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网言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 网言
父亲节里说孝道
添加日期:2015-02-13 08:40:45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新华社曾经刊发一幅漫画,显示在父亲节时,关于“爸爸”的商品,远远少于“妈妈”和“儿童”的商品。记者调查,相比于母亲节的火爆高调,父亲节的礼物更“平淡”。不过更多人表示,深沉的父爱,不必以节日礼物的形式回报,对父亲有爱有心,才是父亲节的真谛。
    通常,父亲节为父亲们选购一款如意的衣服等货真价实的礼物,不但是对天下父亲们的一个宽慰,而且还增加不少假日的温馨,这无疑体现了一种孝道,但父亲节不能只用礼物简单拼凑。
    一个世纪前,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父亲节呢?多德夫人和她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养大。姐弟6人时常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于是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将父亲节定为6月第3个星期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由此可见,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养育恩情的节日。换句话说,同母亲节等一样,父亲节是我们行孝天下父亲的节日,而礼品只是一个并非完全不可或缺的媒介,引导我们日常行孝才是节日的真谛和契合点。而关于行孝,却不仅仅是买衣服等节日礼物这么简单,而应有更多更丰富的内涵。但在一部分人看来,父亲节,礼物是标配,甚至是全部,以为买了礼物,都算是对父亲尽到孝心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行孝观,需要纠偏和改正。
    2012年,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与时俱进颁布的“新二十四孝”指南,明确了新时代的孝道标准。从所有的标准要求看,其核心不仅是要求子女要给予父母必要的物质帮助和危机,更重要的是要给与父母必要的心灵慰藉,注重父母的精神健康,比如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常跟父母做心灵沟通,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亲自给父母做饭,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支持单身父母再婚,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
无疑,新“24孝”标准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时时刻刻警示人们尽心行孝的行动参照。目前,社会是一个高流动、高效率、高节奏的社会。为了讨生活,年轻人漂泊天涯海角、东西南北,于是,父子(父女)分离的状况在所难免,日常难得见一面、平时难得聊一句、常年难得聚一餐便成为许多天各一方亲人们的生活常态。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个力所能及的微笑甚或心平气和的与父母的一顿聚餐,都成为子女尤其是年老父母的一种奢望。工作忙、距离远等都成为横亘在子女面前不能及时尽孝的障碍。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比尔盖茨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助我们成长,我们何以为报?这需要的是发自心底的真挚的爱!
上一篇:山区孩子上学“路”更需政府强力搭建      |      下一篇:高校招生耍噱头不如晒学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