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到内乡县衙转一圈,给你的感觉就是规模大、房子多、门多。过一道门又一道门,让人感叹庭院深深深几许,也应了那句俗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这里是人们不得不依靠的国家机构,可里面又隐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黑暗和龌龊。别的不说,就是打板子时这板子的轻重差别可大了。有记载说,在内乡县衙大堂上,时常有人被板子活活打死。过去人说“天下衙门深似海”,不光说的是衙门规模大房子多,更是说里面人精多,门道多,窍门多。
通过百米甬道到仪门,你会很庆幸你没生活在古代。仪门是进入衙门后的第二道正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一道礼仪之门;武官到此要下马,文官到此要下轿。门修得很宽敞,但好好的门平时紧闭着不让人走。从此经过要走两边低矮的便门,并且两边的便门很不相同。西侧的便门称“死门”,也叫“鬼门”。此门平时关闭不开,只有在处决死刑犯前,才打开这个门,把死刑犯从这个门里拉出去行刑,因此旧时处决犯人也叫“出西门”,有上西天之意。东侧的便门称“人门”,也叫“生门”,是供人们日常出入的。在一年中,宽敞的仪门一般会开几次,比如逢新官到任、迎接同级或上级官员来访,县官就会下令打开仪门,自己也整冠出迎至仪门之外、大门以里,宾主从仪门而入。
下级官员初次拜见上级官员身着公服,从仪门东侧的便门进来,到长官面前要先将写有职衔、履历的名柬交上去,口称“卑职给大人请安”,行半跪礼。人家请就坐,还要谢坐。就坐后,侧身面向长官,取半坐姿势。回答领导第一句话时要起立作答,等领导示意坐下再就坐。一般谈话要结束的时候,侍者会端茶过来,但这茶千万不能喝,这是领导表示“你该走了”,即所谓“端茶送客”,这时不立马告退就是傻子。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清代的官场,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内乡县衙严格遵循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在大堂和二堂之间有两间很普通的房子,就是所谓的门子房,但是它是通往知县宅门的咽喉所在,门子房里的守卫者不经意间占据了官员与一般人信息沟通的要道。守卫门子房的人叫门人或门子,一般是由知县亲属或亲近的人担当。一般的平民百姓要想见到县官必须先买通这里的门子。清朝著名诗人赵翼说:“今世所谓门子,乃衙署中侍茶捧衣之贱役也。”门子虽为“贱役”,能量却不可小视。
知县的仪仗,是为迎接贵宾用的,而是否用仪仗相迎就显示出了被迎接人的身份高低贵贱。据说古时的知县凡母亲或夫人到县衙,知县就用仪仗相迎,但知县的父亲来时,却不能使用仪仗,只能灰溜溜地进来。这在古时体现了母以子荣、妻以夫贵的理念。
走进“衙门”看规矩
添加日期:2008-12-29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走近县衙大门,黑漆大门上一个狰狞的兽头门环就能让你感受到这个地方不是你轻易就能来的。这与旧时的规矩分不开,故宫龙头朱漆大门的兽头门环也同样狰狞可畏。兽头不美也不祥和,古代大大小小的官儿为什么格外偏爱这“凶猛动物”?在古代,衙门是官府和权势的象征,狰狞的兽头体现了政权的强制性特征,说白了,就是用这个吓唬老百姓,制造森严压抑的气氛,让老百姓望而生畏。门房的东间前置喊冤鼓,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但这个鼓可不是你随便想敲就能敲的,因为西间前有两通石碑,分别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字样。越诉就是越级告状的意思,在古代这是影响县官政绩的事,所以知县老爷在衙门口立下石碑,明文规定越级告状就要打50下屁股。到内乡县衙转一圈,给你的感觉就是规模大、房子多、门多。过一道门又一道门,让人感叹庭院深深深几许,也应了那句俗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这里是人们不得不依靠的国家机构,可里面又隐藏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黑暗和龌龊。别的不说,就是打板子时这板子的轻重差别可大了。有记载说,在内乡县衙大堂上,时常有人被板子活活打死。过去人说“天下衙门深似海”,不光说的是衙门规模大房子多,更是说里面人精多,门道多,窍门多。
通过百米甬道到仪门,你会很庆幸你没生活在古代。仪门是进入衙门后的第二道正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一道礼仪之门;武官到此要下马,文官到此要下轿。门修得很宽敞,但好好的门平时紧闭着不让人走。从此经过要走两边低矮的便门,并且两边的便门很不相同。西侧的便门称“死门”,也叫“鬼门”。此门平时关闭不开,只有在处决死刑犯前,才打开这个门,把死刑犯从这个门里拉出去行刑,因此旧时处决犯人也叫“出西门”,有上西天之意。东侧的便门称“人门”,也叫“生门”,是供人们日常出入的。在一年中,宽敞的仪门一般会开几次,比如逢新官到任、迎接同级或上级官员来访,县官就会下令打开仪门,自己也整冠出迎至仪门之外、大门以里,宾主从仪门而入。
下级官员初次拜见上级官员身着公服,从仪门东侧的便门进来,到长官面前要先将写有职衔、履历的名柬交上去,口称“卑职给大人请安”,行半跪礼。人家请就坐,还要谢坐。就坐后,侧身面向长官,取半坐姿势。回答领导第一句话时要起立作答,等领导示意坐下再就坐。一般谈话要结束的时候,侍者会端茶过来,但这茶千万不能喝,这是领导表示“你该走了”,即所谓“端茶送客”,这时不立马告退就是傻子。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清代的官场,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内乡县衙严格遵循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制。在大堂和二堂之间有两间很普通的房子,就是所谓的门子房,但是它是通往知县宅门的咽喉所在,门子房里的守卫者不经意间占据了官员与一般人信息沟通的要道。守卫门子房的人叫门人或门子,一般是由知县亲属或亲近的人担当。一般的平民百姓要想见到县官必须先买通这里的门子。清朝著名诗人赵翼说:“今世所谓门子,乃衙署中侍茶捧衣之贱役也。”门子虽为“贱役”,能量却不可小视。
知县的仪仗,是为迎接贵宾用的,而是否用仪仗相迎就显示出了被迎接人的身份高低贵贱。据说古时的知县凡母亲或夫人到县衙,知县就用仪仗相迎,但知县的父亲来时,却不能使用仪仗,只能灰溜溜地进来。这在古时体现了母以子荣、妻以夫贵的理念。
上一篇:内乡县衙楹联与官员道德修炼 | 下一篇:触摸真实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