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王老板,你那薄壳核桃我买200斤,多少钱都行,我郑州的朋友需要。”
“不中呀,闫老弟,我今年15万斤核桃订单都不够,青皮的两块五一斤,我都在想办法把订单完成呀!”
8月22日上午,记者向浩林果业负责人王浩购买薄壳核桃显得很“尴尬”。
天时地利造就薄壳核桃
“余关乡荒山、荒坡面积在5万亩以上,素有“七沟八岭一面山”之称,有着发展林果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据该乡人大主席张宏伟介绍,境内部分土壤富含铜、铁等多种元素,加上浅山丘陵等小气候,非常适宜薄壳核桃生长,也因此造就了薄壳核桃具有皮薄、表面光滑、色泽好、出仁率高等特点。
在浩林果业加工厂,记者见到了一些烘干后保存的薄壳核桃,其外形为圆形或扁圆形,用夹子轻轻一夹,壳皮即被打开,几乎不费什么事,便取出了整仁或半仁.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列为县里重点扶持培育的农业特色产业,倾力扶持培育,出台了发展核桃产业实施意见及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也派出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培养“土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
抓住时机建立专业合作社
2008年,注册资金300万元成立的内乡县伏牛山浩林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累计投资一亿元,承包、租赁农户的荒山、荒地。
公司在余关连片开发2万多亩荒坡地开展薄壳核桃育种、种植以及茶叶生产、加工和林下经济等,辐射7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1100多农户约4000余人。
主抓生产的副总杜勇算了一笔账:通过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林权租赁入股,林农不仅可获得每亩80―140元的林权收益,同时与合作社签订劳务合同,在家门务工挣钱,每天可收入40―60元。
余关乡党委书记张新炜说:“这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局等9个单位的项目进行整合,使项目和资金跟着产业走,确保项目服务产业、产业致富群众、群众维护项目,使项目发生倍增效应。5年后到2018年盛果期,预计年收入近一个亿,净效益在4000万左右!”
“产地认证”创建品牌效益
浩林核桃种植合作社总经理王浩介绍说:“现在已建成9个种植区和1个育苗基地,总面积达1.1万亩。”
2011年,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用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思路培育了“菊潭浩林”品牌。
“产地认证”后,品质好的核桃散装价卖到了38元/斤,还根据客户要求,制作了10斤礼盒装,一盒就是480元。这样算下来,他的核桃平均一斤就多挣了近20多元,更让他高兴的是,不仅价上去了,核桃也更有名了,郑州、西安、上海等地客户还专门打来电话订购。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享受到种植薄壳核桃带来的好处,核桃成了“金疙瘩”。梁坪村的马建各笑着说:“今年我又抓住啦,还要多挣个一万多!”
“今后,政府还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核桃产量,建立销售对接平台,开拓市场渠道,让更多农户感受到“产地认证”的好处,让过去默默无闻的土特产品有自己的品牌形象,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起来!”该乡党委书记张新炜信心十足的话语,萦绕在记者耳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