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文化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天下第一衙----内乡县衙的关注
添加日期:2011-08-01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1984年内乡县衙对外开放以来,以其唯一性、独特性、完整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点引起了江泽民、朱基、贾庆林、李德生、李克强、李长春、罗干等3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江泽民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查清内乡县衙三堂楹联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

     1999年5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河南时,途经南阳并在南阳火车站做短暂停留,在火车上听取了南阳市委书记孙兰卿、市长王菊梅的工作汇报。在汇报工作中市领导引用了内乡县衙三堂“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楹联。江总书记听到这副楹联非常感兴趣,立即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查清此联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手。
     县衙博物馆馆长王家恒接到市委办公室通知后,立即组织馆内业务人员查阅资料。后经查明,此联是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由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高以永,浙江嘉兴人,于清康熙十九年调任内乡知县,当时正值清初战乱之后,内乡百姓因躲避战乱、纷纷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济萧条。高以永忧心忡忡,自感责任重大,夜不能寐,秉烛研墨,便写下了这副楹联。


     在内乡县衙视察时朱基对李长春感慨道:“咱们都是百姓啊!”

     1995年6月8日下午4点20分朱基副总理视察内乡县衙。朱基下车后,抬头凝视着县衙高大的宣化坊,问道:“何为宣化坊?”馆长王家恒向朱基介绍说,宣化坊是明清时期知县每月朔望(即每月初一、十五)同百姓宣讲“圣谕”、教化百姓之地。朱基听后又问“圣谕”是些什么内容?王家恒当即回答了清康熙所颁布的“圣谕十六条”的内容,朱基听了频频点头称是。
  走过宣化坊,朱基沿着百米甬道拾级而上步入县衙大堂。他一边走,一边不时询问县衙的情况。朱基问王家恒,清代县衙的办公人员有多少?王家恒回答说:清代县衙主要设有六房,有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和工房,办公人员有120多人。朱基听后对陪同的省市级领导说:“旧时的办事机构能做到这么精简,办公人员这么少,这对于我们的县级机构改革可是个有益的借鉴啊。”
    县衙三堂,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事和办公居住之所。在三堂门前,朱基凝视了三堂楹联很久。“这副对联是古今难得的好对联呀,它不仅说明了得与失的关系,而且还再清楚不过地讲明了官与民的关系。”朱基说了这番话后,转身拍了拍身边的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的肩膀感慨地说:“咱们都是百姓啊!”
  朱基在县衙仔细地看了元、明、清时期内乡县衙的简况介绍,当他看到元、明、清时期,在内乡任职200多名知县中,没有一个是河南人时,他说道:“封建时代县级官员的任用实行了严格的回避制度,本省人不在本省做官,这一点我们现在可没做到。”接着,朱基对馆长王家恒说:“县衙要把解放以来内乡县历任县委书记、县长的有关政绩列出来,进行展览,让人民来作个评价。”
  特别是朱基总理视察县衙3年后在黄山遇到了几个学生,朱基总理向学生们招手,学生们走近后问是哪里人,学生们说是南阳师院学生,朱总理说南阳有个内乡县衙,县衙三堂的副楹联写的很好,随即一字不错地吟诵了这副楹联。随后学生们把受到朱总理接见的详细情况向师院领导进行了汇报。


      李岚清多次嘱咐要好好保护县衙,留住历史的见证

      1995年2月11日上午9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内乡县衙。
    李岚清一走进古县衙,就被其保存完好的历史风貌建筑赞不绝口。他一边走一边询问县衙的历史和保护情况。当李岚清进入二堂看到屏门上悬挂的“天理国法人情”横匾,他感慨地说:“封建社会的这种执法思想,对人有启示。”接着,李岚清话锋一转诙谐地说道:“封建社会的官史说得很好听,但做得却不怎么样呀。”二堂前看到“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的抱柱联后,感慨地说:“旧时的管理者们能够这样说,很值得借鉴。”然后,又说,“封建社会能做到赏罚分明,避免出现冤假错案真不简单,我们执法部门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走出县衙二堂,李岚清又来到县衙实物展览室,当他看到清道光年间由知县刘瀛赠予符干卿的“崇文毓秀”匾额时,停住了脚步。馆长王家恒向李岚清介绍说,符干卿是清道光年间内乡一名地方绅士,他看到孩子们没学堂读书,就捐出200两白银,盖起一座学堂。知县刘瀛对符干卿支持教育的行为很赞赏,为表彰符干卿的功绩便赠此匾,以激励后人以此为榜样,支持教育。李岚清听后非常感动地说:“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都这样重视教育,我们现在更应该为人民办好教育,对支持教育的人更应该给予褒扬啊!”
     在李岚清视察期间,馆长王家恒及时向他汇报了县衙正在申报“国保”的情况,李岚清赞许道:“县衙应该作为国家级文物来保护。”他环视一下县衙的周围环境后又强调说:“对周边影响县衙的建筑要下决心拆除,这样更有利于对县衙的保护。”
   古县衙的风貌吸引了李岚清,原定四十分钟的参观时间,又延续了四十分钟,在工作人员的多次提醒下,李岚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县衙。临走时,李岚清再次嘱咐市县领导,要好好保护县衙,留住历史的见证。
  

    贾庆林说:“内乡县衙要继续保护好、开发利用好,要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启迪作用。”

      4月17日至23日,贾庆林主席深入河南进行调研。4月18日上午9时许,贾庆林主席视察内乡县衙。
      贾主席一走进内乡县衙就被这里厚重的传统文所感染,他不时地和地方领导及讲解员交流着。据给贾主席讲解的讲解员闫子奇回忆:
      贾主席走进县衙,来到县衙仪门前,当讲到“依宛镇连丹郧商圣故里;接秦晋瞩荆襄郦邑菊源。”这副楹联时。贾主席说,这副楹联把内乡的地理位置说的很清楚,内乡还是商圣范蠡的故乡,范蠡是我们的商圣。走过仪门来到了县衙的六房前,讲解员讲到了六房的功能和办事人员时。贾主席说,六房门前都挂有楹联,你把它们朗诵朗诵。讲解员按照吏房礼,兵刑工的顺序一一朗诵了这六副楹联。贾主席听着每副楹联,不住地点头称赞。
      贾主席来到了夫子院和三省堂前,当看到“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两副楹联时,贾主席一边诵读楹联,一边不住地点头称赞,对此联所阐述的民本思想给予高度评价。贾主席对陪同的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说,你们连续四年为河南人民办十大实事,今年再次送出办好十大实事的民生大礼包,这就是对这种民本思想的最好诠释。
      在夫子院(夫子院是旧时师爷办公居住的地方)内。讲解员介绍东厢房内陈展的是金代内乡县令元好问的展览,金代大文豪、元曲创始人元好问于公元1227年到内乡上任,在内乡当过5年县令。 贾主席听到这里,兴致勃勃地走进展室,驻足在展板前,亲切地说:“你把这首诗朗读朗读吧!”展板上的诗作,是元好问回到家乡后回忆任内乡县令期间的往事所做的《九日读书山》。这首诗的内容是“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菊潭秋华满,紫稻酿寒泉。甘艘入小苦,幽光山清妍。归路踏月明,醉袖风翩翩。父老遮道留,谓我欲登山。一别半山亭,回头欲十年。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讲解员念完之后,贾主席连连点头。讲解员接着介绍说,元好问在内乡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关心农业生产,因此离任时内乡百姓们攀辕卧辙、依依不舍。贾主席说,元好问不仅是一位大文学家,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
      贾主席在县衙大堂前,讲解员介绍,这座三门四柱的石质牌坊叫做戒石坊,面南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贾主席立即便说出了“公生明,廉生威”的著名箴言。讲解员介绍戒石坊北面刻的官箴是“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时,贾主席说,这是要求当官者要爱护百姓不要做贪官污吏。在县丞衙内,讲解员介绍这个院子现在是《清代文武官服饰及养廉银制度展览》时。贾主席健步来到展室,他看着板面,默默地念着:清代官吏俸禄一品180两,二品155两,三品130两,......,直隶总督养廉银每年为15000两,下属知县的养廉银在600至1200两......。讲解员介绍养廉银是清代所独创,即官吏在额定的官俸外,规定按职务等级每年另给银两,以提高官吏的俸禄待遇,使其养成廉洁的操守,这是清代官俸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贾主席连连点头。
      在东账房内,讲解员介绍,这个院子举办的是“明清民俗实物展”。主要展出的是明清时期的生产、生活工具和用具。贾主席饶有兴趣地听着、观看着。每件实物他都看的很仔细,听讲解员讲的很认真。当看到碾子、磨、耧、犁等农具时,他对陪同的领导说:“看到这些东西,勾起了我很多过去的回忆,我们年轻的时候都用过这些农具。这个展览办得很好,对广大青少年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在三省堂内县衙全景微缩模型前,贾主席主动询问“内乡县衙为什么保存这样完整?”,讲解员进行了回答。贾主席看到众多游客到内乡县衙参观学习接受教育,贾主席十分欣慰。贾主席向陪同的县委书记王万鹏和县长全新明询问了县衙的保护开发工作,对内乡对县衙的保护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内乡县衙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彰显了衙署文化的独特魅力,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要继续保护好、开发利用好,要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启迪作用。


      吴官正说:“内乡县衙这些反腐倡廉的史料很珍贵,值得借鉴。”

      2010年12月21日,原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在省委书记卢展工等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内乡县衙。
      早在中宣部刘云山部长视察内乡县衙的时候,在和南阳市领导的交谈中,卢展工书记建议今后中央领导再来内乡县衙视察,应该由馆长李茗公讲解,中央首长提出问题了便于解答。所以吴官正视察内乡县衙时,县领导就专门安排李茗公馆长为他讲解。
      吴官正同志在视察内乡县衙过程中,对县衙展示的官文化非常感兴趣。他在元好问展室里,反复认真地询问元好问在内乡当县令的情况,认真诵读元好问的那两句名言“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吴官正不仅对县衙二堂、三堂的那些名联兴趣盎然,而且特别注意县衙那些和反腐倡廉相关的内容。来到东花厅的知县小灶之后,吴官正反复询问清代县级衙门的招待标准。于是李茗公馆长介绍了明代末年“三院禁约碑”的由来:由于官场吃喝侈糜之风盛行,内乡接待来往官员的驿站不堪重负,知县易三才等人为减轻百姓负担,经报请上级批准,制定了按官员级别进行招待的详细标准,在县衙大门竖起了“三院禁约碑”,被誉为“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卢展工书记还亲自给吴官正同志念知县食谱,并介绍河南家常饭的特点,吴官正连连点头,赞不绝口。
      在视察“清代皇帝画像展”时,吴官正和李茗公馆长认真探讨了皇权朝代末年的衰败现象,兴致勃勃地在大堂和三堂前和市县领导、县衙员工合影留念时再三嘱咐陪同人员说:内乡县衙这些反腐倡廉的史料很珍贵,值得借鉴,要好好保护和利用,要继承和使用好内乡县衙这个难得的历史政治标本,为我们的新时代服务。

 

相关连接:

      内乡县衙历经元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内乡县衙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内乡县衙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百强景区、河南省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河南省标准化示范服务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内乡县衙自1984年对外开放以来,受到众多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中外游客的高度赞扬,以其唯一性、独特性、完整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点被称为“历史活标本”。内乡县衙占地47000平方米,计有院落18进,房舍280余间,珍存文物近千件,其建筑和文物遗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基层政权运作模式和官吏的生活起居,是研究封建社会一座珍贵的“文史资料库”,被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内乡县衙是我国衙署文化研究的发祥地。由全国众多知名历史学家、古建专家和高校教授参加的三届全国衙署文化研讨会,和百余篇研究论文,十几部学术专著,使内乡县衙成为了我国衙署文化的研究中心;近6000平方米,55个陈展单体的陈列展览及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再现了古代官署衙门的赫赫威严。特别是每个建筑物前的匾额、楹联都以其语言精练、含义深刻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许多楹联、匾额所折射出的民本思想和亲民、爱民理念,对我们今天仍有许多借鉴意义。内乡县衙丰富的文化内涵被称为“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内乡县衙的建筑与《明史》、《清会典》所载的“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邸、监狱居南”的建筑规制完全一致,其大堂、二堂、三堂分别比附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而建,贯穿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礼制思想和中庸之道,同时又受其地理位置和其主持营建者、工部下派官员浙江人章炳焘的影响,融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被专家称为“北有北京故宫,南有内乡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

      内乡县衙已经成为中原大地上新崛起的旅游胜地,国内游客遍及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国外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60多万人次的游客来观光游览。内乡县衙已成为世界了解内乡、内乡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
 

上一篇:王晓杰《内乡县衙楹联集锦》一书出版发行      |      下一篇:古代十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