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潭文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潭文学
内乡县治何时东迁
添加日期:2018-09-29 09:30:41   来源:   作者:任战成 陈炳戍   浏览量:

    内乡、西峡山水相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县名本源于析地(西峡、淅川之地),西魏大统年间更名“内乡”,距今已1400多年。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废菊潭(今内乡)入内乡,县治在峡口。历近300年,后因时代变迁,政治需要,始将内乡县治由西峡口迁入渚阳镇。直到1949年12月15日才将两地分开新建西峡县。
    内乡县城,前称月无月隆源〔源东有坡,曰金银坡,(今内乡卫校所在地),旧置巡检司在焉〕,宋代改称渚阳镇(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水中间小块陆地为渚。镇受湍、黄、螺三河之围,称渚阳最善)。内乡县治何时迁入渚阳镇?历来说法不一,历有南宋、金、元之争。对元初之说,起于一九九一年一月出版发行的《河南省内乡县地名志》,官方一家之说即成定论。这部志书首推《内乡县历史沿革中有关几个争论问题的考证》,在问题七《内乡县治所何时迁入渚阳镇》中一锤定音。原文如下:
   “自隋唐至宋金,内乡县治所一直设于今西峡县城关镇。内乡县治所何时迁于渚阳镇(今内乡县城),旧县志记载为宋金,唯民国《南阳第六行政区沿革考》载是元初。何史为据,难以定论。近有学者从《明正统南阳府志》(胶卷影本)查到:“内乡元初以治阻远,难于馈饷,改置西峡口巡检司,即渚阳镇徙治焉。正统时城池尚未筑。”等记载,它比《明嘉靖南阳府志》还早了110多年,从而提出了内乡县治所是元初由西峡口迁往渚阳镇这一疑难问题。”
    我们首先重温下历史。历史记载,北宋时,金已在公元1115年建立了政权,于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今北京附近)。接着先攻北辽,挟灭辽之威席卷西南,于公元1127年赵氏北宋南迁,统一了包括黄河流域(中原)在内的广大北方地区,并与南宋长期对峙。到金章宗时期,为金朝鼎盛时期,政治、经济制度都更加完备,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后因朝廷乱臣擅权,内外交困,内有红袄军起义,外值蒙古军南下,金军败北,不得不于公元1214年京城南迁于汴(今河南开封)。到哀宗时,已是区区生聚,图存于亡。虽哀宗积极图强,但终不能扭转丧乱中经济、政治的最终崩溃。于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初,蒙古军陷汴京,金哀宗迁往蔡州。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正月,蒙古军占领蔡州,哀宗自杀,金亡。
    据《金史.地理志》记载:“邓州,武胜军节度使,领县三:穰城、南阳、内乡。南阳作为一县属邓州管辖,均州、邓州、唐州都统领于南京路。这一时期,据《镇平县志》载:“镇平,金哀宗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置县,著名诗人元好问为首任县令。”另见刘鹏九先生《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一书中对元好问的介绍。又据南阳日报社会早刊《“一代宗师”元好问的南阳情结》一文中考证:“元好问,公元1224年(金哀宗正大元年),35岁,第六次汴京应试词科合格(中进士)……被授予国史馆编修,留在汴京。”公元1227年(38岁),金正大四年,元好问任内乡县令,移居内乡。可证元好问是在镇平县建置之初的公元1226年首任镇平县令,于次年公元1227年调任内乡县令。接着该文又说:正大五年,在内乡只做了一年多县令的元好问,为其继母张氏去世而遵制守孝服丧,去官守制居白鹿原长寿村(在今西峡县丹水镇菊花山下)新居,后移居夏馆秋林寺……经历了一段由官为民的转折。“金正大五年至七年(1228-1230),元好问服丧三年,……1230年春,应邓州守将移刺瑗聘为幕僚。据史料考证元好问这年去南阳做了县令。
    历史记载,金人统治中国北方后,采纳内地的很多政治制度,元好问六次应试国考,就是金实行科举制度的明证。斯时内乡渚阳镇刘文龙中了状元。据〔雍正〕《河南通志》卷四十五载:河南内乡人刘文龙为哀宗(金)朝状元。《辽金元状元谱》一书称,刘文龙,渚阳(今河南内乡)人,字号,生卒年不详,金朝某科状元。”只因突发病疾,死于御街夸官途中。时内乡县令闻文龙得中,命将城墙垛口由椭圆形改为梅花形(朝中规制)又于衙后东岗(原检察院处)建状元府第,正厅三间建成闻薨乃至。今城南关刘文龙故宅后花园“状元井”尤存。又因刘状元之故,后世人们在内乡黉学门外的影壁上铸雕有“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楹联。
    再说元好问在内乡做县令的治所,不可置疑是在西峡。在其《新斋赋·序》中写道:“罢内乡,出居县东南白鹿原,结茅菊水之上。”因内乡旧县治在菊水西北,即峡口,是元好问任内乡县令县治尚未迁移的一个见证。前已述及元好问在公元1227年任内乡县令,于公元1228年就因母故而丁忧于菊水之上。罢官而去。是否就以此作为金末内乡县治未迁的依据呢?不!金哀宗是一个发奋图强,革故鼎新,勉力巩固国防,希望长期与蒙古抗衡并力图战胜它的末代皇帝。他既可在任期于公元1226年,对从未置县的镇平,在一片空旷之原,设置镇平新县,又于公元1233年蒙古军陷汴京时将京城迁于蔡州,岂不能在这期间为方便筹措军需,集会议事而把居于商邓之间治所偏远的内乡县治从峡口迁于更近的渚阳镇呢?这里有一张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第52-53页《金南京路图》截图《金朝时期内乡县一带建县示意图》,见附录:
    图上“内乡县1”、“内乡县2”说明什么?“内乡县1”即在西峡口,“内乡县2”即在今内乡县城,这不正说明了内乡县治在金时先后在两个地方设吗?
援引“金迁说”几处记载:
    1.《金史·地理志》(金史二五,第67页总6987页)载:“内乡,有高前山(今方山)、熊耳山、黄水、菊山、淅水、富水。镇一:峡口。”高前山(方山)位于今内乡县城西南6公里处,海拔529.61米,距县城最近的一座山;黄水河是湍河的支流,环内乡城西南。当时内乡含内乡、西峡、淅川之地,境内那么多高山、大河为何不提,单提这些山水,且直说“镇一:峡口”,说明西峡已是内乡一个镇了。对元好问有所了解的人也知道,元统一中国后,元好问一直做《金史》编纂工作,且成效卓著。元好问当然最清楚内乡县治迁址之情,他主持的《金史》已表明内乡县治在金代已在渚阳镇了。
    2.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编纂的《内乡县志·公署·县治》(卷之二)中载:“金废淅川,复置顺阳县,而徙内乡县治于渚阳镇(即今内乡县治地,古名月无月隆源,源东有坡,曰金银坡,旧置巡检司在焉)。”并记载说:“(内乡)县旧治在今内乡保三渡河东十里许……金以县治去(邓)州阻远,难于集事,徙县治于渚阳镇,而以旧治置西峡口巡检司。”
    3.明嘉靖《邓州志》(卷之九·创设志)载:“(内乡县)宋因之。旧治介商邓之中。去郡(邓州)二百四十里,恒艰于集事,金守襄阳,军旅馈饷,郡实剧焉,由是,徙其治于渚阳镇,即今治也。”
    4.清王俭心,王涤心所著《内乡通考·建置考·城池》(第二卷,第75页)载:“内乡旧城,隋时筑于内乡保三渡河东十里许,……历唐、宋至金,以县治去邓州远,始徙于渚阳镇,即今城也。初建土城,周三里许,至元时,已多倾颓。明景泰三年,知县貊安重修。”该《通考·古迹》中还说:“内乡旧城周围七里许,城门现存,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内乡保。”
    5.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编修的《内乡县志·舆地·疆域沿革》(卷一)载:“金废淅川县,复并置顺阳、博山二县,而徙内乡县治于渚阳镇。俱属于邓州武胜军,统于南京路。”
    另刘文龙中状元后,县令责成于衙后(前检察院所在地)建状元府第,并将城墙垛口改形之事,虽系民间传说,亦不是空穴来风吧。传说都是一辈一辈口口相传而来,且刘状元确有此人并在金朝中榜,谁也推翻不了!
    再探讨一下元初迁治的问题。
    历史告诉我们,迅速强大的蒙古军从公元1211年即开始攻金,金被迫于公元1214年迁都南京(今开封),公元1215年蒙军攻占金的中都(今北京),并追击金兵于河南。成吉思汗逝世后于公元1229年窝阔台继为大汗,联宋攻金,势头迅猛,但同时做着灭宋的打算。金朝已感到形势危机,一方面处于局势暂时稳定,另一方面则积极备战。邓州乃金的战略重地,距襄阳非常近,须近距离支援。此时,金因内乡旧治距邓州偏远,不利筹运战略装备,集中人员和召集会议十分困难,故迁治于渚阳镇合乎当时的历史背景。
    号称“马上得天下”的蒙古军队,自窝阔台继成吉思汗为大汗,继续奉行征战策略。公元1234年灭金,公元1235年揭开蒙宋战争序幕,同时西征,灭不里阿耳、钦察、攻入斡罗思、勃烈儿(波兰)、马扎儿(匈牙利)。公元1241年窝阔台死后的十年,皇室汗位之争激烈,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时而皇后摄政,时而先皇兄弟子侄互相争斗,政局动荡不安。直至公元1251年蒙哥称汗,才摆脱了这一统治危机。蒙哥于公元1257年亲征南宋,公元1259年病逝。忽必烈乘机夺位,蒙元历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正式建国号大元,这时才堪称元朝。
    忽必烈继任,建国号大元,定大都(今北京)为首都,即加紧征伐南宋,至公元1279年,南宋亡,实现全国统一。这一时期根本不可能考虑一县迁治问题。其后北方诸王屡有反叛,尤以西部海都,东北乃颜为甚,忽必烈多方亲征,遏制住反叛之后,接着对邻近诸国发动一系列战争,损失惨重。又于公元1283-1292年,用近十年时间,开通全长超过179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期间可谓稳政局、拓疆域和大建设时期。请问这一时期元朝统治者顾及考虑迁县治的问题吗?忽必烈之后,经成宗、武宗等八帝,为元朝中期。而内乡县治早已在渚阳镇建立,连县衙的重建都在公元1304年,遑论迁治问题。
    综上,我们认为,内乡迁治之事,宋金争战之际,宋处劣势;无遐顾及一县迁治问题;元初根本没工夫,也无据可考,仅凭南阳府志一面之词难以让人信服。当在金哀宗年间,以镇平建治之后,刘文龙中状元之前约1230年前为宜。
    我们在编篡《内乡县城关镇志》之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也与一些关注城关镇历史的人士进行了接触,提出了内乡迁治于金代(1228-1229年)的见解,欢迎有识之士参与研讨,以求一个真实的定论为盼!
 
图片1.jpg
上一篇: 歌曲 《魅力中国红》      |      下一篇:出彩内乡:脱贫攻坚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