,比如集体作弊、不合理加分、违法掏钱录取等问题。人们对每一个高考相关信息都不放过,都要认真揣摩、大加围观,目的就是要从这些信息中发现和汲取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以便在高考中占据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或趁早采取应对措施,得到自己应得的、应分的那份高考“蛋糕”。
    试想,如果我们的高考制度几近完美无缺,且比较透明公平,而且其它选才、用材渠道宽广,那么高考就可能是一个平凡、平常事件,今次的虚假涉考事件,就很难想想会被人们如此广泛和深度的关注。关注本身就包含着可贵和稀缺。
    就此而言,人们对高考信息有多在乎,以及有多热捧,就说明人们对高考公平的期待和渴望有多深。而在这样的热烈期待背后,首先说明我们的高考制度本身以及在实际执行中,的确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次也说明,我国的选拔人才渠道相对的还较单一、狭窄,有效渠道不多。无疑,这才是我们需要认真反思近年高考信息热的正确态度。更无疑,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正是我们现在以及接下来需要努力完善和突破的方向。
    哪一天,人们对相关高考信息不再那么热了或者不再那么敏感了,就说明我们的高考制度的确实质有效进步了,我们的社会选才渠道畅通了、宽泛了。那时,才是国家最大的福气、人民最大的幸事。
上一篇:招远餐厅惨案“千人之问”警醒谁      |      下一篇:期待“夺刀少年”催出“单独高考”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