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不错,不管是从技术、成本、民意、实践、政策等各个角度讲,三大电信运营商取消长话漫游费都没有障碍。但就目前我国电信市场状况看,京津冀三地消协此次的积极作为和勇气固然值得赞赏,可这种美好呼吁和愿望,恐难有多少期待。运营商是否降费“待研究”的回应,似乎也预示了此次呼吁的结果。
今年初,国务院取消了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审批管理,即将电信资费完全市场化,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当时有观点认为这会有效降低国内电信资费。但电信专家项立刚就毫不留情的指出,十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实施了“管上不管下(最高限价)”的电信资费管理模式,电信运营商要很好降价,之前就有足够充分的自主权,完全可以做得到,至于到目前还没有做到,关键就是运营商和市场的问题。
实际上,这再次指明的就是,在我国垄断力巨大的电信市场现实下,我国电信资费长期以来总体偏高、服务质量却不高,久为消费者诟病又得不到很好降低或解决,根本问题不在其它,而在于国内电信业竞争不充分,三大电信运商处于事实上的垄断或准垄断地位,降价的内在动力微乎其微。国内电信反垄断的曲折更能说明这一点。
众所周知, 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对国内电信垄断巨头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举起了反价格垄断大棒,当事国内舆论一片叫好,并引来电信资费将有效降价的美好期待。然而,虽然国家发改委也查实了二者实施垄断价格等问题的存在,它们也公开承认了诸多问题的存在,并表示整改,且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降低有关电信资费。但时至今日,相关的反电信价格垄断执法无果而终,不了了之,这与其它的反价格垄断大案一个接着一个结案形成巨大反差;而另一方面,两大巨头在“市场竞争中”并未有具体电信资费的降价,或明显降价,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者,反电信价格垄断反而不动,证明电信垄断利益背后垄断力量的巨大且固化;二者,虽然有市场竞争且承诺降价,但迟迟无果,则说明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力量多么的微弱、多么的不充分,以及垄断力量对市场破坏力的巨大;三者,虽然我们的电信市场名曰放开,但其它电信运营商对国内两大垄断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太过微弱,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有严重依附,构不成事实上的威胁和真正竞争。一句话,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态势弱,形成充分竞争市场的路还很长、很复杂,但相反形成某种价格垄断同盟的条件却似乎很充足。
这种情况下,京津冀逐步降低或取消三地长话漫游费的呼吁,虽然暗合了消费者的希冀,即期望电信资费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降低。但发自内心讲,连一些承诺过降价,且在国家部委反垄断巨大压力下都难有实质推动或撼动的国内电信巨头,今日的一些地方消协的呼吁,能有多大力量和作用?实在是不能有多大的奢望!相反,值得忧虑的是,如此垄断严重的电信市场竞争,会不会还可能引起电信资费的市场涨价?换句话讲,即便运营商们今天迎合消费者呼吁,取消了长话漫游费,会不会明天又会堤内损失堤外补,再找出其它的名目敛财也犹未可知(这样实际降费目标便成一场空)。
毕竟,对于垄断者以及我行我素惯了的国内电信运营商,没有必要的约束和规范,包括涨价或不降费在内的诸多行事理由,是多而且强悍的!关于这一点,国内电信运营商们不缺范例。比如针对其香港资费价格比内地优惠的多的民众质疑,中国移动就回复消费者说这是由于内地与香港的电信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其字里行间坚持不降价的意志,以及对国内消费者的傲慢和无礼态度,可见一斑。
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强力说明了,要想通过没有实际约束力的呼吁,让包括运电信营商在内的有关方面降低电信资费,希望他们突然良心发现,是不靠谱的。相反,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是真正降低电信资费的不二法宝。因此,有关方面希望降低电信资费,而采取包括呼吁京津冀在内的电信企业逐步降低或取消长话漫游费的方式,不如实实在在的推动国内电信竞争更进一步市场化,有效打破现有的国内三大电信运商垄断或准垄断格局,来的更有效和有力。
呼吁取消漫游费不如推动去垄断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1:25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京津冀三地之间,打电话有没有可能取消长话及漫游?昨天,北京消协联合天津及河北消协,公开致函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公开建议:“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逐步降低并直至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及漫游通讯资费”。对此,移动、联通、电信均表示是否降费“待研究”。(北京日报7月3日)不错,不管是从技术、成本、民意、实践、政策等各个角度讲,三大电信运营商取消长话漫游费都没有障碍。但就目前我国电信市场状况看,京津冀三地消协此次的积极作为和勇气固然值得赞赏,可这种美好呼吁和愿望,恐难有多少期待。运营商是否降费“待研究”的回应,似乎也预示了此次呼吁的结果。
今年初,国务院取消了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审批管理,即将电信资费完全市场化,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运营商手中,当时有观点认为这会有效降低国内电信资费。但电信专家项立刚就毫不留情的指出,十多年前我国就已经实施了“管上不管下(最高限价)”的电信资费管理模式,电信运营商要很好降价,之前就有足够充分的自主权,完全可以做得到,至于到目前还没有做到,关键就是运营商和市场的问题。
实际上,这再次指明的就是,在我国垄断力巨大的电信市场现实下,我国电信资费长期以来总体偏高、服务质量却不高,久为消费者诟病又得不到很好降低或解决,根本问题不在其它,而在于国内电信业竞争不充分,三大电信运商处于事实上的垄断或准垄断地位,降价的内在动力微乎其微。国内电信反垄断的曲折更能说明这一点。
众所周知, 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对国内电信垄断巨头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举起了反价格垄断大棒,当事国内舆论一片叫好,并引来电信资费将有效降价的美好期待。然而,虽然国家发改委也查实了二者实施垄断价格等问题的存在,它们也公开承认了诸多问题的存在,并表示整改,且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降低有关电信资费。但时至今日,相关的反电信价格垄断执法无果而终,不了了之,这与其它的反价格垄断大案一个接着一个结案形成巨大反差;而另一方面,两大巨头在“市场竞争中”并未有具体电信资费的降价,或明显降价,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者,反电信价格垄断反而不动,证明电信垄断利益背后垄断力量的巨大且固化;二者,虽然有市场竞争且承诺降价,但迟迟无果,则说明市场竞争形成价格的力量多么的微弱、多么的不充分,以及垄断力量对市场破坏力的巨大;三者,虽然我们的电信市场名曰放开,但其它电信运营商对国内两大垄断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太过微弱,甚至某种程度上还有严重依附,构不成事实上的威胁和真正竞争。一句话,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态势弱,形成充分竞争市场的路还很长、很复杂,但相反形成某种价格垄断同盟的条件却似乎很充足。
这种情况下,京津冀逐步降低或取消三地长话漫游费的呼吁,虽然暗合了消费者的希冀,即期望电信资费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降低。但发自内心讲,连一些承诺过降价,且在国家部委反垄断巨大压力下都难有实质推动或撼动的国内电信巨头,今日的一些地方消协的呼吁,能有多大力量和作用?实在是不能有多大的奢望!相反,值得忧虑的是,如此垄断严重的电信市场竞争,会不会还可能引起电信资费的市场涨价?换句话讲,即便运营商们今天迎合消费者呼吁,取消了长话漫游费,会不会明天又会堤内损失堤外补,再找出其它的名目敛财也犹未可知(这样实际降费目标便成一场空)。
毕竟,对于垄断者以及我行我素惯了的国内电信运营商,没有必要的约束和规范,包括涨价或不降费在内的诸多行事理由,是多而且强悍的!关于这一点,国内电信运营商们不缺范例。比如针对其香港资费价格比内地优惠的多的民众质疑,中国移动就回复消费者说这是由于内地与香港的电信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其字里行间坚持不降价的意志,以及对国内消费者的傲慢和无礼态度,可见一斑。
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强力说明了,要想通过没有实际约束力的呼吁,让包括运电信营商在内的有关方面降低电信资费,希望他们突然良心发现,是不靠谱的。相反,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是真正降低电信资费的不二法宝。因此,有关方面希望降低电信资费,而采取包括呼吁京津冀在内的电信企业逐步降低或取消长话漫游费的方式,不如实实在在的推动国内电信竞争更进一步市场化,有效打破现有的国内三大电信运商垄断或准垄断格局,来的更有效和有力。
上一篇:“强关饭店迎检”是严重“四风” | 下一篇:放弃加分岂是体优作弊免责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