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丝绸古道拾遗
总想着有一天沿着丝绸之路,穿越千里戈壁去探究“大漠孤烟直”的西部之神秘;去走“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的旷世悲凄;去体验那种“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豪迈悲壮之离别心境;去感受那种“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的鼻酸情感;去发现河西走廊并感受从中的快乐。心底的渴望,终在我搭上火车时才一步步向梦境走去。
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已分为多道丝绸之路,有西汉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还有长城以北充满杀戮而血腥弥漫的“草原丝绸之路”;以及川云贵高山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而我们这次则走的是官方通道。它东起西汉首都长安,经千里戈壁的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然后分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经楼兰、于阗等地再经大月氏、安息到罗马。北路出玉门关经车师、前王庭、龟兹、疏勒,经中亚、西亚到罗马,全长7000公里。
我是个半文不文的文化人,文化人走丝绸古道,捡拾那些峰火狼烟,马帮驼铃的遗风,聆听那些“西出阳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壮歌声,则是另一番感悟,感悟之深浅源于自己的知识之浅薄,我努力在编织这些歌声的过程中,能给大家带来一丝快乐,在我的这组短文中享受一丝愉悦,我将足矣!
古都之谜
车过西安是在夜里,夜里大家正酣睡,轰隆声辗碎了多少游客甜美的梦境。因团队要接人,带队的操心便未睡,她不时地去询问列车员,便也吵醒了我,我便搜集记忆中所有和西安有关的丝绸之古道上的知识,加以梳理,虽然有些单薄,但还是被西安古都的那些神秘所诱惑。
罗马、雅典、开罗、西安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这足以说明西安的历史悠久,早在10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有“蓝田猿人”在这里生存,就有“半坡人”在这里建立部落,周朝时开始了建都的历程。
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关于西安建都有多少朝代的说法不一,有11朝说,有12朝说,有13朝说,有14朝说,更有甚者为17朝说。
持11朝者认为,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这11朝在西安建都的事实是没有争议的。而持12朝者则认为晋愍帝于建兴元年(313年)在长安正式宣布即位,虽然只经历了4年,但也是事实。持13朝观点的人则认为应再加上东汉,因为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于初平元年(190年)被董卓扶持,曾迁都于长安,建都3年。持14朝观点的人又增加了大夏王朝。持17朝观点的人又将武则天建立的武周政权、黄巢起义建立的大齐政权、李自成起义建立的大顺政权也纳入其中。无论怎样,按最保守的11朝古都计算,也足以使古长安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第一古都。
先说秦陵地宫的修建,它是中国历史上工程最浩大的帝王陵,每年投入民工最多时达70多万人,历时38年之久,占地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工程量超过了当年修建万里长城和阿房宫的总和。非常遗憾地是从秦始皇当上皇帝那天起就开始修建到死也没有完工。更可惜地是,秦始皇而没有寿终正寝于陵地,而是死在出巡的途中――当时正值酷暑时节,运尸车未走出多远就有腥臭味传出,为了稳定军心,防止这种腥臭味扩散和秘密泄露,胡亥派人从河里打捞些鱼虾和尸体混放以乱其臭,经过50多天的长途跋涉才于九月回到咸阳发丧。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皇帝,生前骄横跋扈,性情不定,杀人眼都不眨,而在死后的幽深地宫也设置了重重迷雾,扑朔迷离。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大规模盗墓,吸引着多少文人墨客的揣测和遐想。
到西安不能不看古城墙。而看古城墙不能不让人顿生疑虑:这座宏伟建筑的四个城角形状都不一样,东南、东北、西北均呈直角形,而西南角则是一圆形。这得从朱元璋说起,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册封他的儿子为秦王,让驻守西安。有一天,他坐立不安,深感“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便下令召天下神工巧匠按他意愿设计城池,以昭示天下依图修造。可图案设计出来后,他怎么看都不满意,《礼记》云:规矩试设,不可欺以方圆。可朱元璋却要打破这种墨守陈规,提起朱笔,将矩形图案一角抹去,此后西安的四个城角,有一个却呈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