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流传千年的爱情誓言,在河南省内乡县城关镇东风村村民樊果身上,化作了十六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今年四十二岁的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华丽动人的言辞,却用日复一日的照料、不离不弃的陪伴,为患病丈夫筑起温暖港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十里八乡人人称赞的 “好媳妇” 典范,更以自身力量潜移默化地涵养着村庄的乡风文明。
时间回溯到2006年,彼时的樊果与丈夫刘艳彬因爱结缘,组建起温馨的小家庭。两年后,可爱的女儿降临,一家三口的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幸福的模样羡煞邻里。然而,命运的齿轮在 2009 年悄然转向,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 —— 刘艳彬被确诊为抑郁症,时常出现乱跑、妄想等异常症状。为了给丈夫治病,樊果带着他辗转求医,最终在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病情才得以暂时控制。可这只是漫长抗争的开始,此后,刘艳彬每隔两年就需要住院治疗一个月,且需长期服药维持病情稳定。彼时年仅二十六岁的樊果,一夜之间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既要照顾患病的丈夫,又要呵护年幼的女儿,生活的压力悄然压上了她柔弱的肩膀。
命运的考验并未就此止步。2017年7月,一场更大的灾难突袭这个本就艰难的家庭。刘艳彬病情突然加重,在精神恍惚之际从自家三楼楼顶意外坠落,当场陷入昏迷。紧急送医后,诊断结果让樊果如遭雷击:腰部以下粉碎性骨折、肠穿孔,叠加重度精神分裂。在重症监护室的一个多月里,樊果日夜守在病房外,祈祷着丈夫能挺过难关。尽管丈夫最终苏醒,却永远失去了腰部以下的知觉,大小便失禁,彻底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更令人绝望的是,在后续的开腹手术中,医生发现刘艳彬的小肠已出现溃烂,直言治疗希望渺茫,建议樊果放弃,避免落得 “人财两空” 的结局。亲戚朋友也纷纷劝她为自己和孩子着想,趁早做打算。一边是医生的 “宣判” 和亲友的劝说,一边是躺在床上毫无意识的丈夫和年幼待哺的女儿,樊果站在了人生最艰难的十字路口。但她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选择了坚守:“他是我的丈夫,是孩子的爸爸,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不能放弃。”
或许是这份执着的爱感动了上天,在樊果的悉心照料下,奇迹悄然发生。她每天耐心为丈夫喂饭、擦身、按摩,密切关注着他的身体变化,丈夫的状况逐渐稳定,甚至有了些许好转。为了让丈夫得到更好的治疗,樊果又带着他辗转南阳、郑州多家医院,先后接受了多次手术,刘艳彬的小肠被截除多段,虽仍需常年卧床,但生命得以延续。可这场漫长的治疗,也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还让这个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外债。
自刘艳彬出院后,常年卧床的他需要 24 小时照料,樊果的生活从此被切割成无数个 “碎片化” 的时间段。为了防止丈夫患上褥疮,她每天都要多次为丈夫翻身、蜷腿、按摩,用热毛巾仔细擦拭背部,即使到了夜晚,也总要起身三四次查看丈夫的情况。刘艳彬身高一米八,身材瘦小的樊果每次为他翻身都格外吃力,有时实在撑不住,只能无奈求助邻居。但即便如此,在她十六年的精心照料下,刘艳彬卧床多年从未生过褥疮,这背后是樊果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起初,不少邻居都觉得,年轻的樊果撑不了几年就会离开这个 “泥潭” 般的家,娘家亲戚也多次劝她改嫁,摆脱病人的拖累。可每当听到这样的劝说,樊果总是坚定地摇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既然选择了他,就该陪他走到底。而且,我也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 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她用稚嫩的双肩,硬生生扛起了这个破碎的家庭。
家庭的开支从未停下脚步,丈夫的药费、女儿的学费、日常的生活开销,像一座座大山压得樊果喘不过气。为了贴补家用,在亲戚的帮助下,樊果腾出家中一间住房,开办了一个小小的电料门市。从此,她的生活更加忙碌 —— 白天在门市里招呼顾客、打理生意,一有空就赶回家照料丈夫和孩子,晚上还要在丈夫睡熟后,整理门市的货物、核算账目。即便如此,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只是默默将所有压力扛在肩上。
樊果的孝心,不仅体现在对丈夫的照料上,更体现在对婆婆的关怀中。她的婆婆年逾七十,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常年离不开药物。有一次,婆婆因病住院,看着樊果白天要忙门市、照顾丈夫,晚上还要辅导女儿功课,早已疲惫不堪,便坚决不让樊果再来医院照料自己。可樊果却始终放心不下,每天都会提前做好饭菜,准时送到医院,帮婆婆擦脸、喂药、收拾床铺,陪婆婆聊天解闷。看着儿媳忙碌的身影,婆婆常常感动得落泪:“俺们家前世是修了多大的福分,才能娶到这么好的儿媳妇啊!”
樊果的困境,也牵动着镇村两级干部的心。多年来,镇村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慰问,为这个家庭捐钱捐物,帮助他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考虑到樊果一家的实际情况,村里提出为她办理低保,可没想到却被樊果婉言拒绝:“现在我还能干活、能挣钱,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能自给自足。党和政府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了,低保政策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人。” 这份自强与善良,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感动。
付出终有回报,2018 年至今,樊果凭借着对家庭的坚守、对长辈的孝顺、对生活的热爱,屡次被镇、村评为 “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她的故事在东风村广为流传,村民们茶余饭后提起她,满是敬佩与称赞。在她的影响下,村里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孝顺父母、关爱家人的氛围愈发浓厚,良好的乡风文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
十六年光阴匆匆而过,曾经满头青丝的樊果,如今已生出缕缕白发。这十六年里,她是悉心照料丈夫的 “好妻子”,是孝顺体贴婆婆的 “好儿媳”,是为女儿遮风挡雨的 “好母亲”。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最朴实的行动,将 “爱” 与 “责任” 刻进了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最生动的践行者。樊果的故事,就像一束微光,虽不耀眼,却足以温暖人心,也让我们看到,平凡人身上蕴藏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