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沉甸甸的稻穗迎着秋风摇曳生姿,呈现满眼金黄。眼下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一台收割机正欢快地跑在赤眉镇河东区的农田上,一口口“吃”进去的稻秆,从机器后面一排排地“吐”了出来,整齐地铺放在稻田里。站在机器旁边的农民正忙着装起脱粒出来的稻谷,一只只装满稻谷的编织袋从机器上抛到稻田中。
内乡县是个粮食生产大县,农民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习惯,在80年代初,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而至今2011年全县种植面积不足8000亩,每年需要从外地购进大量的大米。水稻和小麦、玉米相比,每亩收益要高出400元左右,是我县优化农业传统产业、农民增收的好途径。
随着我县“工业强县”和“旅游名县”战略的强力实施,游客迅速增多,县产业集聚区内的外来人口特别是南方人口急剧增加,大米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为内乡县振兴水稻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县委、县政府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水稻作为农业一大支柱产业来发展,要求沿湍河两岸和旅游黄金线的赵店乡、赤眉镇、七里坪乡、夏馆镇4乡镇率先恢复水稻的推广种植,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确立从兴水和兴稻两方面抓起,以水利建设促进水稻发展,同时扩大水稻面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发展规划。
县财政加大了对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力度,各乡镇百亩示范方的种子,每亩补贴40元;各乡镇自筹资金搞好种植补贴和育秧补贴。水利部门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力度,先后投入200余万元,修复截潜流拦河坝,整修硬边渠3000米,疏通清淤渠沟1.5万米,解决水稻用水问题。农机部门统一旋耕整地,统一插秧,统一放水等田间管理。农业局成立技术培训和服务小组,明确分包乡镇技术专干,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示范推广旱育秧技术;统一栽插规格,推广合理密植技术;建立高产示范方,搞好典型带动。通过农办、水利、农机、农业等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围绕水稻生产,各尽其能,搞好服务,确保全县水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今年插秧期严重干旱缺水的特殊情况下,通过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水稻生产面积落实仍取得了新的突破,四乡镇共落实水稻种植面积10163.16亩,比去年增加217.6%;平均单产为557公斤,比去年单产502.6公斤增10.8%,每亩水稻净效益比玉米多110元,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