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内乡县赤眉镇兰田中心小学:小勤俭办出大教育
春风荡漾,暖意融融,鸟语花香。小山坡上,不时传来阵阵银铃般的欢笑声,一群活泼烂漫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的伸开弱小的双臂搂起一大包干桦树叶,有的咬咬牙扛起一小捆干柴禾,有的两人合作用硬干柴做骨架捆起一堆干柴禾,有的背着一小捆柴禾哼着歌儿向下一路小跑……这是内乡县赤眉镇兰田中心小学(以下称兰田小学)校长杜革命多年前在外校组织师生的一次野外勤工俭学活动剪影。
如今,他所在的兰田小学是怎样勤俭办学的呢?日前,笔者走进该校,试图揭开兰田中心小学那质朴无华、天然雕成的美丽面纱,触摸她那不平实的教育灵魂。
校长:那个木匠就是我呀
走进校园,观看着红色爱心捐献台,伫足在三架简易鸟笼前,抚摸着用席梦思布包着的学生床,把玩着自制的体音美设备教具,给人以古朴典雅、结实耐用之感。
“爱心捐献台里面积存着同学们捡拾来的废品,废品卖掉换得的钱捐献给那些贫困学生,它原本是用12个旧窗芯做的(旧门窗是其它单位退下来不用的)。你再看那18张幼儿午休床,每张都是用两个旧窗芯当床腿,一张门板当床板,外面席梦思布一铺,只花50元就成了,要是到商店买得200元。外面一漆既好看又受摔打。”听着杜革命校长的介绍,笔者才知道校园“动物角”的那3架鸟笼是由10个旧窗芯做成的,它的顶盖是从校门外不远处一家旧车拆卸厂里捡来的旧车挡风玻璃,安装在鸟笼上面既防雨雪又透光明,还结实。“这鸽子谁来喂呢?”“是孩子们。他们从野外庄稼地里捡来麦籽、豆籽,咱学生伙上再提供点米籽,这样既培养孩子们的爱心,也培养勤俭的好习惯。”
幼儿园券门外的花池边上连架起了一座座彩虹似的小桥,既能让家长当坐椅,又能让孩子们在上面玩过桥游戏,还能给花草当篱笆,真是一举三得。原来这还是从旧拆车厂捡来的废轮胎。
打着叮咚作响的架子鼓让人根本想不出是用几个旧铁桶、铝盆、椅子做成的,让孩子们玩得乐不可支的花轿让你根本想不到是利用几个旧窗子做成的,还有易拉罐做成的滚筒,健力宝瓶做成的杠铃,这些原始的设施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连校园里“存感恩之心 立成才之志”的标语牌也是由20个旧窗芯、20张彩布做成的,连用的小钉子算下来造价还不到80元,若到市面上买铝合金的恐怕得800元以上。据校长介绍,包括餐厅桌椅板凳这些设施设备投入算下来能为学校节约1万多元。
“能把这些废旧物资变成这样灵巧的教育设备,这木匠的手艺可真不简单啊!”“呵呵,那个木匠就是我呀!”杜校长笑着说。
学生:我的垃圾会说话哩
“听,我的垃圾会说话哩!吉他一弹,奏响农运会之歌……”兰田中心小学手工制作展览会上,一同学一边展示自己的“吉他”作品,一边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原来,美术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由收集来的废弃纸箱、麻线、木块等制成。惟妙惟肖的外形,嗡嗡作响的乐音,让人感到像真的一样。
手工制作展览现场,大家看到的不仅有废旧易拉罐制作的笔筒和风铃、糖纸粘贴的心情卡片、碎布缝制的儿童鞋等物品,有包装盒搭建而成的竹楼、小屋、别墅等建筑物,有广告贴画、旧报纸折叠拼制成的美丽白天鹅、和平鸽等动物,还有用废旧电池和矿泉水瓶制作的“神州六号”、用废旧木板和电池制作的歼击机等科技作品。一件件精致美观、栩栩如生的手工作品似乎都会说话,都在向观览者讲着一个“变废为宝”的故事。
2008年,该校召开“变废为宝”专题手工制作宣传动员大会,号召全校三至六年级500多名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搜集来废弃的旧挂历、纸箱、桔秆、报纸、麻绳等物品,学校提供剪刀、胶布、直尺等用具,手工课上,美术教师教给学生手工制作方法。学校又建立手工制作兴趣活动小组,利用多媒体让这些学生观看学习相关视频、图片,指导他们做出精品。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帮扶作用,带动本班其他同学动手制作。一学年举行一次手工制作展览评比活动,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10名,颁发奖状和奖品。近5年来,该校参赛作品2000余件,评选展览优秀作品300余件。
家长:俺娃可不乱花钱了
“现在俺娃可不乱花钱了,也懂事多了,这都是咱学校管教得好呀!”课间,渠东方同学的家长谈起孩子的成长变化对班主任这样说。
打开渠东方同学的《“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每月经济支出家校互通卡》,笔者看到第一学月家长给钱150元,本月换饭票、买书、买玩具、吃香肠等合计支出145元,本月结算借师傅10元、欠小卖部5元,自己还余20元零钱,评价结果是“不够节俭”。到第四学月,家长给钱130元,换饭票、买笔合计支出126元,余票3元、钱1元,评价结果是比较节俭。
像渠东方这样的留守孩子学校共有260人,均建立起了每月经济支出记录档案。学生家长或代理家长在专栏内记学生收入帐,学生自己记消费支出帐,班级同学教师班主任进行监督,最后由学校后勤处、寝管处领导客观评估出乱花钱严重、不够节俭、比较节俭、节俭四个档次。
这个互通卡实行一年后,兰田小学20 学生从原来的“乱花钱严重”晋升为“比较节俭”,35 学生从原来的“比较节俭”晋升为“节俭”。“当然,勤俭节约并不意味着不花一分钱。啥叫‘合理消费’?有的家长对于孩子要啥给啥,导致铺张浪费。而这些农村留守孩子,一月不给20块零花钱的话,连学习用品也买不成,他正常的学习生活就没保障,有几例学校已经给矫正过来了。”生活教师说。
为了孩子们的终身发展,为了培养他们的勤俭节约素养,学校把这本帐延伸到节假日,一直到学生30岁。同时,学校将这本经济账与感恩账、时间账结合起来,把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内乡县赤眉镇兰田中心小学由于内部勤俭节约、规范管理,外部环境优良,上级部门支持,社会人士爱心助学,目前设施齐全,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校园广播系统、电子备课室、多功能会议室、多媒体电教室、电子琴室、舞蹈室、围棋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档案室、荣誉室、乒乓球训练馆等专用教室。档案室达到市级一类标准,教学仪器、电教器材达省级二类标准。学校还配有打印机、复印机、数码印刷一体机、摄像机、刻录机。体育器材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学校先后被评为“南阳市德育示范性学校”“内乡县课改示范学校”“内乡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被当地老百姓们称为“赤眉城的南大门”。
图片1:课余时间,留守儿童生活教师韩玉阁为孩子们讲解浪费的危害、节约小常识。
图片2:美术课上,学生在谢千召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手工制作。
图片3:在杜革命校长制作的鸟笼前,孩子们拿自己平时从野外捡拾来的粮食喂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