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扶贫路上需要更多“第一书记”陈世余
添加日期:2016-10-27 15:25:12   来源:   作者:余明辉   浏览量:

    六甘村扶贫“第一书记”陈世余是在今年中秋节前累倒的,倒下时,他满腿泥浆没来得及洗掉。当晚,54岁的陈世余整理贫困户材料档案至22时许,突然头晕目眩倒在楼梯口,被紧急送往医院。爱人周怀娇赶到医院,止不住地掉泪:“他太累了,最多时20多天没回过家。”40多天过去,陈世余仍然昏迷,没有醒来。(新华网10月23日)
    扶贫“第一书记”陈世余倒下了,由于扶贫工作太累突发脑溢血倒下了,倒在了宿舍楼梯口,倒在了扶贫攻坚的路上。他倒下的是疲惫的身体,但树立起来的却是更加坚实和伟大的扶贫精神,值得全国所有扶贫“第一书记”同行学习和践行。
    想干事不服老精神。就全国范围来看,各级各地挑选、派出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年轻干部居多,但陈世余被派出时都已经54岁了,而这个年龄,对许人单位和人员来说,基本已远离一线,可他几乎没推辞、没有怨言,就接受了贫困村“第一书记”的任务。而实际上,他已经是三上手术台的“老病号”了——2008年,他的胆囊被切除,2011年,他因肝病动了手术,2014年,他又因为肾问题再躺在手术台上。别人修养,自己却在三次手术后再上时间紧、任务重的“精准扶贫战场”,没有肯干事的精神和不服老精神,很难做到这一点。
    肯干事耐吃苦精神。住下来、守得住,才能从根本上更好了解村情、民意,才能干好“第一书记”被赋予的重任。也因此,全国各级各地派出的“第一书记”,作为一条纪律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走读”。陈世余这样做了,他每天骑着摩托进村入户,了解贫困村民基本情况,整理基本贫困信息档案等,一干就是一整天一星期,甚至一次20多天不回一次家。从城市到农村,角色的转变,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和改变,吃苦受累可想而知。
    能干事不耍滑精神。“不到一个月时间,他走遍所有贫困户(170户)家中,对他们情况了如指掌”。为了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能够真正早日脱贫致富,他可以去求一个毫不相干也不认识的陌生人让贫困群众加入其养殖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脱贫致富;但对于“等、靠、要”、好吃懒做的贫困户,他也能拉下脸来毫不客气的训斥、教育,不当老好人。作为一个外人,该铺下身子拉下面子的时候毫不含糊,该红脸出汗的时候也毫不退缩,这需要的不仅是踏实肯干的气概,更是需要不耍滑不事故圆滑的作风。
    舍小家的大无畏精神。不顾年岁已大、身体虚若三进手术室等情况,一连20多天不回一次家。根本上,这是把贫困村和贫困村的贫困户当成了家和亲人,是舍弃了最亲的小家一家亲,来结识和融入大家脱贫“全家(村)乐”。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贫困村群众服务,尽显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当然,陈世余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贵精神可能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时下,精准扶贫攻坚正在加紧进行,各色扶贫力量都努力在扶贫路上。作为扶贫“第一书记”,既是扶贫的帮扶人角色,又是扶贫的主体人角色。这就决定了扶贫“第一书记”既要有脱贫的内生动力,也要有帮扶的热情满怀。而要做到这一点,无疑就需要陈世余身上的想干事不服老、肯干事耐吃苦、能干事不耍滑、舍小家大无畏等精神。扶贫路上需要更多的“第一书记”陈世余。陈世余是全国各级各地扶贫“第一书记”们学习的好榜样!

上一篇:学者解读六中全会四大关键词:至此"四个全面"得到系统部署      |      下一篇:“经费不足”岂是无牌执法车泛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