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文明建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党校 > 文明建设
家风--家教--教养
添加日期:2016-10-13 08:28:28   来源:   作者:张彦语   浏览量:

       下午放学,我刚走到十字街恰逢红灯。当时除了有很多接学生的家长外,还有些是形形色色等着赶路的人,大家都在有序的等着绿灯亮起来。这时,一位在我后面的一位中老年人,一边不停地打着车龄,一般带着孩子不停地往前挤。令我惊讶的是,不管不顾交通规则,冒着红灯往前冲,而坐在他后面的孩子拽着他的衣服用力向后拉着,口里不停地喊着:“俺们老师说了,红灯停,绿灯行”那个家长不但没停,大声喊着:“老师说的算个屁,听爷的,趁现在没人,赶紧冲啊—冲啊—冲啊—”他大声叫着,瞄着腰一个劲的往前蹬,身后的孩子拉着他的衣服,向后仰着,一个劲儿地往后拽。边拽边喊:“红灯停,红灯停。”我看得惊心动魄,目瞪口呆,眼前的这一幕使我终于明白,为啥班级里同样年龄的段孩子千差万别: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千变万化的白骨精,出口就骂伸手就打的小疯子······幼儿园的老师多有同感——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了。家长不也感叹:“孩子越来越不好带了。当爷不如当孙子”接送孩子戏谑说接学生是接爷里,接奶里,接千岁的,接娘娘的。在我看来,就孩子成长而言,家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的家教指的是指家长的言传身教。长久的言传身教而养成的家庭良好作风,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基础,高楼万丈平地起,基础工程做不好,整个工程的后果不堪设想。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家风与家训、家规、家教,起着必可替代的作用。话又说回来,写不了家训的寻常人家,也不乏各种各样的治家格言。象我们家里,我出生在穷乡僻壤,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但“善待他人,苦做甜吃,爱物惜物,福是积的禍是做的·······是他们三天两头用来敲打我们姐弟二人的话。在小时候,记得我家的家规特别多,什么“笑不露齿、食不出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等。家庭教育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习惯成自然。人的习惯决定了人的性格,而人的性格又左右着人的命运。“好习惯好人生”不是一句空谈。我的父亲从一个贫苦农民过渡到稍有积蓄商人,把我们家从山上搬到山下,把爷祖上留下的茅屋换成了如今的楼房,这与他勤劳节俭的习惯是分不开的。我们姐弟无形中也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与那些:“啃死老子,气死老师”对比,时常听到邻居们夸奖我和弟弟。每次听到邻居夸奖,我就发现父母亲都会喜形于色,那种从骨子里溢出来的自豪感,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比拟的。的确,孩子是父母一张无形的脸。
        走上社会后,从实践的一些反面事例中,更感觉到家教匮乏对人生的伤害。一个年轻的媳妇,仗着自己貌美如花,有一双天使般龙凤胎儿女,在家里有恃无恐,无奈,公婆另住,偶尔想见一下孙子孙女,还要看她心情和脸色。丈夫稍有得罪,便被驱赶在外(娘家妈住在她家帮她料理家务),有人劝她,她竟说:“我只管生我的和我生的,其他一率免谈。”她的言行沦为笑柄的同时,许多邻里得知后摇头,连称“家门不幸啊”!
        教养教养,就是对孩子不仅要养育,更要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成败将决定孩子人生的走向,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终生受益。良好的家教、家风是成就成功人生的基础。 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以无数家庭的优良家风为基础的,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当代,家训、家规、家教、家风又重新被唤醒,能否得到优良传承,直接关系着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兴衰荣辱。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通过家长的行为举止、思想情趣与道德观念综合影响自己的孩子学习与人格塑造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养跟与贫穷富贵无关,与学历高低无关,现实中不乏高智商的野蛮人和不知道礼义廉耻的富翁,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可见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首先就要做到“其身正”。只有家长做到了,家庭才会有正直的家风,才会教育出有教养的孩子。有教养的孩子才会被他人和社会接纳。
  “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这个社会并不讨厌穷孩子 ,但也不绝会因为你有钱势,就一味接纳纵容你自以为富有的孩子。

上一篇:二小:开展“消防安全、常记心中”主题班会活动      |      下一篇:大桥乡河南学校举行重阳节献爱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