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我县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调查
添加日期:2009-06-19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一、全县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现状

   村级文化大院是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建立的最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是最接近群众、最方便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县是一个文化大县,群众文化活动一直开展的比较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全县先后有206个村建成不同档次和规模的村文化室,其中有80多个村文化室经省文化厅验收达标,樊岗、庵北、桃庄河等村还荣获省文化厅“农村文化先进村”荣誉称号,1987年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县”。但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村文化室绝大部分被挪作他用,不复存在。经调查,目前全县还存在的村文化大院仅剩35个(1990年后全省统一叫村文化大院),主要分布在经济实力相对较强、文化传统相对较好的行政村。这些文化大院基本上都和村部在一起,仅少数村建有专门的文化娱乐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大部分村既没有活动场所,也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更没有开展过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大院仅仅是一个牌子。全县2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尚没有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文化大院。

    二、存在问题

1、乡村两级对文化大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没钱干。认为乡村财力有限,修水泥路、建沼气池的钱都不够,哪儿还有“闲钱”去搞文化大院,建图书室、阅览室。二是没人干。虽然各乡镇都成立有文化服务中心,但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减少,所以现有的49名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是兼职的,就是新调整的,业务不熟,工作不专,连开展乡镇本级的文化工作都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指导村级文化大院建设。

2、缺乏科学规划。农村文化大院是直接服务广大群众的最基层文化阵地,所以必须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但大部分文化大院规划选址都不够合理,离村民居住地较远,不利于群众活动,即使将来投资建成,也只能唱唱“空城计”,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3、公益性文化活动开展较少。从示范村的情况看,都没有明确具体人员负责村里的文体活动,除村民红白喜事自己花钱请戏放电影外,村支部、村委会利用文化大院组织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非常少。农民业余文化生活仍十分贫乏,闲暇时间无处去,无处玩,尤其缺乏多层次的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致使“斗地主”、打麻将之风盛行,既影响乡风民风,也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三、几点建议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既包括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党的建设,也包括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新路和新房作基础,还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塑造群众的新精神、新面貌作支撑,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势在必行。

1、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仅靠乡村自行建设势必会有一定的局限,但这也不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应充分依托新农村建设,将其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盘考虑,把文明新村、文化大院、新农村书屋等相关项目捆绑使用,协调推进。坚持一手抓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硬件建设,一手抓文化发展等软件建设。

    2、搞好规划,共建共享。在文化大院建设中,要坚持“方便群众,注重实际”的原则,认真搞好规划,不能盲目建设。凡是确定的示范村,都应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吸收文化主管部门参与,充分考虑文化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尽量把文化大院建在居民比较集中,与村部、学校、卫生室、销售点、文化经营户等较近的地方,便于群众活动,避免出现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甚至仅是一个摆设等问题,真正把村文化大院建成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

3、多种形式,因地制宜。文化大院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受益者也是农民,村文化大院原则上是公益性的,但也可以鼓励农户自建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等,特别是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可以由个人投资开办“文化茶馆”、游艺室、文化活动中心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多渠道、多形式地兴办农村文化事业。

4、多措并举,加大投入。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取“向上争取要一点、县财政挤一点、乡村自己筹一点、发动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每年重点扶持1-2个乡镇文化中心和10个左右的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实际,把文化大院建设纳入乡镇基本建设规划,集中力量培育亮点,搞活示范,促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和农民文体活动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对我县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调研和思考      |      下一篇:湍源之传说――衡虎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