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潭文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潭文学
看戏
添加日期:2018-05-07 09:39:50   来源:   作者:杜定栓   浏览量:

        昨晚饭后,我带着久违的心情去看戏,还没到戏场,宛梆那熟悉的旋律便从那边传来了,一种莫名的心动涌上心头,我加快了脚步。戏台搭在马路中间,从路的这头一直占到了那头,舞台上一位老婆婆正在演唱,一种只有宛梆独有的嗓子长音,让人血脉喷张。不愧为专业剧团,从舞台布置、灯光、背景、音响效果、乐队及演员的唱功,都给人心以强烈的震撼!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有看这样的大戏了,看着舞台上角色的更替,听着那优美的唱腔,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我的儿童时代……

        我是70年代出生的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人们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哪有现在这么多的文化娱乐,而在我们山区农村,当时还处在煤油灯的时代。那时候的娱乐,至多是农闲之时,在各村上演的“大戏”了!其实那时都是一些业余剧团,简单的布景,业余的演员,即便这样也是我们农村人所期盼的。每逢有戏,十里八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戏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人们神情专注,随着戏中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时而恨的咬牙切齿,骂声一片;时而眉开眼笑,欢喜喝彩。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农村特有的风景线,也成了我永恒的记忆,就像黑白照片,永远烙在那个时代人们的心中!
        我们学校的操场那时正是一个唱戏的好舞台。每每我们村里有戏,戏台就搭在我们的操场上,而我们也算有福了,学校为此也放假三天,等大戏唱完才能开学。那时我也只是10岁左右的孩子,看不懂戏的内容,听不懂戏的唱词,但我们这些小孩却是戏台上的常客,每次有戏,我们这些小孩总是先到场,去后场看演员们化妆,能把那里挤得水泄不通,团长只能大声吆喝,让我们为演员腾出一些地方,好让他们出入方便。戏开始了,我们就席地而坐在戏台边上,看不同角色的演员进进出出,在戏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这个时候,便是我们这些小孩最快乐的时光,那不同角色的不同脸谱和那花花绿绿的戏服成了我们眼中最亮丽的色彩,也点亮了我的童年!
        然而,好景不长,至多三天时间大戏演完,当我看着演员们把舞台拆卸完毕,装车离开时,我的内心涌出莫名的失落与不舍……
        记得那年冬天,大戏唱完走后,我的内心不免有点失落,还好,这个剧团又在离我们有5里地的流域村演出。白天没有时间去看戏,夜晚,我们村里有人去看戏,而我的父母还忙于家务,没有闲暇时间陪我去看戏。我也力争,但无济于事。最后一天演出的那天下午放学,我放下书包,自己赌气一个人去看戏。虽然我去时那场演出已经结束,但戏场上依然热闹非凡,等着看夜戏的大有人在,还有哪些小商贩们的吆喝声……夜幕渐渐降临,这时, 我才感到饥饿和寒冷,看戏的人也陆续来到戏场,而我却独自一人在场外徘徊。想象着离家那么远的路程,又是那么的漆黑,一种恐怖之感油然而生。于是我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喊着父母。现在想来,在那个夜晚,那个时刻,一个10岁的小男孩的内心是多么的无助,多么的害怕,多么的后悔呀……不知过了多久,父母也在急切的寻找中来到了我的身边,父亲也没有责怪一声,母亲一把把我拉到怀里,拿出还带着热气的馒头塞给我。那晚,我只记得我睡在母亲的怀里,很温暖,很踏实,至于什么戏,我一眼也没看……
        看戏是我们那个年代唯一的娱乐节目和精神生活。十多年后,我参加工作,社会的发展,一些新媒体兴起,那些活跃在农村的业余剧团也纷纷解散,再也没有儿时看戏的那种场景了。但儿时的记忆还时不时的涌上心头。哪里有戏,只要能去,我还会走进戏场,重温儿时的记忆。那是十年前的一个晚上,听说街西宛梆在唱,我依然前往,等我看戏归来时,单位的大小门已经落锁,无奈我只好翻墙而入了,这也成了我幸福的回忆!
        儿时看戏纯粹为了热闹。长大后,我对戏曲有了了解,在80年代录音机盛行时代,我从磁带里知道了豫剧、曲剧和越调的一些大师,豫剧的常香玉、马金凤;曲剧的海连池、张新芳,越调的申凤梅,这些大师们的代表剧目我都看过,他们那优美的唱腔还时常回响在我的耳畔……
        时至今日,我内心对戏曲的热爱依然存在,只不过娱乐媒体的增多,工作、家庭事务的影响。我已有很多时日没能静下心来,看一场心慕已久的大戏了。而去年的某个时候,当我偶然听到我熟悉的一段唱腔后,我灵魂深处的戏曲情结,再一次被激发和唤醒。于是,每当在忙碌之余,在独处一室之时,听戏、看戏就成了我唯一的选择。豫东调那高昂雄浑的唱腔,就像黄河之水,滚滚而来,震撼着我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豫西调那婉转细腻的唱腔,犹如山涧小溪,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我的心田!
        豫剧唐派唐喜成、贾庭聚的《三哭殿》、《辕门斩子》;刘忠河的《打金枝》系列;索文化、洪先礼的《刘墉下南京》系列;是豫东调的代表剧目,他们用高亢的嗓音唱出了忠臣良将的心声,听得我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而李树建老师的《大登殿》、《程婴救孤》和《清风亭上》等剧目则是豫西调百唱不衰的典型剧目。他用自己独特的唱腔,把“忠孝”演绎的淋漓尽致,他那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观者沉浸其中,和剧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每次听到伤心处,总是欲语泪先流……
        喜欢戏曲,不独在于那婉美的唱腔和生动的表演。而戏词也深深的感染着我。戏词生动传情,贴合实际,来源于生活,很有生活气息让我佩服,我觉得这些戏词的作者很不简单,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写下了这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文字,推动者戏曲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新时期里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戏如人生”多么贴切呀!剧中老婆婆在寻找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不正是我们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吗?!不知不觉中,戏结束了,可我还不愿离去,看着演员们忙碌的拆卸舞台,儿时的失落感忽又涌上心头,在几步一回头中我离开了戏场!
        时间已是晚上9:00,大街上冷冷清清,四周黑漆漆的,这多么像儿时的那个夜晚呀!可转眼30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也由一个黄口小子长成年过不惑之人。人生的起起落落也没有泯灭我对戏曲的热爱。“爱戏、看戏、悟戏”也许是我这个平凡之人的人生情趣吧,不管怎样,戏剧中所展现的“真、善、美”,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崇尚的!追求真实,心存善念,常怀感恩,是我的人生信条。“人生如戏”,在我的余生里,我会把我平凡的人生演绎成一幕幕精彩的大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能对戏剧情有独钟,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求闻达于世,不求富贵一生。只求冬日的午后,在暖阳下,沏一杯清茶,听一出大戏,独守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惬意,静观云舒云展,笑看人生百态……
上一篇:今天,你微笑了吗?——写在“5月8日世界微笑日”      |      下一篇:赞美劳动(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