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辩证看国人“自杀率跌入世界最低行列”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1:2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英国著名杂志《经济学人》最近刊文披露,近年来,“中国自杀率已跌至世界最低行列”、“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而支持这个论断的证据,来自香港大学今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在2002至2011年间,中国的年平均自杀率下降到了每10万人9.8例,降幅达到58%。其中最大的转变在于35岁以下的农村女性,自杀率减少了90%。(中国青年报7月23日)
    有研究表明,自杀与经济负担、疾病困扰、困难救助、社会开放度、社会压力等诸多方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比如我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年轻妇女,自杀人数就比现在要多一些和频繁一些。“中国自杀率已跌至世界最低行列”、“近10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尤其是农村年轻女性自杀率减少了90%,无疑也在间接证明了我国特别是农村在经济发展、困难救助、疾病去除、社会开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是值得我们鼓舞和可喜的一面。
    但我们也要理性的看到,我国目前自杀率低,并不代表相关方面就可以沾沾自喜,甚至掉以轻心不再搭理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出去这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正常死亡问题。
    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就总体来讲,自杀率有了很大的下降,但从绝对数上讲仍还是一个惊人的数字。2003年我国卫生部门发布的消息称,我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2.2人自杀,没年约有28.7万人自杀。2009年,调查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我国有225万人选择自杀,其中25万人自杀死亡,年自杀人数超过全世界自杀死亡总数的30%。这样的绝对数让我们无法坦然和释然。
    另一方面,虽然有关方面的改善,遏制甚或有效降低了我国的自杀率,但一些新的因素,如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压力、浮躁的社会心态,正悄悄侵蚀着人们的健康,成为国人尤其是城市白领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和生命健康安全的头号大敌。形势令我们也无法放松。
众所周知,长期生活在高压之下的人群,如果长期得不到好的方式减压,将极易患上抑郁症、狂躁型抑郁症等,甚至猝死等。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至全球第二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生活,自杀是其最可怕的症状。今年5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心理治疗大会上,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达3000万人,仅有10%的人接受正规治疗,以致出现不少悲剧。
    比如去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大地主编徐怀廉隐患忧郁症跳楼自杀;今年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宋斌在办公室自杀,因为患抑郁症;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自杀离世,年仅35岁,自杀前工作压力巨大,患忧郁症,长期失眠……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一个个血染的不堪回首事实,以及庞大的国人自杀死亡绝对数,和不断演绎变化的自杀因素,不但警醒着人们要对具体抑郁症患者健康重视,提示着人们要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适时、适当减压,时刻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颗健康的心态,避免现代高压生活的危害。更在提醒着有关方面,面对我国近些年自杀率的降低,切不可让成绩冲昏了头脑,而是要积极行动,不但要针对以往较高的自杀因素对症下药,呵护国人的健康生活信心,远离自杀,更要针对社会和时代变化对不同群体人们生活信心和选择自杀的影响,提前作为,多角度、全方位防患未然,让更多的国人健康的生,正常的“去”。
上一篇:人民日报:趁早别再做“公款月饼”的梦      |      下一篇:且慢为“三公”少花7000万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