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菊潭文学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菊潭文学
百年风雨,四载情思
添加日期:2012-09-25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那一年我还是在校的学生,仿佛就在昨天,我像往常一样,从东辰路途经贡院,走到西月路,在独一无二的小红楼里,看着我们的老师,把四年从“新生指南”翻到“就业指导”,就这样,毕业了。我知道,老藤缠绕的十二斋前将依旧走过一届届袅袅婷婷的礼仪队员;静谧的铁塔湖畔朗朗读书声照例唤醒每个清晨;我记得,青歌会、校歌会、迎新会、送别会背景会永远是大礼堂;届届老生迎送新生,往往师兄觊觎学妹;还有那踩着城墙上总也堵不上的缺口逃票去公园,以及小池塘冬天砸冰、夏天抓鱼的日子,离我远去了。那曾经无比习惯的10路公交车将我带向喧嚣的鼓楼,教我认识这个城市,33路把我从老校区带往新校区去蹭别的院系的课,直到我发现,他们的终点站都是车站。东辰西月无限好,只是别离时。我离开了学校,但我知道,明伦校区的四年,已经幻化成我心头沉甸甸的记忆和永远抹灭不掉的回忆,教我每每想起他的时候,嘴角有不自觉的微笑。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匪我思存,我思在远道。那图书馆里排成龙形的队伍,每年两季的新版书“一折起售”,西门外绵延二里地的河大旧书摊从清晨到日落,夜幕降临后场景转换为人头攒动的小吃一条街:天天重复的生活剧,恰是我永远也不会厌烦的生活模式,只可惜,我只有那四年,每个河大人,也只有四年,剩下的,只有思念,这恰是时间最公平之处,他教你懂得河大的好,但你没有独占的权利。

后来我参加工作,离开开封,去了别的地方,半梦半醒之间,会觉得自己仍然躺在那五层的公寓里,我以河大人自居并不断搜寻着有关河大的信息,我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人,提到河南大学,总会心头一紧,喜上眉梢,我们称之为“母校情结”。就在今天,我们的母校开启了百年校庆盛典,今日此时,不同去年昨日,置身校外,看时光如水,叹流年似梦,而纷飞时总是旧心情。作为一名铁塔牌学子,有心潮澎湃,也有几多感慨。我感慨于他在任何境况下的踏实坦荡、宠辱不惊;感叹于他虽无华美的头衔却能义无反顾地履行自己神圣的使命,为民族、为国家培养出了几十万名有用之材,在中国浩瀚的高校之林中巍巍挺立,毫不逊色;也感叹于他虽未能获得令人欣羡的优厚经费资助,却能克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中进行艰苦卓绝地探索,并以厚重的成果惠及中原一方土地。这就是我的母校――河南大学。或许,地处七朝古都开封,给了河南大学一种悠深的文化定力;也或许,远去的大宋王朝给这里的生活底色定下了厚重悠远的基调。当年的多彩繁华,清冷地透过岁月的篇章,悄悄然留给这一方水土绵绵若存、用之不竭的力量。

百年树人,如琢如磨。老师们姿禀敦厚,气质安详,三尺讲台,指点迷津。立训明风,要求我们用心读书,亲近正人,汲取古书与今册的营养,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中原文化悠且长,这里国家级的文物典籍不可胜数,也有全国领先全省牵头的科研项目;济济多士,风雨一堂,这里不乏耄耋之年精神矍铄的老者,古风长存,却也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充实我们的师资队伍,传递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就像感受夹着黑绸伞沿着古街道慢行的王立群教授,与新传院里激扬盛唐历史常萍老师,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年轻的心灵相互碰撞,徜徉其中,一种别样的韵味。

一百年前,这里是河南贡院所在地,一百年后,铁塔牌学子遍天下,学生中今日居要津者,不乏其人。嵩岳苍苍,河水泱泱,历经百年江河风雨,今朝母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师资力量稳步提高,教学业绩引人瞩目,最近我省首个获国家级项目恰由母校牵头。毋庸赘言,百年河大,厚积薄发,在历史的坐标系上画下一道光辉的轨迹,这条轨迹纵然有起有伏,却终于保持了向上的趋势,且在代代英才的带领下,终将继往开来扬辉光。这正是:河魂原古,藉至善精神,矢志不渝,豪情直达三千丈,大德承前,凭新民魅力,兼容并蓄,名校自强一百年。漪欤吾校永无疆!

上一篇:捍卫钓鱼岛主权      |      下一篇:内乡新景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