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社会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力内乡 > 营商环境 > 社会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大学生志愿者赴内乡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添加日期:2018-08-23 15:23:56   来源:   作者:周丙章 谢青玉   浏览量:

 探乡村振兴成效,志愿服务践于行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响应中宣部、团中央等部门联合发起的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8月13日—18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6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专业教师谢青玉的带领下赴我县进行了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13日一到内乡,志愿者们就前往余关镇子育村调研当地的扶贫成就。子育村原是国家级贫困村,15个村民小组共484户1784人,散落在岱军岭连绵起伏的褶皱里。岱军河夹村环绕,整个村子只有一条盘踞在山间的窄路与外界相连。12里山路中7个陡坡,客难进人难出。现在子育村5公里的通村主干道全部修成了柏油路,村里还通上了自来水、建起了文化大院……这个贫困村变成了脱贫明星村,走在子育村平坦的柏油路上,放眼望去,光伏文化长廊熠熠生辉,易地搬迁新房翠竹掩映,幸福广场上“致富不忘共产党”的大字格外醒目,大家不停地感叹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好,纷纷提手点赞。面对这样的成效,志愿者们向当地村干部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子育村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随行的村干部给了答案—找准“贫根”,靶向治疗;创新作为,全面聚力;不留退路,尽力出战;举全县之力,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图片1.jpg

志愿者们在子育村民俗博物馆参观   贺凤珍 摄

 

       在子育村,大家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子育村民俗博物馆。宽敞的房屋内,纺花车、织布机等有序摆放,就像刚使用过一样,百年前的民风村貌历历在目,一个穷山村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历历在目……刚一进门,志愿者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子育村民俗博物馆面积不大,却内容丰富。该博物馆由内乡县衙博物馆策划打造,结合余关镇子育村的发展变迁,展出300余件民俗实物,通过历史记忆、扶贫路上、幸福生活等板块,利用版面、陈展和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再现了子育村村民历经时代变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彩历程。该博物馆也将成为我省首个村级民俗博物馆。

图片2.jpg

志愿者们在子育村鑫牛合作社参观   李兴 摄

 

       随后志愿者们又参观了鑫牛合作社,通过向随行的村干部了解,鑫牛合作社是子育村依托春牧牛业成立鑫牛合作社,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养牛扶贫模式——由公司统一为贫困户搭建牛棚、供养种牛(5~10 头)、配发饲料、疾病防疫、技术培训、收回销售,再由合作社跟踪服务、全程指导。公司除给养牛贫困户按每头牛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劳务费外,还对下放到 养牛贫困户中的种牛实行称重考核,每增长1公斤给予8元奖励。目前,该合作社内共有32户贫困户160头扶贫牛,每年贫困户可增收8000元到10000 元。和养牛扶贫模式一样的,还有宏牧羊业的扶贫羊、牧原公司的扶贫猪模式。目前,该村已实现养殖扶贫全覆盖。参观完养牛场后,志愿者们又深入田间地头,同当地的普通居民交流精准扶贫以来的乡村变化,并帮助他们干农活,就这样大家结束了充实而快乐的第一天志愿者生活。

图片3.jpg

志愿者们在子育村帮助贫困户干农活   胡迪 摄

 

       8月14日,志愿者们一行到内乡吴垭石头村和内乡县衙对内乡的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进行调研。吴垭石头村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岖乡画眉铺村境内,是中国中部地区极其罕见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距今已有近300余年历史。吴垭村古建筑面积5620平方米,保存较为完整的石头建筑群93座,现存房屋200余间,传统建筑80%以上保存完好,村内现有农家50来户,入村后,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磨房、石畜圈、石窑、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石臼随处可见,清一色的石墙青瓦,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整个村庄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树之中,浑然天成,民俗独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风犹存,是中国传统古民居群落的代表。在吴垭石头村,志愿者们参观古村落,并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村落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并对当地从事农家乐的农户进行了免费的礼仪和服务培训。

图片4.jpg

志愿者们在吴垭石头村同当地农户交流精准扶贫以来的变化   赵夏媛 摄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 重建于清代,占地2万多平方米,厅堂房舍280余间。 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封建社会县级官署衙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衙坐北朝南,存房屋98间,建筑面积2704平方米, 有大门3间,大堂面阔5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 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库。在内乡县衙,经过沟通,志愿者们兴致勃勃的免费参观了县衙,大家对县衙的官署文化、建筑文化、楹联文化和街区文化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让大家陷入了沉思,大家纷纷表示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志愿者活动,并表示要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在内乡县衙,大家还根据提前设计的问题进行了实地问卷,最后大家对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并将结果汇报给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得到了主管领导的充分肯定。

图片5.jpg

志愿者们在吴垭石头村 黄榕 摄

       8月15—17日,志愿者们赴我县余关镇麦山小学进行了支教活动。15日当天志愿者们在麦山小学张清华校长的带领下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实地走访活动。在学生家中,志愿者们通过交谈、问卷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所在地学生的暑假生活,及时掌握了所在地学生的思想动态、暑期学习完成情况和安全监管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中,志愿者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宣传资料,认真耐心的向每位家长讲解教育扶贫资助政策、项目及补助金额……麦山村辖区面积广,山路难走,烈日高温,酷暑难耐,但阻挡不了志愿者们的脚步,志愿者们的用心和爱心感动着广大学生和家长,他们纷纷挽留志愿者们留下来吃饭,可都被大家拒绝了。晚上,志愿者们根据当天实地走访的具体情况,重点对一些学困生、留守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生的情况进行了再分析,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对这部分特殊的学生一方面要通过活动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于是志愿者们拿起了已经沉睡一天的手机拨通了家长的电话……

       为了克服天气炎热的不利影响,8月16日七时整,志愿者们和通知到的20余名学生一个不少的出现在麦山小学的操场上,这是志愿者们昨天晚上已经计划好的,室外温度不高的时候志愿者们和学生们在室外进行活动,室外温度高的时候就在教室里给大家辅导暑假作业或上美术、音乐课。当志愿者们把已经准备好的节目表演给学生们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谢谢!你们真棒,我们要像你们一样出彩!”除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别踩白块”、“红色警戒”等一些益智游戏也被志愿者们搬到了操场。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了,可学生们的第一幅美术作品《我们美丽的祖国》却永远在他们心中记忆,学生们跟志愿者们学唱的励志歌曲《我仰望五星红旗》却一直在校园上空和乡间上荡漾。

图片6.jpg

 

       8月17日,是志愿者们在麦山小学的最后一天,活动还在继续,志愿者们分别向20余名学生家长反馈了孩子存在的教育问题,并又提出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于是志愿者们的电话和微信被记录在家长们的手机里。而这一天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志愿者们利用暑假勤工俭学的收入为20余名贫困儿童购买了学习大礼包,在学习大礼包里,我们看到了人手一份的书包、文具盒、课外读物、精美玩具、水彩笔……在当天的捐赠现场,余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周新起,余关镇团委梁书记,麦山小学张清华校长分别对志愿者的爱心表示忠心的感谢。张清华校长说,你们的善举,使我们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贫困儿童的关心,此举确实令人感动。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我们感动之余,只有立即付诸行动。我们一定会更加励精图治,严谨办校,把学校办成一所领导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好学校。

       受赠学生代表王新乐激动的说:“感谢哥哥姐姐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请哥哥姐姐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知难而进,用优异的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社会的关怀之情,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长大后做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圣垛山黑猪”,找到乡愁品到肉香      |      下一篇:内乡书画院杨涛先生书法义卖助学公益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