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杨曙光首先总结了我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绩。2010年荣获全市“三快产业集聚区”之首,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在2012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名中,我县位居第65位,较上年上升了34个位次,上升幅度居全市第一,并被评为市“先进产业集聚区”。2013年被全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产业集聚区已入驻项目110个,投资超亿元项目21个。201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93亿元,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亿元,实现税收2.69亿元,安排就业人员21230人。
关于今年的经济工作,杨曙光强调了五个方面。一是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力争机械电子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5亿元,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6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造纸印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
二是加快产城互动,加快湍东镇张岗村、龙园村李岗组等村庄改造。加强道路管网和污水处理、市场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快湍东污水处理厂、菊潭医院、茯苓变电站扩容、豫西南商贸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三是强力扩大开放招商。要引进省外资金45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2个以上。大力实施驻地招商,财政划拨100万元专项经费,从全县科级以下干部中筛选10名人员组建专业队伍,派驻与我县主导产业有关联度的区域,开展驻地招商。
四是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服务水平。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工作。
五是狠抓政策执行。对招引投资超亿元的项目享受入园优惠政策。对招引投资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奖励企业法人代表100万元。县财政年度列支100万元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能力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要推行“六个一”工作法,即每月一次现场办公会,每月一次联席工作会议,每年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每年一次观摩点评活动,每年至少一次考察学习,每年至少一次集中培训。
关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杨曙光强调,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对重点项目落实项目责任机制、项目倒逼机制、项目例会制度、联审联批机制。严格落实项目领导联系、协调推进、月调度、季通报、观摩点评等机制。
二是分类实施,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对计划年底前竣工投产的晋成陶瓷二期、宝天机电二期等重点项目,要确保按期竣工投产。对煤炭物流园、博瑞格岗石二期、国宇公司中德合作项目等重点前期项目强力推进。对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新高中等重大在建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英良石材、天华制药等5月份集中开工的12个重点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
三是创新要素保障机制,积极破解瓶颈制约。全县土地计划指标要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建立台账,对重点项目用地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对占地多的项目从严把关。对不按要求使用的土地,及时依法收回。
四是营造良好外部建设环境。各乡镇、各部门要严厉打击不法行为,进一步清理各类收费项目,坚决制止“四乱”行为。
五是做好项目谋划,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要在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重点谋划一批支撑性、带动性、引领性项目。
李长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用四句话总结了目前我县经济发展状况,一是在外部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我县经济呈现逆势而上。二是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用电量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各项数据全线飘红。三是一季度,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税收1.03亿元,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强劲。四是内乡经济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小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
李长江强调,在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中,要落实三抓。一抓导向。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全县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全县动员、全民动手。要大力宣传和表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全民参与、全面开放、全力推进的招商引资上项目格局。 二抓推进。定期召开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对开工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对有可能落户的大项目、好项目,集中攻关,提高签约率和落地率。三抓考核。要选派一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第一线,在一线经受锻炼,在一线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绩效评价,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工作成效进行评比、排队。对位次靠前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彰,即时记功。对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的后进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会议还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