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校园人文追踪
内乡县赤眉镇兰田小学
兰香沁人 携一路芬芳
兰田小学的前身是“蓝田庙”。据民间传说:清朝中期,陕西省蓝田县有一商人来内乡经商。一天,他闲暇无事,云游到赤眉,路过这里,见这儿地势平坦,就投资兴建了这座庙。故得名“蓝田庙”。又因蓝田庙东侧不远处,有一水塘,天旱雨涝,水位不升也不降,在水塘四周,长着许多兰草。开花时节,日夜花香四溢,香飘数里,有好事文人,就改“蓝”为“兰”。这一改,“蓝田庙”就变为“兰田庙”了。
二十世纪初期,内乡掀起了兴办学堂的热潮。当时兰田庙北边的村庄有一开名人士叫黄应茹,他有一要好的朋友叫黄剑锋。此人读书颇多,年轻有为,较早接受了西方文化,对“三民主义”也颇有研究,他深知中国贫穷,源于愚昧无知,因此他向黄应茹建议兴建学堂。当时黄氏家族人丁兴旺,家族中一些人也较早接受了旧民主义思想及俄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如黄廷响(解放后任河南大学教授、图书管理系主任)等,他们也纷纷支持兴办学堂,这使黄应茹更坚信兴办学堂,是摆脱愚昧唯一途径,他很快就答应了。黄氏家族家财殷实,他就开始自筹资金,自聘教师,于1931年借兰田古庙办起了兰田小学堂,他自任校董,聘请了3名教师(毕欣生、毕成章和靳平三),开办一、二年级两个班,从此,一些进步人士纷纷云集这里,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兰田小学一直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基地。抗日战争前后,战火连绵,省内外迁入内乡的中小学多达30余所,许多地下党员受中共豫西南局的派遣,到赤眉小学和兰田小学堂以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宣传革命,发动群众,领导当地进步人士、革命青年与黑暗势力作坚决地斗争。
1936年,中共地下党在赤眉小学建立了首届党支部,与赤眉小学仅相距1公里的兰田小学就成为赤眉小学党支部的一个重要活动基地。由于赤眉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中共镇平中心县委于1938年5月在赤眉小学设立了中共内乡区委(亦称赤眉区委),同时建立了兰田小学党支部,支部设立在学校内兰田古庙的西厢房内,首届支部书记王岳峰,组织委员李军泗,宣传委员黄铭鼎,辖两个党小组,即兰田小学党小组12人和汲县师范党小组8人。第二届党支部书记为李振民,组织委员王岳峰,宣传委员黄铭鼎,支部党员达25人。
为了加强对迁如豫西的中等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中共河南省委在镇平建立了“中共豫西南学生工作委员会”。1939年10月“地学会”由镇平迁如赤眉小学,王锡章任书记、蔡康志任秘书,同时派来白长和等6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中马奇、孙旭堂和曹肖风被安排在兰田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
1940年2月,原在赤眉小学任中共内乡中心区委书记的毕欣生调回新四军,李成龙(又名李合明、李振民)以兰田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接任中心区委书记。3月中心区委又在赤眉小学建立“内淅工会”(亦称内淅联合县委),王锡章兼任书记。8月王锡章到许昌治病,地学委书记由白长和接任。后来内乡中心区委撤消,内淅工委停止活动,建立了中共内乡县委,李成龙任县委书记,杨鹏程任组织部长,李军泗任宣传部长,县委就设于兰田小学。这一届县委是内乡第二届县委,隶属于中共豫西南地委领导,管辖个2区委和5个党支部。
兰田地下党从1938年建立组织以来,在中共赤眉区委的领导下,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抗日救国,发展党的组织,掩护党的领导干部,为宛西的抗日活动和内乡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9年,中共兰田小学党支部秘密发动群众,揭露了黄岗保长黄向舞贪赃枉法、横行霸道的罪行,迫使其下台,并发动群众推选进步青年黄光苓当保长,掩护地下党的革命活动,这实际是在当时条件下赤眉地下党向封建地主夺权的一次尝试。
1940年8月,豫西南地委指示恢复了中共内乡县委,县委就设在兰田小学。县委成员曲瑞亭为校长,他在兰田小学一边教书,一边从事地下党秘密活动。在此期间,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先员,开展斗地主斗恶霸运动,组织农民学生迫使当地的地霸出粮,在兰田学校东边赊饭救助贫困户吃饭,救济贫苦农民。在教育学生方面,开展“童子军”训练工作,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对“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释文做了明确的阐释:“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作为“童子军”修身的信条,书写于校门墙壁上,在每天的朝会上,由训育主任领读,学生跟读,让学生熟读、牢记、信守。另外,在每星期一的早上,让学生背总理遗嘱“三民主义”即民主、民权、民生,对少年儿童进行“三民主义”教育。
1940年夏,由于国民党的反共势力深入南阳,部分县的党组织开始遭到破坏,省委和地委将一批领导干部安排到赤眉隐蔽。安排在兰田小学的有南阳、唐河、方城中心县委的组织部长曲一亭(曲振中)、秦建华,南召县区委书记王耀成(王照信)等,1941年又安排地学委干事曹肖风及南召县的地下党员牛显功、崔西安、陈保敏、朱中会等到兰田小学以教师身份隐蔽,在194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派河南省委交通科长于4月、6月、10月三次来河南撤干,均在兰田小学传达省委撤干的指示,撤销了中共内乡县委,把赤眉地下党的主要领导及外地党员分批撤离,各级党组织归马山口区委领导。
1945年5月日寇突然进攻赤眉。赤眉地下党组织,根据新四军五师指示,一方面派孙旭堂、杨亚民等打入敌人内部,了解敌情,瓦解敌人,同时派李军泗、黄廷响等在外围发动群众,和日伪武装力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7年11月,地下党积极组织群众,配合“陈庚兵团”在赤眉鱼贯口大败李铁军部,从而完成了“豫西牵牛”的战略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赤眉地下党组织,奉命广泛开展统战工作,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豫西大地,以李军泗、黄廷响、胡汝涛为首的地下党组织,根据驻守内乡县城民团团长崔功甫、别光典、裴自新等的表现,深入民团内部,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1948年5月,崔功甫、别光典、裴自新等纷纷投城起义,内乡县城解放。三个民团的投诚起义,动摇了宛西地方反动势力的根基,瓦解了地方反动派的势力,对缩短宛西战役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26日,驻赤眉豫西六地委和六分区上报豫西军委,将宛西战役中起义的崔功甫团改编为宛西游击第一支队,崔功甫为支队长,黄廷响为政治委员,别光典团改编为宛西游击第二支队,别光典为支队长,胡汝涛为政治委员。后来,游击队随大军南下,为全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1948年夏天,豫西六分区在黄岗村办军政干校,由分区司令员黎锡福任校长,分区政治部主任张均任校政治部主任,同时派一批政治水平高,军事素质好的优秀共产党员担任教师,全校有三个中队,共300多学员,学员们学政治(《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社会发展史》等),学军事,思想素质和作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军政干校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军事干部。
由于受地下党员的影响,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以黄诚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在地下党联络员的率领下,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四十年代中后期,黄涤之、黄华敏、黄定伍等革命青年跟随解放军渡过长江,奔赴前线杀敌立功。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青年走出校门,弃农从军,不少人解放后都成为军政要员,像黄诚、黄涤之等一批将军级的,像黄华敏、黄定伍、张光法、黄景昌等校级官员等,像黄涤浩、黄贵州、吕建功等各地政府级官员,因此,兰田小学堂被当地百姓称之谓“军人的摇篮”、“军官的襁褓”。
解放以后,兰田学校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不但培养出像席春迎等商界精英,而且还培育出像李宝成等留学国外,为国争光的优秀人才。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曾经的水塘、兰草、兰花已不知去向,而当年的校址和地下党活动的遗址犹在,老校址前的皂荚树仍郁郁青青,生机盎然,兰田学校辉煌的革命历史和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恩泽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