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散文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散文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散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行文如涓涓流水。散文语言精炼细腻又自由灵活,充满真情和诗意。优美的散文富有哲理,蕴含深刻的道理。能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散文,像劳累之余的一杯咖啡、一份茶点。像是旅行时到达一个房间,掀开窗帘无意中看到窗外陌生又迷人的风景。读散文,是给心灵的一份奖赏,是铺展给心灵的一种氛围感。近现代著名散文家有汪曾祺、余秋雨、余光中、贾平凹、季羡林、三毛、刘亮程、梁实秋等人。
本期推出的是《桃庄河之恋》,作者是河南作家杜石栓。
桃 庄 河 之 恋
背景:在河南南阳市内乡县桃溪镇有个村子叫桃庄河,从1956年到1978年,4000多名桃庄河儿女逢山凿洞、遇沟架桥,风餐露宿,艰苦鏖战,历时22年建成一段长达15公里的盘山天渠,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吃水、灌溉难题,而且硬是在干河滩上建成了千亩米粮川,开创了“战天斗地、无中生有”的人间奇迹,盘山天渠被老百姓誉为缩小版的“红旗渠”。
太阳带着腮红从东海爬山跃壑,爬上东山,攀过山头,顺坡而下,驻足在一片葱绿的麦田之上。坦荡的麦田隆着一座浅矮的坡,坡的下面有一口似蛇口的洞。麦浪的涌耸中,洞口趋小趋窄,显得若不起眼,那便是英雄洞。万道金芒,铺撒在石洞口,久久张望。我想,它在寻找,寻找那个冠名英雄的人。
这个穿山隧洞因为尹文秀有了名字,有了一个英雄洞的响亮名字。尹文秀的身上带着传奇,那个午后的阳光下她也许只需要仰在自家屋檐下,享受片刻的消停,陪圈里的猪仔逗会儿闷子,看鸡子啄几粒石子儿,嘬几口空气里的负氧离子,哪怕做一会儿女工,纺两穗棉缒也会让英雄的脚步更有节奏多几口尘烟。
桃庄河的岩雀还在啄泥乳唔,煽动者的小翅膀,时而低翔,时而与山顶较量。它的脚下有一方隆起的土堆,土堆后面站着刚硬的山梁,前面窄小的平地上站满了像我们这样的人。也许岩雀有情每天都在土堆上面跳舞戏嬉,与英雄有心灵相通的交流。我们则步石盘流,闻名而来,带满敬仰而返。
也许“叫鸣鸡”会想到,未及其拉开嗓子扯动钟绳,女儿已到东山石洞口收整工具、搬石、挑土,只为到时间前来锛石、下凿子的兄弟姐妹们清出一条干净、通畅的路来。“叫鸣鸡”怎么也不会想到落石会准确无误的落在女儿的身上,让女儿再也不能庭前叫“爹”,欢快地在院里叨鸡唤猪。殷红让大地记下这位女儿,黄土让这位女儿与山同眠与水相融。
也许落石不会想到,一位花季少女为改变“九岭十六山”而被它压在开凿的石洞前,成为后人的一种纪念。我想落石也会痛的,因为它埋葬了一位向上、进取、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心。可能落石会责怪那个不小心推其下坡的力量,尽管它拿不准力量来自某个具体的地方,而让它背上一个砸人的名声。
也许今天已用上自来水的孩子们能够理解:桃庄河是逃荒河,河水没有泪水多,沟穷河干水如油,十年庄稼九不收。桃庄河是苦水河,河水没有泪水多,沟穷河干人发愁,愁吃愁穿愁老婆。所以才不时到牺牲的英雄墓前凭吊。有了纪念,英雄便不会寂寞。
我想十八岁的生命,一定充满对未来无限的想象、憧憬,乃至于梦想。那片未被开垦的少女心房必然鲜花开满、阳光铺洒。也许还有她的爱情夭折在十八岁那年凿开的石炔洞前,洞前的玫瑰骨朵才能吮吸着干净的空气、清冽的露珠,轻启唇瓣迎接属于她的童话。
九岭十六山的大樱桃寂静的红,装着美的过程,与我们动情相望;野花,噙着对生活的承诺,开放成环境里质朴的安慰;遍野的板栗缀满富裕,与世界平摊壮美;平铺在一千五百亩平原上的毯绿,高亢着“翻天覆地,人间正道是沧桑”。
汽笛卷起回响,跳出“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魔咒,饥肠不再“糠菜半年粮”,也许这就是尹文秀当年的幸福畅想。
踏上已经废弃的盘山天渠,唇裂喉涸。天渠因年份失水失修,早已失去其运送库水,盘山移岭走进家家户户的功能。不知道用上自来水的桃庄河人还能否想起曾经为水而战的尹文秀们?念及此处,夕阳西下了:最后的夕阳削弱对比,泛着它粼粼的微语。绿树枝袖,鸟巢泊着家的欢娱。渐渐,夕阳被什么力量挥去了,天空罩上了灰蒙的迷惘。一天就快要过去了,我依然一无所获、一无所有。蝙蝠的纸屑蘸上暮色的哀愁。夜终于渗透下来,用一种温和覆盖着山峦,事物进入另一种禅悟。
跐灭烟头,活动脖颈,闭眼放空。眼前复现打夯的号子,土炮的轰响,穿梭的辘轳,此起彼伏的吆喝……整个山坳回荡着英雄的魂魄,激昂着英雄的赞歌。
低鸣的马达,穿梭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耳边回响起:桃庄河是幸福河,河水荡着欢快的歌,山清水秀花果香,儿女不离桃庄河……
作者简介
杜石栓,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小说、散文见于《参花》《今古传奇》《文汇》《躬耕》《文学欣赏》《奔流》《中华文学》《河南诗人》等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