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内乡 > 菊文化
高以永与内乡县衙三省堂名联
添加日期:2012-07-16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内乡县衙三省堂这副楹联语言精练、寓意深刻,令人赞不绝口,是县衙的镇管之宝。朱基、贾庆林、吴官正、李克强、李岚清、罗干、李长春等3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视察内乡县衙时,对此联所阐述的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的辨证关系,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1999年5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河南,在南阳听取市领导汇报时得知这副对联,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此联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

    高以永,字子修,浙江嘉兴人,北宋名将高琼第22世孙。高以永天资聪颖,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十二年(1673年)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年调任内乡知县,兼管镇平、淅川两县事务,开清代内乡知县任职九年之先河。二十七年(1688年)升任直隶省安州知州并兼新安县事。三十一年(1692年)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仅一年余,因劳于政务而病卒于官邸,时年63岁。

    康熙十八年(1679年)高以永调任内乡知县时,正值清初战乱之后,内乡百姓因躲避战乱、纷纷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济萧条。高以永一下车就问民疾苦,以赈济灾民为急务,广招来贷贫民,流民四处返回,发给种子,调剂耕牛,令其广开荒田,种植桑、麻、枣等经济作物,并将所垦土地分为五等,就低划分,申请上宪六年内不收赋税,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累计开垦土地达四千余顷。清同治《内乡通考》评论说,“高以永,广开垦,除匪盗,其有造于内乡者甚大,宜其崇祀名宦也”。

    高以永为政以宽厚为本,效法战国时单父宓子贱,崇尚鸣琴而治,政简刑轻,重修了县衙二堂,并将原二堂的“思补堂”改为了“琴治堂”。每遇命盗重案,更是慎之又慎,从不滥用刑罚。兼管镇平事务时,有一孝廉畏罪亡匿,其父子被羁于县衙,高以永认为儿子犯罪不能株连老人,但放了老人,有谁来养活他,于时请上宪将祖孙一并释放,百姓无不称好。高以永温厚和平,爱护百姓,心胸开阔,秉性宽仁,遇事沉着冷静,谈笑处之。调离内乡时,百姓挽留,甚至有送达百里者。后在县衙仪门前立“德政”、“去思”两通石碑,并入儒学名宦祠。清康熙《内乡县志》为其立传,称“高以永,在事数年,温厚和平为治务,慈祥恺悌之声无间遐迩”。

    高以永也是清代有名的的诗人之一,留下了大量诗篇、碑文,有《高户部诗集》一本。在内乡其间更是撰写了不少诗文,并广为流传。如《时事兼问菊潭事迹》自到南阳三户城,故乡云树重含情。离鸿偏向愁边落,芳草多从梦里生。 数世瞻依凫近,一官眠坐菊潭清。天涯相见殊难得,红叶冈头几望兄。《九日县斋夜集》山城昨幕尚闻雷,今日沙州雁来。萧瑟未成秋兴赋,殷勤先问菊花杯。东林月白霜钟起,官舍风寒夜柝催。醉后依稀梦江国,几人联袂越王台。《内乡春日漫兴》每遇春耘早放衙,小堂幽静胜山家。然竹几摊书坐,落尽中庭白杏花。《马上三百里吟十绝句之六》菊花潭水菊花香,饮此能令人命长。今日经过须下拜,几年消受最难忘。特别是高以永到内乡上任后,忧心忡忡,自感责任重大,夜不能寐,秉烛研墨,便写下了县衙三省堂的这副楹联,并悬挂于三省堂。这副楹联已成为内乡县衙的镇馆之宝,高以永也因这副楹联而被广而晓知。


 

上一篇:微电影《官德启示录之魂游南阳》在内乡县衙开拍      |      下一篇:传统艺术魅力大 内乡娃娃爱学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