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本站信箱nxqmw@sina.com

内乡人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力内乡 > 内乡人
援挝老志愿兵和他的笙乐晚年
添加日期:2012-09-12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他面容清矍,身体硬朗,虽年近70岁,走起路来仍忽忽生风,神采斐然。他叫李应根,内乡县赤眉镇夹道村人,曾是1968年支援老挝志愿军的一员,在部队军演中荣获过集体三等功,个人也多次受到上级嘉奖。退伍以后他生活恬淡,喜欢摆弄各种乐器,穿梭在民间乐器的殿堂之中,钟情于民间传统乐器――笙,用笙乐缔造幸福人生。
    1984年,老人结识了内乡县文化馆长常元庆老艺术家,随他学习民族乐器笙乐,后又拜师民间艺术家李有才学习指法要领。爱好兴趣加上勤奋聪慧,很短时间老人便掌握了笙乐器的指法、气息等技能,学会吹曲剧戏、越剧戏、内乡宛梆和通俗歌曲等。在地方上颇有名气,十里八乡请求表演者络绎不绝,甚至还到过外县、外市、外省演奏。据老人说最近还到过兰州演出,是受一位内乡籍的少将级军官的邀请,专程前往演奏民族乐器的。
    老人酷爱笙乐器,每逢闲暇总是宝贝似的拿出他的乐器,擦摸欣赏,好好把玩一番,然后再吹奏几曲,引得乡邻四舍争相观看欣赏。每每这时,老人也总是陶醉其中,乐不知我。逢年过节,他还组织四邻八乡的民乐爱好者,一起吹拉弹唱,免费为村民们演出,受到乡民们的热烈追棒。在他的熏陶下,大儿子也走上了音乐之路,他不仅指导儿子学习吹笙,还教唢呐吹奏、笛子箫管之类,如今儿子早已学有所成,经常和他同台演出。



    老人性情恬淡,知足知乐,从不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提及过去那些光辉岁月时,他自豪自足的表情里从没有一丝遗憾,他总是说,“那些事都成过去了,不给政府找什么麻烦,种地也挺好嘛!”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那清矍的脸上显露着恬静与闲适。
    身体硬朗、体质强壮,是老人最值得自豪的。如今下地干活还是好把式,忙里忙外样样精通,一袋百十斤的粮食,一个鲤鱼打挺便上了肩,真令好多年轻人望而兴叹。一连几年没得一次病,中老年人常得的“三高”和其他病种,老人一项都没有,发放几年的抚恤医疗本上如今还是零记录。于此,老人淡淡地说,这都得益于当年部队的历练和自己平静自足的心态,还有拥有乐器的人生也给了他无尽的快乐和享受。
    老人家庭和睦,妻贤子孝,一家十几口人其乐融融,他还赡养着自己八十几岁的单身老哥。对于家庭的负担,老人笑而答道,“穷了穷过,富了富过,不都是一天三顿饭吃嘛。”其乐观达人之心态溢于言表,让人不得不敬佩有嘉。“现在政策好啊!国家给我们这些老兵每年发放抚恤金近四千元,已经补助好几年了。”老人露出了孩童般的笑,眼里有些湿润,良久望着远方,也许是追忆援挝的战场硝烟,也许是平复激动的心潮……
    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种属,笙文化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辅乐地位。 “听鸟语笙簧叠奏,看瑶阶绣茵初长,”关于笙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有关于芦笙有苗族的爱情佳话;还有女娲造笙簧的神话。因其乐色明亮、清越、高雅,音质柔和,自古以来,有多少名士风流、王公贵胄,对其钟爱有嘉,奉为上雅。但近代随着西方乐器的入侵,这种古老乐器尽显落地黄花之态,愈渐淡出历史舞台,即使在广袤的民间舞台也极为鲜见。
    显然,老人意识到这些。孩子们如今成了老人的宝,老人在孩子们中间传递着自己的快乐,用自己的经历说教着他们。每每有孩子们喜爱和求教,老人便悉心指导、尽释无遗。我们明白他一直在暗中觅选种子了,他是希望把自己的艺术传承下一代。这里也衷心祝愿老人尽早实现自己的愿望。

 



 

上一篇:《内乡人物》搜集到《陈凤桐文选》      |      下一篇:余飞,毕生心血为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