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文化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文化
县衙大堂二堂展览上档升级
添加日期:2014-08-29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近两年,内乡县衙按内容与区域不断对陈列展览进行上档升级,日前,大堂、二堂上档升级工作已全部布展完毕。
    大堂上档升级:一是对官衔牌按五品知县高以永进行设置,新增了赏戴花翎、赐进士出身、天子科举人、敕授文林郎等官衔牌;二是对暖阁的红绿头签、签筒进行了更换;三是按高以永五品知县品级对知县仪仗进行了规范。
    二堂“琴治堂”上档升级:一是增置了两块肃静牌;二是增置了一把万民伞;三是对笞、杖、水火棍、夹棍、拶子等刑具进行规范、增置。
 
    相关知识链接:
    赏戴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朝规定,文官五品以上,武职四品以上,才可以戴花翎。花翎又分单眼,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在清朝前期,花翎是非常尊贵的冠饰,有重要立功表现的皇帝给给予赏赐,到了清后期,逐渐演变成为官身份的象征。
    赐进士出身:是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明清科举考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从六品;第二名榜眼,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授正七品。二甲十七名赐进士出身授正七品。三甲八十名(后增到百三十名),赐同进士出身授正八品。
    天子科举人:天子是旧时对皇帝的尊称,科举是明清时期选官的方式,天子科举人表明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官员。(或者为天子亲自临场考试定下的)
    敕授文林郎:敕授,皇帝御封;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清朝时为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用来定级别,就好比现在说"行政几级"一样。
    肃静牌和回避牌:在旧时,官员在审案的时候打出肃静牌是为了警示在场百姓保持安静;回避牌是官员出巡时提示闲杂人等让道回避,以示对官员的尊重。
    万民伞:清代地方官离任时,当地绅商为表示挽留送万民伞是常见的形式之一,伞上缀有许多小绸条,上书赠送人之名氏。送伞署名者越多,表示这个官的声誉越好。万民伞意喻地方官在执政期间像伞一样庇佑着一方百姓。
    水火棍:水火棍是衙门里面警戒杀威的用品。长约齐眉,底端大约一胫(膝至脚跟)之长为红色,其它为黑色。水火棍即取不容私情之意。
    笞:用作轻罪犯人。笞为小竹板,长五尺五寸,大头阔一寸五分,小头阔一寸,重不过一斤半。定为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凡五等。
    杖:古代刑罚之一,始于东汉。以竹板制成,长五尺五寸,大头阔二寸,小头阔一寸五分,重不过二斤。其后相沿直至清末。清初为四折除零,打法与笞相同。
    拶子:古称柙指,是清代审讯女犯的刑具。即用绳子串联五根木棍,将犯人手指置入后用力收紧。
    夹棍:始于宋代,由一根梃木和两根旁木组成,俗称三木之刑。夹棍主要用于夹男犯的脚踝部,可以将犯人腿骨夹碎。由于比较残酷,对同一人使用不得超过两次,使用之前还必须上报上一级验明烙印。
上一篇:明清官署的特殊人物――幕友      |      下一篇:我国少数民族中秋拜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