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4月21日早上6:00,我市首个“农场主”马瑞峰早早赶到烟方里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地头的田垄上一溜行摆满了一盘盘绿油油的烟苗,这520多亩地,平均每亩地要种1100棵,总共要种五六十万棵!
“周边不少种养大户这两天都来找我问情况呢!”马瑞峰有些自豪地说,“多些人注册才好,国家鼓励嘛!”这几天,马瑞峰成了“名人”,县电视台、亲民网专门进行采访报道,地点就在烟田里,因为要忙着招呼乡亲们栽烟,抽不出时间来。农场面积大,单靠家人忙不过来,便从本村和周边村雇了近百人来忙,还请了几个朋友来协助管理,帮忙维护设备、联络通知、开车运送、购买东西什么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4月17日《南阳日报》刊发《内乡:注册南阳首个“家庭农场”》报道以后,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家庭农场”一时间成为读者的热点话题,人们纷纷关注、了解这一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继4月9日内乡县注册南阳首个“家庭农场”后,4月10日邓州市注册了第二个,4月18日新野县注册了第三个,据统计,这3家农场以种植农作物、林木、花卉、烟草为主,注册资本达1120万元。
在内乡,更有不少种养大户纷纷到工商所咨询办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有关事宜,并详细询问国家是否出台相关的帮扶政策。4月17日下午,刚到上班时间,种粮大户王侠光、种烟大户张占胜就来到工商所咨询,他们说:“以前只知道种庄稼,看了报道才知道还能当老板,既然中央提倡建家庭农场,那对我们绝对有好处,当然响应了!”
“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让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我县落地生根,让党的利民富民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民,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发展的潜力!”内乡县委书记全新明就促进农业发展、建立“家庭农场”提出了明确要求。
就在马瑞峰的烟叶移栽大方里,县农业局局长杨成甫告诉记者:“近期我们准备组织种养大户广泛宣传,引导、鼓励通过土地反租倒包、置换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高效盘活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内乡诞生我市第一例“家庭农场”,县工商局长孟海波兴奋之余也略带迷茫,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办法,因此,工商部门还无法以“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进行登记管理,而是以个体工商户或个体私营企业的形式登记注册。如何对家庭农场进行认定、注册、登记,财政、税收、保险等优惠政策具体如何配套,目前国家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省、市工商局也没有相关的要求和标准。
为此,内乡县工商局连续召开四次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家庭农场”,就相关问题多次请示省、市局,与县里相关部门沟通数次,并安排各基层工商所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农场进行走访调研,同时结合实际迅速制定出台了《支持新型农村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八项措施》,对放宽新型农场市场主体名称、住所条件,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以及降低资本准入门槛等方面给予了优惠措施。
作为我市首个“家庭农场”所在地,灌涨镇党委、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适度政策倾斜,对新成立的家庭农场奖励5000元,并在发展资金上给予帮助,企业项目申报上优先考虑,购置现代农业机械方面给予补贴;二是着力破解难题,针对资金困难,明确专人协调银信部门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信贷服务,针对用地紧张,采取土地反租倒包,置换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三是加大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搞好服务保障,促进家庭农场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省一级层面出台正规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措施,从注册登记、土地流转、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农业营销等方面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帮扶刻不容缓。”县农办主任薛荣志如是说。
“忙些没啥,关键是资金不足,前几年种烟积累的资金有限,今年这么大一摊子,已贷了20万元,还远不够,可贷款太难办了。再个就是烟田距离长,电力不足,遇到干旱浇不成救命水。”马瑞峰期盼地说,“不知道上边会有啥优惠扶持政策,估计肯定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