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近年来,河南省内乡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为核心,筑牢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屏障,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壮美画卷。
走进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可以看到一大片长势茁壮的幼苗,它们并非寻常柏树,而是有着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珍稀崖柏。更令人欣喜的是,这200株崖柏是今年5月份从重庆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跨越山河“迁居”至此的“新居民”。
为了确保这些“新居民”安然落户,宝天曼保护区组建了专业团队。 他们对每一株崖柏的关键生长指标进行精确测量,建立详细的“成长档案”;利用GPS精准定位,记录下它们“新家”的经纬度和海拔。
“小到一株植物的迁地保护,大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维护,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施策。生物多样性保护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把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让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安稳栖息。”内乡宝天曼管理局科研中心主任刘晓静说。
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是八百里伏牛山的第一门户,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和中国十大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区,是河南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原地区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而且获得了世界地质公园、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等殊荣。守护这份生态宝藏,科技成为硬核力量。近20年来,宝天曼一路探索,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相继建成了植物数字监测系统、动物在线监控系统、野外巡护系统、三维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宝天曼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逐步走上了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之路。
内乡县宝天曼葛条爬保护站站长白兵勇表示:“我们现在巡护,可以放飞无人飞机,过去我们发现野生动物靠偶遇,现在有了红外相机,我们可以做到全覆盖,有了科学的支撑,这也为科研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此基础上,宝天曼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多所科研院校联合,开展了动植物资源调查、树木引种驯化、森林碳循环等研究工作,不断优化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稳定“家园”。
“我们在此建立了国家级的野外台站,开启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碳中和战略的压舱石。我们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森林的碳库、水库、钱库和粮库的研究,提升和优化森林的四库联动,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宝天曼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陈志成说。
通过划定核心区、恢复原生植被、清除外来物种等科学修复措施,宝天曼不断优化生态系统,为万千生灵打造稳固“家园”。
内乡宝天曼管理局科研中心主任刘晓静表示:“2024年,宝天曼保护区在野外调查监测中陆续发现宝天曼鸟类新记录4种,植物新纪录2种,曼蝶新纪录2种,新物种的频频出现,是宝天曼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和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的见证,极大丰富了保护区物种资源数据,为筑牢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的生态屏障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