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文明建设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党校 > 文明建设
回味母亲 传承家风
添加日期:2022-01-12 09:02:10 来源: 作者:宋花菊 浏览量:
人可以选择自己将要走的路,但是无法选择自己来时的路,而将要走的路如何,与你所处的环境影响有很大关系。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小时候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家里住的是土坯房,下雨天,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每年夏收,帮父母收割小麦时特别辛苦,总在想,怎么这么多麦子啊,要是有机会能走出农村该有多好啊!就这样,走出农村,不在大热天,没完没了地收割那一块又一块地的麦子,成了我的梦想。我要求着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幼师,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但回想自己命运的改变,还是良好的家风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家风在生活的细节里。小时候,父母很容易吵架,吵架的原因很简单,经济条件差,很多矛盾无法解决,母亲埋怨父亲,父亲回敬母亲的繁琐,但是每当做好饭时,虽然他们依然在生气,母亲总是会让我去喊父亲吃饭,有时甚至让我给父亲端过去。那时候我虽然很小,但是依然能感受到,母亲的大度,以及对家庭的付出。这样的一幕,是十几年的场景,每每回想起来,我的记忆里没有他们争吵的只言片语,只有母亲让我端饭给父亲那特殊的表情。母亲那特殊的表情,从那时起,就刻印在我的奶海里。我意识到,看人不能仅看对方的言语,而是应该以对方的行为来判断。这样的思维习惯,贯穿了我的整个求学和工作生涯。工作中,我很喜欢和那些具有合作意识的同事相处,更喜欢自己也是这样的人,不管工作上有多大的分歧,都不会因为分歧或者简单的口舌而轻易影响我们之间的工作。这也使得我的心胸变得很豁达,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也慢慢的成熟起来。这可能就是《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智慧。我想,我会尽自己所能,影响身边的人,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家风是百善孝为先。奶奶生命的后期,饱受病痛的折磨,偏瘫并发心脏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让奶奶得到更好的照顾,母亲和父亲与大爹一家商量,把奶奶接至我家,由母亲照料奶奶的日常。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母亲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奶奶的床褥,给奶奶翻身,为奶奶洗漱,做早餐,喂奶奶吃饭,吃完饭隔一会再喂奶奶服药。料理完奶奶才梳洗自己,再去地里干农活。
有一次,奶奶刚吃完饭,姑姑来探望她,与她闲聊吃了啥饭,她随口而出:“我还没吃呢,我都几天没吃饭了,饿的很……”我替母亲委屈,为她不值。母亲辛辛苦苦照顾我们,照料家里,现在外加照顾奶奶,还要去地里干活,已经够累了,却还要被奶奶冤枉。我气的给母亲说,如果那样还不如让姑姑来照顾奶奶。而母亲却说:“你奶现在糊涂了,她不是有意识那样说的,而且你姑自己知道,我接你奶奶来咱家就是为照顾她的,这样,我安心,你爸也能放心。”母亲还说,“娃呀,你姑是女儿,我也是媳妇,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对老人,各人尽各人心,这样这无愧做儿女的!”
母亲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与担当,正如古语所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母亲的孝,让我们家庭和睦,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家风在母亲的“唠叨”里。可能母亲都是爱唠叨的。“吃的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这背后寄予着她对我们吃苦耐劳的期望;“老人不端碗,晚辈不动筷”,这是对家中长辈的尊敬之情,也是对别人基本的礼貌;“做人诚信为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她希望我们能干干净净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这是她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有韧劲,不要轻言放弃;“满罐子不荡浅罐子荡”,这是她敲打我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说来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在她的“唠叨”里,我读懂了母爱,读懂了家风。
家风,是我心底的一条河。现在我也成了母亲,无形中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与传承,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与社会风气的源头。家风,不是拘泥于文字形式的表达,长辈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无形力量。他们的生活态度、处事习惯,是历经岁月沉淀的精神之光,在照亮着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路。
每个人的成长不仅是长辈生命的延续,更是他们道德品行的延续。我愿这样的家风永续传承下去!
上一篇:共享学习 共促成长 | 下一篇:五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