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乡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力内乡 > 营商环境 > 乡镇
【扶贫札记】山村飞来金凤凰
添加日期:2016-12-08 09:05:54   来源:   作者:崖上秋树   浏览量:

       内乡县桃溪镇寺河村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汇水区,全村14个村民小组,685户,2786人,分散居住在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纵横山川间,石漠化严重,土地贫瘠,贫困群众112户334人,是远近闻名的县级贫困村。在“进村入户靠步行,走遍全村要两天”的困难面前,县规划局总工室主任、33岁的刘尚玲勇敢接受组织考验,担当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让不毛之地华丽蝶变,成为名符其实的“岭上江南”,伏牛茶乡。
       2016年河南省政府组织了两次扶贫督查,对刘尚玲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使之成为周边地区扶贫攻坚的旗帜人物。市县记者对其事迹进行采访报道,沿用乡亲们的深情回馈,称之为“山村金凤凰”。
       长期输血不如短期造血
       一脚踏进寺河村,满目疮痍让责任感强烈的刘尚玲再无法与之挥别。简陋的村室从此成了不乏现代风采的刘尚玲的新家。
       走贫问苦,长长的山路上留下这样的身影,口渴了,就在老乡家里喝一碗凉水,走累了,干脆拄上一根棍子。几天不回家,山里信号又差,在工商局上班的丈夫王晓飞经不住两个正读小学的双胞胎女儿的苦求进山寻找,一见这样的情景,忍不住掉泪:你这是何苦来着?
       倔强的刘尚玲就是有着一副不服输的劲头:责任和使命面前,没有回头箭!
       寺河村老支书闫定成被这个现代女三郎感动了,向刘尚玲详细讲述了寺河村苦难的过往。
       不是没有支援和赞助,省市县都曾经有单位来这里扶贫,甚至有巨额资金落户这里,但因为坐吃山空,几年之后这里依旧贫穷;不是没有产业,这个村曾经有大小石材厂和养殖场上百家,但南水北调汇水区的环保限制让这里重新归零开始。
       寺河村致贫的原因找到了:缺少真正符合发展观的支柱产业,缺少带领群众打赢攻坚战的凝聚力。
       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用党建引领致富奔小康。刘尚玲认准了这样的路子,得到了规划局党委的支持,2015年新建的村支部焕然一新,四处化缘的党员们重新聚集在党旗下,他们挑灯商谈,外出取经,寻求智力支持。
       在刘尚玲的一再请求下,浙江的种茶专家对寺河村进行调查考证:土壤PH值5.0,山地海拔大多在800米左右,山地坡度几乎都在30度以内。这样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结构,加上年降水量1000毫升左右的亚热带气候,这里简直就是高品质茶叶绝无仅有的理想产地!
       围着刘尚玲,乡亲们看到了希望,不再坚持己见,一次性流转土地3000亩,面对众志成城的脱贫愿望,长期在外打拼的尹文涛不再犹豫,一次性拿出了数千万元的老底,全力打造菊潭茶业基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脱贫是扶贫干部的事情,但更是贫困户的事情。然而多年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贫困已经让少数人习以为常,他们过惯了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生活,一度有些致富愿望,但往往视作镜里看花。
       扶贫先得扶志向。精神扶贫是第一位的,刘尚玲为此要求支村两委务必重捡双日活动这个法宝,利用双日活动对党员干部工作进行互评、自评,让懒散党员回归党支部;对致富群众进行推介学习,帮助跑路子、办业务,鼓励大多数群众发展产业,介绍就业;孤立极少数思想不前的人,进行三番四次的再教育,设身处地的为他们量身定做致富项目。
       60多岁的张成旗全家7口人,因为老人有病,孩子年幼,经年过着非常拮据的日子,刘尚玲一走进他家心都碎了:14岁的女儿外出打工,因为是童工,吃尽苦头;两个儿子都小学,衣衫褴楼,面黄肌瘦。一提及帮助张成旗进合作社务工的事,他都说远水不解近渴,一再拒绝。刘尚玲无奈之下,就跑学校里,给孩子们买来衣服鞋袜,通过互联网联系到打工的孩子,让三姐弟网络视频,问寒问暖。
       张成旗感动了,他说:关键时候,还是党的政策好,扶贫干部没有忘了我这个贫困户,这是真扶贫,我要是再破罐子破摔,对不起刘书记。
       张成旗加盟海洋蔬菜合作社,负责种植和运输,仿佛有着使不玩的劲,不仅自己争当脱贫户,还“拉帮结派”谋划着“滚雪球”的产业梦想。
       刘尚玲持之以恒的努力不仅感动着群众,也感动着县城的企业,他们纷纷放低身段,降低门槛,与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困难户结对子、攀亲戚、谋合作,曾经足不出户的李金文、徐怀忠、常春朋等极度贫困户被安排到天一密封、菊潭茶业等实业公司就职。
       与教育部门相互配合,精准识别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重返校园,有衣穿、有饭吃、有学上,让每个家庭都有希望和梦想。刘尚玲的故事被大山记住了,宛转悠扬的《深山飞来金凤凰》成为孩子们传唱不衰的流行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扶贫攻坚,群众有诉求,上级有要求,干部有责任。“抛家舍业”的刘尚玲一直牢记着在县委组织部动员大会上的誓言,不肯在成绩上作短暂停留,她一直视为座右铭的诗句是: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
       带领乡亲们外出参观,开阔视野,复制成功的经验。
       青岛和武汉的果树苗木开始扎根山村,贫瘠的山岭上桂山合作社的有机蜜桃和无籽大樱桃成为城市人追逐的天然水果,宣传推介后的无虫板栗还漂洋过海出口韩国。
       在青岛,在寿光等地,初出家门的唐金宝、李建德感叹与人家的农村环境和卫生天壤之别,刘尚玲就及时指点:内乡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紧锣密鼓,组建农村保洁公司是不错选择。唐金宝他们找对了路子,立即付诸实施,不仅自己成为就业高手,也为寺河村的双创工作带来转机:平整道路,实现户户通,让梦寐以求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过去时,绿化环保,补缺损墙,真正达到“三无一眼净”的卫生村标准,2016年第三季度评比,寺河村荣获桃溪镇第二名的好成绩。
       寿光的有机蔬菜技术在千里之外的山村里安营扎寨,海洋特色农产品合作社的面积整整覆盖了4个村民小组。成为内乡县2015年度产业方面的“整村推进”典范。
       2016年村里不断实现着一个接一个的“破天荒”,返乡创业企业红太服饰从意向投资到开工上马,刘尚玲紧追不舍,把成就企业当做自己的事情,充分运用自己的专长,为企业规划设计,不遗余力。她鼓励企业向更高端服饰、品牌服饰、精品服饰的多样性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岗位。
       走访寺河村,正暖冬新晴,菊潭茶业万亩葱茏,苗情健壮,老板尹文涛笑谈风声,信心满满:明年即可大规模产茶,今年小试牛刀,新制的茶叶挂靠杜子义先生的永清山茶叶参加省级评比,喜获桂冠,充分证明了“好山好水好茶叶”的论证精准独到,刘尚玲的贡献不可估量。
       行走在寺河村的山水间,很多人都有记者一样的感觉:再不是旧模样,是内乡的好江南。
       与刘尚玲作别的时刻,突然有一句悲怆而又悲壮的话语出口:尚玲,别光恋着寺河村,抽空多回家陪陪老人、孩子,还有晓飞!

上一篇:板场乡编织“三网”,助力平安乡镇建设      |      下一篇:桃溪镇召开第四季度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