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游在内乡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游在内乡
解读内乡县衙——清代圣旨
添加日期:2017-12-19 08:43:2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0F3768E1@7D0A9361.967B375A.jpg.jpg

 

 

        典史衙门前立有两通清代道光年间圣旨碑。这两通封赠圣旨碑,碑身均为高2.7米,宽0.85米,字体刚劲俊拔,沉稳厚重。一通碑的碑文是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十二月一日,皇帝诰封王检心的祖父为奉直大夫,祖母为宜人;另一通碑的碑文是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十二月一日,皇帝敕封王涤心的父亲为文林郎,母亲为孺人。
        王检心和王涤心是内乡城东王营人,系胞兄弟,分别官至从五品和正七品。在位时,他们为官清正,体察民情,政绩卓著,道光皇帝推恩于此,把官爵授予他们的祖父母、父母,这就是“封赠制”。在清代,按照官员品级的高低,封赠的级别也不一样。一品高官可追赠四代,低级官只封赠妻室而不追及上代(但可貤赠与父母)。封赠制度体现了封建社会“妻以夫荣、母以子贵”的礼制观念,也算是“男尊女卑”礼教下对妇女的一种补偿。
        知识链接:王俭心(1804--1869),字子涵,出身官宦家庭。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乙酉科举人,十五年以举人大挑一等分发江苏候补知县,七年后历任兴化、句容、仪征、宜兴、铜山等六县知县,历官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封阶文林郎、奉直大夫、晋赐中宪大夫。
        王俭心,理学造诣颇深,幼年拜师王香峰,为钻研学问打下坚实基础。十几岁时即经人推荐入桐城学者姚谏之学习。姚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王俭心读之视野大开,后来他与大学问家交往,专心攻读理学。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王俭心步入仕途,署兴化县。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注重教化,发展教育,重订学规,倡尊师重儒之风。任满调动时,“士民送者塞途”。后署句容、高淳二县。在高淳期间,他广筹资金创建义学、义仓各百余所,并捐廉俸修城南永济桥以便士民。在仪征“设牛痘慈幼”,教民众纺织蚕丝、修文庙等善政多端。青浦河决口,俭心以赈灾为急务,漕运粮米,以济灾民。

 

 5CFF0262@B2139422.967B375A.jpg.jpg

 


        回乡后,以他和其胞弟王涤心为代表的理学人士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定期在建福寺、菊潭书院、义塾等处讲学,传播理学思想,在内乡当地掀起了一阵理学热。他教学时语言通俗易懂,不涉高深玄妙之谈。积累人生做人、做官、做学问的经验,也因此,理学成为学生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他力求将理学精髓普及于“群黎百姓”,家喻户晓,以维持封建的统治秩序。以“君臣、父子、夫妇”为核心的伦常观,使之逐渐成为普及全民的意识形态,他的行为影响深远。他曾说过三句非常朴实的至理名言:“燕居必衣冠,行政必谨慎,待人必诚信。”正是这种非常通俗朴实的语言,使他赢得了理论界的赞誉:“俭心盖躬行君子也,表里莹澈,体用兼备,一时名臣倚重,群黎感德,至今无异词,非真道德,若能是乎?”
        王俭心晚年曾与李堂阶、左宗棠等组成理学社,成为清代理学家,在当地传播理学思想,其著作有《易经说约》《春秋本义》等20余种。并于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修成《内乡通考》。与其他志书不同的是,加入了作者的理学评论,在明清地方志中,可谓独树一帜,也为内乡人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上一篇:四季美如画的内乡县衙      |      下一篇:宝天曼秋赏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