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官德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官德文化
廉政典故(二)
添加日期:2016-03-04 11:46:03   来源:2016年3月4日 南阳日报 A5版:文化周刊   作者:王晓杰   浏览量: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使陶侃受到很深刻的教育。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到了门外。

    为民辞官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官倡导简肃,把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看成是桎梏。他察看民情时不像别的官员那样前呼后拥, 鸣锣开道,大显威风,而是身着便服,脚踏草鞋,亲临乡下察访,即使在夜间出巡,也只让一个差役提着写有“桥”字样的灯笼引路,从不打“回避”、“肃静”之类的牌子。一次,山东巡抚向板桥索求字画,他画竹并题诗以赠:“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生动表现了板桥身在官位,却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的高风亮节。乾隆十七年,潍县遇到天灾。板桥关心民情,呈请赈济。他的请赈惹怒了上司,遭到打击报复,被加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他遂愤然辞官,卸职返乡。回到扬州后,生活仍很贫寒,他在送女儿出嫁的诗中写道:“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郑板桥一生历尽坎坷,廉洁爱民,他身后留下的不只是成百上千幅的“日画日诗日书三绝”,更是留下了一个两袖清风的廉洁楷模。

    嗜鱼不食鱼

    公仪休,是鲁国的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离任留犊

    时苗是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人,他一生清白,临财不苟,疾恶如仇。东汉建安十八年,时苗任寿春县令。为官赴任时,他套上自家喂养的黄牛,拉着大车,一步一步走到任所。时苗在寿春呆了一年多,把寿春治理得井井有条。当时朝廷无能,时苗不满曹操专权朝政,便弃官归隐。临行前,他把官印挂在大堂上,把一个小牛犊拴在县衙门前。群吏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力劝其将牛犊带走。时苗执意不从,对百姓们说:“这个牛犊是来寿春后我家黄牛生下的,它是吃寿春水草长大的,理应留给寿春的父老乡亲。让它给穷苦百姓出点力,这也是我时苗的一点心意。”他的这种“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尚情怀值得我们后人赞颂和铭记!从此“留犊”二字便成了为官清廉的代名词,并被孟昶引入官箴之中,广泛传播。

 

上一篇:返回列表      |      下一篇:廉政典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