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潭文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潭文学
忆文友赵雪舟
添加日期:2010-11-11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文友赵雪舟故去近10年了,这些年,每每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对我的关心帮助,都不禁黯然泪下…….

     那是1992年6月,我历经辗转的打工经历,被聘用为镇党委新闻专干,终于有幸见到了早闻大名、从未谋面的他,他那时刚刚从镇教办室退休又被返聘,专司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看到他高高大大、白白胖胖、戴着一副眼镜,俨然一副退休领导干部模样。见到慕名已久、德高望重、著作颇丰的老前辈,我真的有些惴惴焉,谁料,他大大咧咧,没有一点架子,很快我们就成了“忘年交”。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然而,赵老师却口无遮拦,结合他的创作经历,对我不吝赐教,使我很快入了门,并且,成了内行。我在创作之路上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与他的谆谆教诲密不可分。

     赵老师60多岁了,创作的劲头一点都没有减,反而更加十足了。每年都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文章100多篇,其中《教育时报》、《河南体育报》几乎是百发百中。那时候,没有电脑,写稿子需要用方格纸誉写,并且,还需要用复写纸复印多份。尽管这样,他总是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写到深夜。

     他的小孩子退伍回来,没有安置住工作,他劝他学学写作,以后也好谋个生路。谁料,孩子反驳道:我才不学这手艺儿呢,就像你,写了一辈子,也没见给我们盖座房子,连我的工作都安排不了。结果,他的小孩子开了个小卖店,做起了生意。就这样,也没有丝毫打击他一点写作的积极性。

     赵老师著作等身,可是仍然勤奋学习。后来,我被信用社聘用,信用社的对面就是邮局。他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邮局,主要的是要浏览一下当天的报刊杂志,因为单位个人征订的毕竟有限,到这里可以看到更多更广泛的东西,对于自己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尔后,他必然到我那里坐一会儿。他说,我老了,你年轻,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听你的谈吐的确能激发灵感,我受益匪浅。一个这么勤奋谦虚低调的老师,怎么不令人敬仰。

     赵老师故去时,我已调到县农信联社,由于我当时没有手机,尽管他的家人都知道我和赵老师私交很好,居然没有通知我,我没有送他最后一程。这成了我深深地遗憾。

上一篇:秋叶情思      |      下一篇:感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