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误传《背影》被删背后的民情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0:3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近日,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随后这一报道被指为误传,仅是一位教授的“一家之言”。昨日,记者向人教社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为误传,出版社并不会因为“违反交规”这一点去删除一篇经典之作。(北京青年报5月20 日)
    抛却“鲁迅名篇”等集体撤离中学教材不说,仅说朱自清的这篇《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的误传,早在2003年就有过一次,此次是第二次,但在权威部门的证伪面前自然不攻自破。误传风波平息了,但我们反思却不能因此停息――如此低智商的“《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理由,已经被否定过一次后,为什么还有不少人愿意相信或者说关注呢?
    国人名篇情结使然。喜爱名篇(著),关注名篇(著),百读不厌名篇(著),是很多国人面对名篇名著的自然态度。一篇《背影》,讲述的是真挚的父子情深,从问世到现在,很多代人学习过,也感动着无数代人,称之为经典名著,一点也不为过。而今,《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不管信息真假,网友立即加以关注,无疑就是“爱它就要关注它”的绝好诠释。而这背后,透露和折射出的则是对《背影》这一名篇可能在教材中去留问题的严重关注,以及国人热爱名篇的深深中华文化情结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观念。
国人交通安全观念高涨的自然反应。无论此次最初炮制《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者的主观意愿如何,但在被网络早已经充分证实“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的理由是多么的滑稽、低级和不值一驳的情况下,人们对几乎如出一辙的事件理由再次大加关注,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目前国内的交通法规前所未有的完善、严厉,以及前所未有的执行严格。无论《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和不可行,但以这样的理由再现,无疑又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引发公众的关注,并顺便吐槽,也就自然而然不难理解。而国人关注与交通安全建设方面有关的每一个细节和问题,也就说明在交通安全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和需要快速解决。
    国人民主意识提升的结果。固然,中小学等语文教科书何种篇章入选,有一定的规则,也由有专业技能的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决定,但对于这样的一些规则和讨论,以及对子女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公众参政议政等民主权利意识的提升,公众期望的不再是简单的事后被动接受,而是事前有全面的规则了解权、事中有充分的篇目去留监督权、参与讨论权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最终决定权。《背影》突然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事先没有发布消息,事中也没有经过群众参与讨论,现在却突然有了“结果”,尽管这个“结果”有些无厘头和事后被证伪,但此前还是狠狠刺激了公众的民主参政神经,自然不自然就对此加以关注。
    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类似鲁迅名篇等退出中小学等语文课本事件,都一如既往的收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和不小争议,关键问题,也就是一直以来小学等教材篇目的入选或退出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示人的规定,而且基本上这些篇目的入选或退出,都是专家学者等所谓的权威人士和部门闭门研究并最终确定,作为普通的公众,也只有被动接受的份,最多的权力也就是吐槽几句、发发牢骚而已。
    一篇《背影》去留伪消息,几多现实问题真折射。《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很容易被证伪,但背后凸显出来的问题,却并不是仅教材去留这么单一的事情和相对容易解决。因此,面对《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的伪新闻,我们不但要就就事论事,还要针对背后凸显出的国人相关问题,采取综合措施,该呵护的有力呵护,该解决改进的坚决有效解决改进。
上一篇:副书记凭什么提前因“裸”退休      |      下一篇:“最严禁令”严打择校还需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