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七百年县衙和黉学的奠基者--潘逵
添加日期:2011-06-17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内乡县志》载:潘逵,字仲达,东郡(今山东东阿)人。大德八年(1304)任内乡县令。兴建学校、学庙,培育英才,修建县署,爱民不扰。

      元大德八年即公元1304年,山东东郡(今东阿)人潘逵任内乡县令。他在任期间,兴建了学校、孔庙,培育了英才,修建了内乡县衙,他勤政爱民,不扰乱百姓生活。

      古代的志书真是惜墨如金,潘逵是内乡历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人物,可是我们的县志上却是这么短短的两行字。内乡县衙700多年的历史就是从他手里开创的,因为内乡县城以前一直在现在的西峡县城--灌河之滨的白羽城,一直到元朝,县城才选到现在的内乡县城所在地--湍河之滨的渚阳镇,从此内乡县城就此固定下来,再也没有迁移过。他修建的黉学(即县学、学校)、孔庙、县衙几百年来,虽几经战火焚毁,但是根基尚存,以后历朝历代的修建者都是在他的基础上恢复或发展起来的。

      内乡现存的县衙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作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700多年的历史就是从潘逵那里开始算起的,现在县衙里仍然存活且枝繁叶茂、每年两次盛开以致满城飘香的元代桂花树和文庙里茁壮成长的国槐树就是最好的证明。黉学以及以后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乡县完全中学和初级中学培养的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都不会忘记这位潘县长的功劳。

      内乡县城现在仍然是以内乡县衙为中心,占据渚阳镇金银坡这样的高地,东临宽阔的湍河,西靠连绵的方山,中间是一马平川、通衢大道,既有饮水灌溉之利,又无洪水泛滥之忧,既有樵夫砍柴、游客观光之便,又无大风扬沙、山体滑坡之险,潘逵的创建之功彪炳千秋。他肇建的内乡县衙和文庙文化厚重得以远播,不但提升了内乡古城的文化品位,还为他的子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他的这些光辉甚至掩盖了他“爱民不扰”的优秀品质,人们只记住他这个建设者的名字,已经忘了他还是个清官、好官。

上一篇:内乡历史上最有名的县官--元好问      |      下一篇:“勤慎仁恕”的实干家史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