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为《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第十三版刊行而作
内乡县衙名扬天下,建设者扬名者皆功不可没。文史研究工作者刘鹏九先生,是研究县衙、宣传县衙的集大成者。他20年不辍苦心钻研,所著《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以下简称《县衙》)一书,一版再版,长盛不衰,于日前完成了第十三次印刷,确是衙署文化研究和内乡文史领域的一件喜事。
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多少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咬定目标锲而不舍终有所获。有人能做很多事,因为勤奋而聪敏;有人终生只愿意做一件事,因为执着而坚忍。鹏九先生长期致力于衙门文化研究,与县衙之间似乎达成了默契。县衙眷顾先生的勤勉和辛劳,情愿把自己珍藏在历史褶皱里的沧桑之美呈现在这位研究者面前,让他成就《县衙》这本专著,并不断用新鲜材料修订完善,使之成为国内外文史爱好者了解县衙、解读内乡的一扇窗;先生专注研究著述,又让这座有着700年历史的县级官衙声名鹊起,于全国众多县衙中傲视同侪。展示官衙魅力,打造文化品牌,先生功莫大焉,其功在不舍的毅力令人钦敬。林永匡教授评语所谓“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是对内乡独特的衙署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先生痴心研究终成“正果”的褒扬。
鹏九先生对史学研究的严肃认真与自我扬弃精神,同样令我钦佩。据先生自述,《县衙》再版十余次,每一次都有新材料补充进来。这次更是在前12次印刷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增删和调整:譬如新增了内乡历史上名县令的传记;首次披露了几位县令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和为官政绩;新增了内乡进士举人考略;等等。尤其对部分知县生平详加考辨,引史据证,吐故纳新,对前版所引资料“错者纠之,漏者补之”,并不惮其烦地在前言中作以交代。历经多次增补校订,《县衙》开掘愈深,涵纳愈丰,考据愈实,辞章愈趣。须知先生已是年届古稀、名在天下之人,忠于史实、治学严谨的态度,实为我之楷模。
由于后学年少,性情疏懒,不尚交游,我与鹏九先生此前素昧平生,只是借助于前版《县衙》,对内乡县衙有了初步系统的了解。先生不薄后学,诚恳相邀,我乃敢以只言片字,书于专著刊行之际,为之绍介。可惜我对史学研究终究是门外汉,说不出子丑寅卯来。汗颜之余,愿先生研究再获硕果,愿新版专著远播海内外,助力内乡文化品牌建设宏业。
刘鹏九编著的第13版《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