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最严禁令”严打择校还需更多努力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0:37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北京市2014年版“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发布。这份名为《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中严明纪律的若干规定》的文件共15条,其中明确提出,严禁区县、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切实解决“以钱择校”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生源,坚决杜绝“以分择生”的行为;抵制入学过程中打招呼、递条子等不正之风,坚决杜绝说情请托、权学交易等“以权入学”的不良行为。不少业内人士称,今年小升初想择校是没戏了。(北京晨报5月21)
   “史上最严择校禁令”的发布,无疑又进一步扎密了择校的制度篱笆,对于严控择校而言无疑是一个正能量,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也将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但在“学生还是那些学生、资源还是那些资源”的语境下,要想“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发挥初设的应有作用,显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众所周知,包括北京在内的各级各地的中小学择校禁令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密。而就此次北京的“15条择校禁令”而言,像禁止“以钱择校”、 “以分择生”、“以权入学”等,以前也早已有类似的规定,而且也都是相对明确的。
    但一个客观现实是,这些规定并没有起到有效的遏止中小学等择校问题的发生,甚至说还越来越严重。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这些看似严厉的的规定却缺乏必要的违规惩处措施,包括对违规的学校、家长、中介、机关权力等相关方面。没有严厉违规处罚规则的规定,就以往经验来看,其执行效果是难期和不佳的,这牵扯的是制度执行力、落实力的问题。而今次的北京“史上最严择校禁令”,显然就存在这样的短板和问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重视。
    就禁令的覆盖面来看,无疑堵死了以往以钱、以分、以权等名义择校的“路子”,但就报道的情况看,以特长生、推优生等途径暗择校的情况并没有有效决绝,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虑。据统计,目前北京每年特长生、推优生等招生比例仍占总学位达10%左右。对于择校惯性而言,这无疑就是一条“暗择校”的有效通道。也就是说,如何有效堵住这条“暗择校”的通道,如何就15条禁令制定更细密的执行方案,也是此次北京“史上最严择校禁令”深度切实发挥作用不的不考虑的又一艰巨工作。
    此前,北京市等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规定,实施了“划片入学”新政,但随之的问题是,为了能占有一个优质学位,北京许多优质学区房价格暴涨,一个10平米的房子要价300万,还很难抢到手。暴涨的学区房,让实际上的占位者非富即贵,挤走的是穷人和无权者,这无疑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以钱择校”,是对教育公平的另一种伤害和深度的隐性破坏。反过来讲,如何解决这些隐性的“以钱择校”,很显然,也是确保“史上最严择校禁令”不折不扣有效落实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而就根本上说,择校现象的发生,还是由于我们目前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且分布不平衡造成的。这一问题一天不解决,择校现象就不可能彻底绝迹。择校现象不绝迹,所谓的“史上最严择校禁令”落实,就可能面临折扣和变异执行。
    总之一句话,“史上最严择校禁令”只是把禁绝择校的篱笆大网又密织了一层。而要“史上最严择校禁令”想发挥其初设的最终功能,就要让这一大网的每一根篱笆、每一根桩都切实发挥效能。这就决定了“史上最严择校禁令”禁绝择校还需更多努力,除了在自身的不足如惩处机制缺失上继续努力完善外,还要在配套的措施和根本的资源配置上下功夫、做工作,才能有效杜绝择校现象的发生。无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复杂工程、长期过程,需要的是相关方面的决心、毅力和智慧。
上一篇:误传《背影》被删背后的民情      |      下一篇:向恐怖行为怒吼,对暴恐分子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