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河南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秀美内乡 > 媒体报道 > 河南
河南日报专版聚焦我县历史人文
添加日期:2013-10-23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编者按】10月23日,河南日报农村版08版,以“河南县市文化――内乡篇”为标题,对我县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集中展示和报道。该版面为“作品版” ,主要以发表文学作品为主,本次为我县推出的专版为约稿,以散文、随笔等多种体裁形式,对我县的历史由来、历史文化名人、宛梆、县衙、邓窑遗址、以及秀丽多姿的县城风光等进行了生动展示。                          

 

小城水湄 
                                                               
                     □韩国民

    散文

      小城不大,大约东西五里,南北十里的样子,落落端坐在伏牛山的出口。西北方向一层层青山绵延开去,一直堆叠到视野的尽头,与天空的云连成一片;向东向南,豁然坦荡,连缀着豫西苍茫的平原。日照下,北依跌宕青山,面朝万顷大野,流云舒卷,颇有些大家气象。城中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流,碧波潺潺,不舍昼夜,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像一条明晃晃的项链,成为小城人津津乐道的至爱。

      十里小城,十里水色,烟雾缥渺,笼盖四季。因着水的缘故,小城平添了惹眼的媚色,似四月的嫩荷,掐一把淌出水来,让山城的人们足不出户,便悠然享受着水乡美色。

      六座大桥如彩虹飞架,把分开的两半小城连为一体,显出珠联璧合的巧妙。逶迤长堤拥着两岸,像修长的手臂铺展开十里长廊。两岸是比肩的楼群,大厦巍峨,霓虹如旗,招展着开放火热的气息。尤到春夏时节,成为绝佳消闲的宝地――日间信步徜徉,观水赏柳,浴风沐歌,垂钓放舟,惬意无比;入夜灯红酒绿,人影踵踵,抒怀由缰,把酒临风,极尽闲雅风情。

      夏日,难得黄昏之后,借着一弯月色,租上一艇小舟,慢慢地划入河面。这时天空星辰稀落,乍然初现,月映星辉,白茫茫不甚耀眼,投下一河晃动的碎银。两岸的霓虹早已熟透,赤橙红蓝,在清风中碎成了斑斓的彩绸,歌吧激越密集的音响流成珠玉的瀑布,与霓虹的绸带纠缠一起,似裹着缤纷落英,在浓浓的夜色里奔流……河水变得芬芳而黏稠,像调进了胭脂,凝滞不动,任桨板怎么也翻不起欢快的水花。此时的一切早已经湿透,湿湿的心情,湿湿的面颊,湿湿的衣衫,如一首咖啡泡出的老歌,绵软在无序的风中。两岸楼厦显出欲醉的样子,一忽儿琼楼玉宇,一忽儿蓬莱仙阁,一忽儿吊脚小楼,一忽儿深山老屋,一切在幻化中缥渺,似梦游者发出的呓语,熏熏然,飘飘然,走进桨声灯影的秦淮旧梦,耳边犹响起商女的幽怨……

      这大抵成为小城的妙处。还有冬日晴好的天气,十里水湄展现别样的风姿。寥落的河岸被阳光弄出一派明媚,十里长堤袒露出优美的曲线,把沉静的河流铺成睡姿。水色分外澄澈,没有暖春季节绸缎的柔滑,没有仲夏激旋奔放的泼辣,也没有秋寒里黯淡的沉滞,似洗去了脂粉,不动声色地袒露胴体,任由阳光拍摄私密的本色。夹岸垂柳,褪尽霓裳,一树树站成卸妆的女子,在微暖的风中舞动长袖,弄出指缠风声的柔媚。未及在沉醉中醒来,远行的火车抵达河岸,鸣着笛音,和水面舞动的白鹭一起唱和,一圈圈音乐的涟漪在小城荡漾。

      更有小雨初停的日子,换上一身便装,沿河岸湿滑的石子小路缓缓走去,什么也不需说,什么也不去想,就那样走着,尽可信马由缰。两岸的街巷不时走出人来,闪闪腰身,又消失在楼群的缝隙。间或打伞的女子穿着长裙,袅袅婷婷地走在风中,似飘着丁香的味道。或有牙牙学语的孩子蹒跚学步,在母亲的呵护下洒下一串咯咯的笑声。这时一切是那么静寂和安逸,小城如凤凰古镇沉浸在发黄的记忆里,一种淡淡发霉的气息笼罩山镇,置身其中,不觉间成了长衫飘举的古人,遗落在前朝的梦里……

      小城古称菊潭,今叫内乡,李白千年前写下“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的感怀。那条水湄的河流,叫湍河,翻一翻《水经注》,还有它不朽的大名和奔腾的水香。

      (作者档案:韩国民,省作协会员,内乡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有诗集《彼岸有梦》、《内心的光焰》等。现就职于内乡县委宣传部。)

 


 

                                               菊潭公园美景 摄影   张中立


内乡县名的由来 
 
 
                       □王晓杰

      内乡县名起源于秦代析县(县治在今西峡县城),现在的内乡县是秦代郦县。西魏时改析县为中乡县(治所在今西峡县城),与郦县并存。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避文帝父杨忠之讳,改中乡为内乡,同年废郦县,建菊潭县(县治在内乡的郦城),因境内是药用菊花的发源地,并由菊花潭而命名,这是内乡县名最早的由来。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菊潭为朱粲所屠,遂废,其地仍归内乡。武德元年二月置默水县(治所在今内乡马山张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分新城县(今邓州市西北)北部3000户,复置菊潭县(县治在今西峡县丹水镇石盆岗),当时内乡、菊潭并存。后来,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废菊潭并入内乡。南宋时内乡时而属宋,时而属金。金代将淅川并入内乡,内乡又指今天的内乡、西峡、淅川三县境域,是历史上内乡县境最大的时期。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内乡县治因距南阳府治远,办事不方便,由今西峡县城迁于渚阳镇(今内乡县城),西峡口设巡检司,至清末。明成化七年(1471年),分县西南10保,恢复淅川县。内乡只管辖内乡和西峡县全境,内乡属南阳府辖。至清代,内乡县因地域辽阔,事务繁多,而做确定为“繁、难”二字中缺县。民国内乡县属河南省第六行政区(治所在南阳)。1948年5月4日,内乡解放,设内乡西北部为西峡县。1949年1月,撤销西峡县,恢复内乡县原有境域。1949年12月15日又分设西峡县。至此,又大体恢复了2000年前的历史面貌。时代更替,历史沧桑,内乡县名源于古析,今指古郦,实属名存。

      (作者档案:王晓杰,省作协会员。现就职于内乡县衙博物馆。)

内乡历史文化名人 
 


 

      商圣范蠡

      范蠡,字少伯,出生于春秋末楚国三户(今内乡县),出身布衣之家,但他却“独有圣贤之明,人莫可与语”,因而“时人尽以独”,后被时任宛(今南阳)令的文种赏识,结为莫逆之交。他们与越王勾践同甘共苦,卧薪尝胆,最终辅佐越王灭吴称霸。大功告成后范蠡急流勇退,改名“陶朱公”,弃官经商,并成“富可敌国的巨商”,被后世尊为“商圣”。

      范蠡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卧薪尝胆”成语就出自他的身上。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李之战,吴王阖闾阵亡,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断。周敬王二十六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五千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就是这时投奔越国,被勾践拜为上大夫,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与文种拟订兴越灭吴战略,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为了灭吴,他实施“美人计”,亲自跋山涉水,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终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典故。


      政治家柴升
 
 
      柴升(1456~1532年),字公照,别号菊潭,生于内乡县城一官宦家庭,官至尚书。22岁中举,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赐其同进士出身,授以工部给事中,历任山东、广东布政使,江西、山西巡抚,南京礼、兵、工等部尚书。

      柴升步入仕途后,一心兴利除弊。明弘治三年(1490年),他针对当时正值腐败、经济凋敝、军事松弛、异端惑民等流弊,上奏朝廷,要求办好早视朝、勤圣学、止营缮、公赏罚、省宴游、却贡献等十五件大事,均被孝宗采纳,并受到嘉奖。次年,豫鲁一带水旱成灾,人民疾苦甚重,柴升上书孝宗办好四件事,亲近忠臣、赈济灾荒、安抚难民、广事储备。明正德三年(1508年),柴升以巡抚之职兼理三边重地(西北与蒙古接壤之地),他明法制、整军队、严号令、正刑赏、慎防间谍、修缮城堡,搞好边关防备,使百姓和睦平安。明正德十年(1515年),柴升告老还乡,直至病终。


      诗人李
 
 
     李(1513~1609年),字于田,别号少庄,晚称黄谷,祖籍内乡,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中进士,入补翰林院,授检讨,历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推官、池州府(今安徽贵池)同知、南京刑部员外郎、礼部礼制司仪郎中等职。41岁辞归故里,隐居内乡县城东关自辟的“足园”(今菊潭公园),专心著述,主要文集有《李翰林集》、《黄谷文集》、《仪唐集》及诗集数十种,并选注有《杜诗》、《宋艺圃集》、《元艺圃集》、《明艺圃集》等,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病故。

                                                                  
      理学家王检心
 
      王检心(1804~1869年),清代著名理学家,原名立人,号子涵,今内乡县东王营人。王检心出身官宦之家,清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历任江苏省句容、高淳、仪征、宜兴、铜山、兴华等县知县,后直升隶候补道、封文林郎、奉直大夫、晋赐中宪大夫。

     王检心为官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在高淳任职期间,创建义学义仓百余所,募捐筹修永清桥。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冬,仪征青浦河决口,检心倍加关注,漕运粮米,以赈灾民。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铜山因军备防守有功,被咸丰帝赐戴花翎。同治元年(1862年),加按察使衔,同治六年卸任,潜心理学修养。晚年曾与李堂阶、左宗棠、魏振峰组成理学社,著作有《易经治约》、《春秋本义》、《四书存真》、《礼传合抄》等20余种,并于同治八年(1869年)修《内乡通考》。据《内乡县志》记载,王检心死后,其藏于内乡县马山口镇朱庙村境内。

                                                                    (韩国民整理)

 


民间稀有剧种――内乡宛梆

 □石兰
 


                                                 宛梆剧照  摄影张中立


      宛梆,又称南阳梆子,是生长形成于南阳的古老稀有剧种。早期人们称它为唧唧梆、老梆子、南阳梆子等,因南阳古称“宛”,1956年正式定名为“宛梆”。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其深受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和楚文化的滋养,既有陕西梆子的高亢激越,又有中原音乐的平整规范,还有楚乐的委婉清丽,其高八度呕音花腔,系唱腔一绝。目前全国仅存内乡宛梆一家专业剧团,号称“天下第一团”,2005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宛梆的兴盛时期是清道光年间至民国三十年前后,各县民间的春祈秋报、婚丧嫁娶,多唱宛梆,极为流行。到处流传着“扛起锄头上南岗,嘴里哼着梆子腔”的民谣。兴盛时期,戏班子遍布南阳各地,演出地域除南阳各县外,东至沙河两岸的周口、项城,西至商洛、蓝田,北到卢氏、灵宝,南达襄樊、河口。最有名气的是内乡夏馆镇张珊的“公义”班,创办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名角荟萃,箱具齐全,先后培养了著名武丑王老四、红脸翟道三、黑头杜林保等诸多艺术人才,使“公义”班名声大振,成为宛属各县梆子班无可匹敌的戏班子。至今在内乡还流传着“能听生娃飚一腔,男人不下地,女人不做汤”的生动民谣,足见宛梆戏曲的深入人心。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豫剧的流入和兴起,加之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动荡,多数宛梆班社停办,艺人相继离散,使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老剧种逐渐衰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宛属各县的宛梆班社已经所剩无几,内乡境内仅存的“公义”班也濒临停演,部分艺人离散改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乡宛梆迎来了二次复兴的春天。为适应市场需要,剧团改革管理机制,实行“一团三队”运行机制,由坐等演出改为主动出击,由剧院演出改为面向农村基层演出,一举扭转了生存困境,使演出空间不断拓展。如今,剧团每年平均演出600场次以上,戏约不断,演出地域覆盖南阳全境和周边市县。“红白喜事唱宛梆,十里八乡美名扬”成为内乡宛梆的响亮标牌。为传承宛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乡县还依托南阳文化艺术学校成立了宛梆专业班,每年招收培训学员,使这一宝贵的稀有剧种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宛梆的传统剧目《打金枝》,199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天下第一团”汇演,捧回包括优秀剧本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舞美奖在内的五个奖项,震惊戏剧界。

     (作者档案:石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青年诗人。现就职于内乡县互联网信息中心。)


                                                             
在内乡县衙想你――元好问 
 
                                  散文


                                                                           □王国庆

     一走进内乡县衙,我便遥想起当年的你――金代伟大诗人、曾任内乡县令的元好问。

     金哀宗正大四年,你与家人一起,车马劳顿,来到内乡。此时金、元战火不断,元军所向披靡,金兵节节败退,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在这社会将要大变革时期,你身负皇命,任职内乡县令。

     你体察民情,关爱民生,在《宿菊潭》诗中写道: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在《内乡县斋书事》中你写道: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饥鼠绕床如欲语,惊鸟啼月不堪闻。是啊,由于战乱,县令的主要任务就是逼老百姓缴税缴费缴军饷,而当年的内乡群众太苦太穷了,连县衙里的老鼠都饿得吱吱叫……

     所以,你重视农桑。每逢灾害发生,亲率百姓抗旱排涝,期盼来年好收成。你在《七绝・偶记内乡》中写道: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所以,你扶民渡难。春节前的一次私访,见一农户门上对联写着“是亲戚是朋友助我过年,是冤家是对头登门要钱”,横批是“白进红出”。屋内有一妇女啼哭,门外一男子持刀而立,经询问,方知他们父母双亡,债台高筑,出此下策借以抗债。你颇为同情,遂赠白银十两,以济生计。所以,你劳抚流亡。连年不断的金元战争,使大批无家可归的难民涌到内乡,你倾全力接济难民,开仓赈济,并在内乡定域划界安排难民垦荒,建起新的家园,使内乡社会秩序得以相对稳定。

     我理解你的心曲。从历史记载中知你在内乡达五年之久,勤于政事,乐以助民。你是金元之际最杰出的文学家,诗为金元之冠,历代诗评家将你与宋代的苏轼、陆游并举。我知道我联想得太远了,因为你身上迸发出的亲民、爱民、怜民之情,因为你对祖国文化的强烈热爱和对学术的热诚追求,使我那样地爱你、敬你、想你。

     (作者档案:王国庆,南阳市作协会员。现就职于内乡县文广新局。)

 





邓窑遗址 
 
 
                   崔鹏


      位于内乡县乍曲乡白杨村大窑店,距内乡县城25公里。邓窑创烧于唐,盛烧于宋,至金元时期仍在烧造。文物界专家高度评价邓窑遗址存在四大亮点:一是历史悠久。从现有采集的瓷器(片)标本看,不仅有唐代的器物,而且有宋、元时代的瓷器,它历经唐、宋、元三
个时代,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二是内涵丰富。所出土的器物,清晰地表明了自身文化发展延续的脉络,还兼采有汝州、耀州、宜阳、新安、宝丰窑之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三是延续时间长、面积大,邓窑遗址前后使用了600余年,面积达120万平方米。该遗址虽然没有经过勘探发掘,但当地村民经常发现一些完整的器物,为今后对该遗址的科学发掘和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四是瓷器纹饰丰富多彩。邓瓷纹饰大部分采用凸起的阳纹,题材主要为花卉与水生物两大类。花卉题材主要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交枝花卉、团枝花纹四种;水生物题材以海水纹与鱼纹为主。这些独特的纹饰,图案繁复,勾线生动,在全国现已发掘的瓷器中比较罕见。该遗址于198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6年4月18日的国际古迹遗址日上,邓窑遗址被列为河南省主要工业遗产。这次能成功晋升“国宝”,实属实至名归。今年5月3日,邓窑遗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古遗址类,成为内乡县继内乡县衙之后的第二个“国保”单位。 

    (作者档案:崔鹏,内乡县作协会员。现就职于内乡县委宣传部。)



 

上一篇:内乡密封垫打破美国“密封”      |      下一篇:内乡 :水稻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