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潭文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潭文学
有 趣 的 春 节 轶 事
添加日期:2010-12-27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春节乃辞旧迎新之际,特别是过去,忌讳很多。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图个吉利,因而有很多趋利避害的清规戒律。当时因为贫穷,最金贵的就是食物,好不容易熬到年关,吃点好的打打牙祭。所以在炸油馍时要先个面人炸好,放在外边的门墩上当守护神,以防有些主贱的人一旦来串门子,免得使锅里的油很快干涸。

     但也有些初生牛犊不信邪的主儿。比如村西的老陈家,初一早上吃过饺子,奶奶叫孙子狗旦去到地里拔些麦苗戴在胸前的扣门上,说是“初一十五戴个麦,小孩都能活一百。”狗旦偏不去,并说“该死蛋朝天,不死上下窜”。要不是过年,奶奶气得直想打他。说也奇怪,狗旦不但没病没恙,长大后反而当上了县里某局的一把手,而今虽已退休,但身体仍然倍儿捧。不过人家早有了官号大名,狗旦这个小名,除了村里几个老人以外,己无人知晓了。

    大雪飞,过新年,再穷也要贴对联。过年的档次不同,穷了穷过,富了富过,但惟独贴红对联是无论穷富家家必办的事情。写上吉祥如意的字句,企盼来年有个好兆头。而且对联一贴到门上,债权人就得望而却步,不能再上家讨账了,这是古来沿袭的规矩。所以有些背债的人,前两天就把对联贴上,以便过个安生年。只有一些当年死去亲人的家庭在门上贴上黄色或绿色的对联,写上寄托哀思的话,以示对死者的缅怀。  

     各种社会现象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特别是春联更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的岁月里,街东有个读过私塾的老者,过年时选了一付当时最红最时髦的警句作为对联,只不过在挥毫之前把只有七个字的对联叠成了八格,为了填补空白,就分别在原句下边加了个“者”和“也”字,据老者说这是虚词,并不影响对联的主题思想。于是年三十就把这付“四海翻腾云水怒者,五洲震荡风雷激也”的对联贴在了大门上。谁知被村里一个目不识丁戴红袖圈的头头听说了,并立即报告给“司令部”,“司令部”立即把老者抓去,说他复辟四旧,是××的孝子贤孙。开批判会,办学习班,折腾了月余才把老者放了出来。

      那头头是个十足的穷光荣,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第二年因耍流氓被开除了“革命队伍”。到了年三十,连买写对联红纸的钱都没有,于是就去向老者讨要对联,老者稍加思索,就用自已的红纸给他写了一付“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来足奇”的对联。那个下台头头不识字,兴高采烈地把对联贴在门上。年节时人来人往,看到他门上的对联无不暗暗发笑。世上好事不应验,坏事应千遍。到了当年冬天,天气出奇的冷,这个常引以为荣的“造反派”懒蛋没吃没穿没柴生火,插门闭户曲在床上冻饿而死。生产队花钱买了个苇席,挖了个土坑把他埋了。想想他平时砸庙宇挖人祖坟的那些“革命行动”,真有点“冻死苍蝇未足奇”的味道。

     十一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承包到户,政府鼓励人们发家致富。那年三十,北边一邻居在门上贴了一付“摇钱树无风自动,聚宝盆不添自满”的对联,而且年年如此,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无奈他生存乏术,家里孩子又多,日子经常过得紧紧巴巴,旧房子破得几乎倒塌__聚宝盆始终空空如也。后来还是孩子大了,读书学了技,做生意经营有方,直到前年,一幢新楼房才拔地而起。过年时,他孩子自编自写了一付对联,叫做“社会和蔼旧貌变新颜,安定团结勤劳能致富”。占据他家大门二十多年的“摇钱树、聚宝盆”的对联才被取而代之。

    而今有吃有穿又有钱,生活天天象过年。然而春节的年味却渐渐变淡,不变的倒是春联年年贴。而过去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春节趣事却永远叫人回忆,发人深思。

上一篇:门槛上的遐思      |      下一篇:容易满足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