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守望宛梆
添加日期:2011-02-11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在南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宛梆可谓家喻户晓。“老梆子”那高亢激越的唱腔和配上主弦发出的“唧唧”声,三四百年来为宛襄一带农村人带来过多少视听的享受!每年春天都是宛梆演出频繁的时段。这不,春节刚过,内乡宛梆便开始巡回乡村演出了。
      2月6日,农历兔年大年初四,内乡宛梆剧团演出队驱车百里,到镇平县彭营乡梁洼村演出,记者随行采访,亲身感受别样的大年戏味。这场戏,是为一位梁姓老人80寿辰做祝寿演出,也是剧团新年里赶的第一场“台口”。从此,剧团开始进入又一个被称为“金正月”的创收黄金期和演出繁忙期。
      上午9:30,我们在约好的地点会合后一起前往梁洼村。流动舞台车在前,30多名演职人员乘坐的大客车随后。乡村公路宽窄不一,加上有一段需要绕道,大车开进并不顺利。每逢转弯,舞台车都要靠人下车指挥,慢慢挪移,方可通过。虽然车辆“步履蹒跚”,但演职员们却说天晴路干已经够好走了,如遇雨雪天,搞不好要下车推,那才叫难。问了六七次路后,终于见到了梁家来迎的人。
      赶到梁洼已是11点多。流动舞台车在村头一个二三百平方米的空场上停下,左右厢体慢慢张开。演职人员一下车就忙活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卸行李,搭戏台,系大幕,置音响,紧张有序,配合默契。由于是沿公路搭台,预留的后台比看台似乎稍大。团长刘铁民说,自从有了这台省政府奖的流动舞台车后,搭戏台实现了半自动化,省力多了,但是在各个细节上还是丝毫不能马虎。
      中午12点半,演员们开始吃午饭。宛梆有自己的炊事员,下乡演出有时候在露天地里做饭是常事,基本不给雇主添麻烦。下午2:30就要演出,每人吃一碗青菜捞面条草草了事。饭后,演员开始化妆,高架上的喇叭里传出宛梆经典戏曲。台下慢慢聚拢来百十名观众,其中老年人居多。十来个小孩子在台前台后窜来窜去看热闹。

      戏比天大。这是行里的老规矩。只要一开戏,演职人员一切都得围着舞台转。下午演出的是传统征战戏《关公出许昌》。尽管今年团里新演员居多,但是他们都经过专业培养,一上台亮相还真是不含糊,扮相入戏不说,唱念做打招式也鲜亮;音响组吹拉弹奏,主弦手操弄梆胡,调抹打捻,有板有眼;宛梆独有的呕音花腔响彻大半个村子。台下百十号老人全神贯注,一些老年观众发出喝采。
      这场演出,2500块钱。刘铁民团长说:“现在每年国家拨给剧团3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资金,剧团两个演出队全年演出600多场,收入130多万元。全团演职员70多人,除去添置更新戏镶等必要开支,平均每人月工资一千出头。虽然我们接的单子不少,但多是一些红白事和庙会演出,观众老龄化也比较严重,价太低,收入上不去,前景不乐观。”说到宛梆传承,刘团长说:“戏曲集说、唱、舞于一体,很难学,尤其宛梆的声腔,没有五七年功夫难以登台,现在招收的学员虽然经过专业基本培养,也还需要下大工夫培养锻炼。”记者为宛梆的守望而感动,也不禁为这一珍稀剧种面临的发展前景而心生一丝担忧。
      下午演出结束已近6:00,顾不上劳累后的短暂休息,来不及吃晚饭,甚至来不及卸妆换妆,演职员们抱着各自的行李到附近放年假的小学校去打地铺,准备夜场后睡觉。晚饭后,还有另一场演出等着他们。两天后,他们还将按照早已签订的合同转战各地乡村,为广大农民观众如期送上精美的宛梆艺术大餐。刘铁民团长说,舞台艺术送农民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宛梆剧团长期坚持下来的优良传统。
      宛梆戏曲在南阳及周边广大地区为广大农民观众所喜爱,是内乡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宛梆人在艰难的条件下坚忍地传承着独特的地方戏剧艺术,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精益求精创品牌,激越婉转唱大戏,每年演出600余场,在长期自强不息奋斗中,形成了“艰苦创业、传承守业、爱岗敬业、创新兴业”的宛梆精神。特别是近几年,地方戏剧日渐式微。宛梆剧团在不少稀有剧种演不成戏的情况下,历经四年,改进制作了流动舞台(当时还没有配送的演出车),所到之处,自带车辆、舞台、行李、锅灶,群众给接一条电线就开始演戏,群众戏称它是“四带一线一台戏”。 后来剧团又改进体制,全团上下无闲人,团长兼演员,司机兼乐手,音响师兼出纳,演职员都一专多能,在特殊情况下能救戏、补台,机制活了,人忙了,有收入了,剧团活了。剧团还引入经纪人,设立联系点,改“坐等上门”为“找米下锅”。凡农村交易会、丰收庆贺、红白喜事,有请必到,到了必演,演必认真。农村观众越来越认可,也越来越多。剧团靠演出实力和优质的服务,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下县级团生存发展之路。路走通了,“金正月”又重新回来了。
      “走过去,前面是个天。”但愿宛梆人的“金正月”长些再长些。祝愿宛梆这枝根植内乡的中原艺术之花开得更加娇艳!

流动舞台车“步履蹒跚”进乡村

 


搭舞台时亮出自己的招牌可是很重要的


各自妆扮起来


看看脸谱描得怎么样


小美眉扮成大将军,今天可是俺的18岁生日哦


看这舞台功夫,内乡宛梆真棒


演出间隙,带带新人


跑龙套啊,也不简单


“关公舞大刀”

别忘了宣传咱自己的艺术


宛梆的主弦梆胡最讲究指法


来,摆个POS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上一篇:内乡县衙:县官给你拜年      |      下一篇:咱们老百姓啊,今个儿要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