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行业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力内乡 > 营商环境 > 行业
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记内乡县夏馆镇湍源小学教师刘春莹
添加日期:2015-12-08 15:48:34   来源:   作者:张建东   浏览量:

 


 为了深山里的孩子们
  ---记内乡县夏馆镇湍源小学教师刘春莹  
    刘春莹,男,1979年12月生,专科学历, 1999年7月毕业于南阳市第五师范学校,同年8月分配到距离内乡县100余公里的夏馆镇湍源小学任教至今。
    十六年来,刘老师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以对工作高度负责和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尊敬与爱戴,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敬佩和赞许。刘老师从来不炫耀自己,用自己的青春、知识和爱心照亮了一个个山里娃渴望知识的心路。十六年里,刘老师在内乡县路途最远海拔最高的学校里,无怨无悔地当一个山里人喜欢的孩子王;十六年里,一同毕业分配的同学纷纷下山了,而刘老师一直坚守在内乡县的“小西藏”里安贫乐道;十六年里,他也曾多次做过到山下教书的梦,也羡慕过一起毕业的同学们在县城、镇区那舒适的生活,可是,每当刘老师看到山里孩子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求知的双眼时,便轻轻放下那狭隘的下山愿望,甘愿选择寂寞和清苦,用爱心和真诚点燃大山的希望。
立志深山循循善诱
    夏馆镇湍源小学是内乡县最偏远的学校,方圆10余平方公里的绵绵群山上、沟壑里上除了学校、就是森林、贫瘠的土地和散落在沟沟叉叉中零星的村落。2006年以前,这里没有有线电视、没有手机信号,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网络信号。但是,当刘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望着那张张可爱的脸,看到那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当刘老师身在乡村,亲眼目睹了山村的贫瘠与落后,想到无数山民殷殷的期望,刘老师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义不反顾地投身到艰难而清贫的山区教育事业中。
    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刘老师积极参加了教体局组织的继续教育、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活动,真正让自己拥有“自来水”,确保教给学生“一桶水”。在教学中,一改过去教学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的做法,把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自己用阅读、对比、理解、讨论等办法得出结论,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他的班上有一个叫李艳的女生,少言寡语,即使在课堂上也很难听到她发言,性格极其内向。课上,刘老师总有意提问她。但是,她仍没有任何的改变。一次课间,刘老师看见她和同桌在用文字饶有兴致地进行对话,再仔细看看李艳写的话,虽然简短但是意思很明朗。这让他眼前一亮,也许这是帮助她的突破口。从此,刘老师便有意识的用这种方法耐心地和李艳交流,慢慢培养她口语表达的能力,很快,她自信了,开朗了,笑声多了。
    多年来,刘老师一直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有两样东西总是放在刘老师的办公桌上:一是备用药箱,里面消炎药、止痛药、跌打损伤药等样样俱全;二是手抄的电话记录本,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贫困状况等基本情况。在刘老师心中,每个学生都是刘老师自己的孩子,他会把爱毫不吝惜地献给他们,他总是注意去发现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机去开导学生,比如学期评语,对每一位学生,力求抓住特点,用殷切的话语给其以激励和警醒。王涛同学刚入五年级时,语文、数学都在40分左右,家长都放弃了说:“孩子就是来养养身板,不指望他考学了。”通过刘老师的不断鼓励和他自己的努力,学期末,语文79分、数学69分,第一次看到了他的那么灿烂的笑容,听到他那句发自肺腑的“老师,谢谢你。”刘老师欣慰地笑了。
坚守清贫无怨无悔
    刘老师年逾七十的双亲患高血压已经十多年了,每天都离不开药,生活不能自理;幼小的孩子没有人带,只好送到外婆家帮忙照看;原本外出务工挣钱的妻子,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只好留在家里,靠帮邻居捡拾香菇、上山挖药;每年寒暑假,他总要和村里的男人们一起到煤窑、矿山去打零工,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支撑着这个家庭。
    屋漏偏遭连阴雨。2014年开春,刘老师的父亲突然中风,急需送到南阳救治,夫妻俩当时手中只有1000元钱,最后,还是学校几个老师和亲戚凑了8000元,才让老人入院治疗,出院后,债务又增加了1万多元。在这种境况下,几个在外闯出门道的亲戚劝他辞掉教师工作,到城市里去淘金。诚然,他这个家庭确实非常需要钱,与他同龄的人,有的腰缠万贯,过着富裕的生活,对于富裕的生活他也动过心,但是,走到学校,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学生,遥想着他们长大成才,造福社会的情景,眼前的苦和难就烟消云散了。刘老师总是说:“金钱是个好东西,但是,够吃够用就行。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清贫,但踏实。如果通过努力让这里更多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就是再苦,也是值得”。
艰苦的条件,清贫的生活,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刘春莹老师的身体健康,他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亮起了“红灯”。由于一直生活在海拔高的地方,2009年,刘老师也患上了深山里人常得的“高血压”,常常头晕,耳鸣,有时还不停地呕吐,到县城检查,医生劝他换个工作环境,调理一下身体。等他找到中心校领导时,每次,总是以别的问题而把来由搪塞过去。2015年春, 刘老师突然生病,吃不下东西,一吃饭就吐。星期天,来到内乡检查后,发现由于多年劳累,“高血压”病没有治好,又患上了“动脉硬化”。这一次,医生建议他住院接受治疗。想想自己清贫的家,想想班里那10几个学生,刘老师对医生说:“给他开点药,回家保守治疗一段再说。”回家后,妻子埋怨他要钱不要命,他笑呵呵地对妻子说,等今年咱家的香菇卖个好价钱,一定要到南阳好好检查检查。
    三尺讲台铸就辉煌
    在湍源小学里,刘老师既是校长、又是老师、还是工友,甚至还要承担起照看12名留守学生代理爸爸的繁重工作。在教学中,刘老师在反思后认为,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教材缺少情景图。于是,针对“认识10以内的数”,他自编了学习口诀:1支铅笔、2只鸭子、3条绳子、4面红旗…… 令刘老师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是,湍源小学学生五年级时到葛条爬中心小学就读后,前三名几乎都是他教的学生。事实上,在刘老师的关爱下,湍源村里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达到100%,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工作中,刘老师经常与老师探讨教法学法、交流体会、研讨经验。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学生家里家访,全村的十个村民小组,他都是利用周末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徒步深入家访,及时地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每学期一开始,刘老师总要认真制定好教学计划,结合上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探索教法。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上的课必须是引领课,刘老师时刻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刘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有老师来听,慢慢地成了校内公开课,同时也成了刘老师和其他教师深入探讨交流课堂教学的好机会,成了刘老师带领老师们一起研究高效课堂、进行校本教研的重要平台,起到很好的示范表率作用。同时,根据教师年龄、基本功等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计划》,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带领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运用了“学、导、练”教学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十多年来,在刘老师所担任的科目当中,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由于刘老师的出色教学,多次被评为镇、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这些荣誉,是对刘老师辛勤劳动的肯定,更是督促刘老师前进的动力。
    如今,刘老师仍旧骑着破旧的摩托车奔波在山间的小路上,从没想过放弃或离开。因为,刘老师有一个信念:让山里孩子多学文化,多长知识,为山村多培养一些有用人才。

 

上一篇:旅游局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      下一篇:南阳日报投稿信箱变更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