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潭文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潭文学
灵山秀水即景
添加日期:2016-04-11 08:30:27   来源:   作者:孙红静   浏览量:

        前不久,我和几位文友再次来到内乡乍曲石堂山。细品之,我觉得石堂全景无外乎四点;一曰碑林、一曰古柏、一曰十二龙潭,石堂山碑林前便是普济宫遗址。现存的普济宫已经残缺不全了,但屋内的门窗、柱、檩等屋架构造仍显当年的恢弘气势。由此可见,以前的香火是多么旺盛,香客摩肩接踵的景象似乎又在眼前出现。
        普济宫门前的”碑林”林立。在历朝历代的碑林中,我最欣赏的当属雕刻有《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石碑,也最为珍贵,现将手诏碑文整理如下:《成吉思皇帝赐丘神仙手诏碣》手诏碑文:天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马圉共弊同餐。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兄弟,谋素和,恩素畜。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南连蛮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以来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惧有缺。且夫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祚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问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知先生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先生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防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迟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谨邀。先生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朕亲侍仙座,钦惟先生将咳唾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生小愿哉!故慈诏示,惟宜之悉。 
        从碑文中简略大致;这是成吉思汗礼贤下士,敬请隐居于此的丘处机道长出山帮他治理天下的心愿所在。
        长在碑林前面的古柏,据说是当年成吉思汗派去敬请隐居于此地的丘处机道长使者拴马时所用。细观之,古柏高约数十丈,从根部向上丈许需要三四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围,树皮呈螺旋形波浪状,从根部直扫树顶。越往树梢顶端,这种形状越明显,不由得联想起“神笔马良”来,可能是他在古柏身上留下的杰作吧。千百年来,古柏从没遭雷击,据说也有人想打它的主意,但砍枝去皮的行为足足使他头疼难忍,故古柏被当地人送为神树一说。
        十二龙潭就在普济宫的左后方二十米处的半山上有一山洞。洞前有一被砍头的石像,不过头已被接上了,洞内有一泉,拒当地民间传说,泉里面住有十二条龙,每逢干旱年代,虔诚信徒从潭里面往外舀水,惊动小龙,它们就会施法,让天空降雨,位置在石堂山后面的厚坡、香花一带极为灵验.
        看遍了石堂山的全景,也听了有关它的传说,我想用上唐朝刘禹锡的美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也是石堂山的真实写照吧!

上一篇:瞰内乡之二龙山      |      下一篇:国色天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