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 |
乡村振兴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内乡进行时 > 乡村振兴
这个偏僻山区农业县,依靠什么在全国县校赢得一席之地?
添加日期:2024-10-15 08:56:55 来源: 作者:许圣义 浏览量:
——内乡县农广校打造全国农民教育“内乡模式”侧记
厉害了,内乡县农广校!
近日,一则消息引爆内乡县乃至河南省!
2024年9月2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播(2024)56号文件,公开通报表彰全国30所农广校作为全国农广校典型校,内乡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赫然在列。
内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缘,自古有“守八百里伏牛山门户”之说。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16个乡镇,288个行政村。全县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
“深山出俊鸟,幽谷生芳草”。内乡县这个偏僻山区农业县的农广校,依靠什么在全国县校赢得一席之地?何以成为全国农民教育先进县呢?
【让农民“有文化”是办校初衷】
农广校承承担县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建设;承担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承担农业农村人才开发研究、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评定;承担农业农村科技服务相关工作;指导农民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承担县农民体育健身工作;完成农业农村局交办的其他中心工作等。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办好县农广校?如何通过培训让农民“有文化”?
1981年创办以来,内乡县农广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引领,务实重干,全面落实上级组织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全力以赴拼发展、极限尽责抓落实,着力践行“四个一”:铸就一片赤诚,服务“三农”;抓好一支队伍,搞好培训;守住一块阵地,办出特色;精绣一面旗帜,争先创优。内乡县农广校在全南阳市13个县(市区)当中,各项工作名列前茅。办校以来,斩获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级校、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先进集体、全省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先进单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先进集体等荣誉90多个。
“1980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成立,1981年内乡农广校就应运而生,43年来,内乡农广校始终高举农民教育大旗,培养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办学成绩在全国县级农广校中名列前茅。”现任内乡县农广校校长朱晓波骄傲地说,经推荐,2024年5月内乡县农广校成为南阳市申报“全国农广校典型校”的唯一一家县级农广校;2024年9月2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播(2024)56号文件,正式命名内乡县农广校为“全国农广校典型校”。
朱晓波的骄傲源自于内乡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1981年内乡农广校创立至今一直被县委确定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2000年加挂“内乡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牌子。2013年建成南阳市县级农广校唯一的专用机站。“县里每年的农民培训目标都写进县政府工作报告,县财政每年预算拨付内乡农广校工作经费。每年县财政还拿出100多万元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广校体制机制建设,这是县农广校能够发展得快、发展得好的最重要的后盾和保障。”朱晓波如实说。
农广校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专教育就是立校之本。从一组数字中,可以直观感受到内乡县农广校的不凡业绩:自1981年建校以来,已招收培养农学、果蔬、畜牧、兽医、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20个专业6634名学员,现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截至目前,该校已累计培养3000多名农村基层管理干部和农业技术干部,9万多名农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带头人,15000多名农业科技示范户,12000多名农民经纪人。学员群体中涌现出一批县级及以上劳模7人,县级及以上人大代表73人、政协委员36人。比如:学员王建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被推选为子育村支书、省人大代表;学员王金贵带领群众发展林果产业,被推选为后坪村支书、市人大代表;学员王建立,带领村民发展黄酒产业,被推选为花园村支书、县人大代表;学员周士勇带领村民发展蔬菜产业,被推选为大周村支书、县劳模;学员郭建森科技创新办企业,成长为河南华福包装科技公司总裁、市劳模、县人大代表;学员袁小会创办扶贫切纸车间,被推选为流峪村支书、县劳模、县人大代表;学员李庆元发展核桃产业,被推选为县政协常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内乡“有文化”的农民异彩纷呈,八仙过海名显其能,成为内乡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办校的目标】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乡村振兴”经党的十九大上升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最主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00年前后,全国打工潮起潮涌,农民工就业形势向有利于中职教育的方向迅速转变。内乡县农广校审时度势,将中专招生作为工作的突破口,规划了“三年晋级国家A类校”的工作目标,多形式开展招生宣传,结合乡村实际情况,办学形式也多种多样——绿色证书培训:1996年项目启动后,平均每年培训2000人,累计培训2万余名“绿色证书”学员;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80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6000人;阳光工程培训:2004年以来先后培训宾馆餐厅服务员、电动缝纫、计算机应用、果桑茶菜园艺工、病虫害专业防治员、合作社管理员、农村经纪人、沼气工、畜禽繁殖员、动物防疫员等近20个专业10380名学员;温暖工程培训5000人;雨露计划培训:2005年该项目实施以来,共培训计算机操作、电动缝纫、服装加工等专业学员4400余人;退耕还林培训:2008年以来连续八年实施退耕还林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农民5150人;实用技术培训:以“三进村”为载体,围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每年开展公益性培训3000人,指导带动1万人次。
2008年,在全国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中,内乡县农广校被评为省级A类学校。2009年4月,通过中央校评估验收,成功晋级国家级A类学校。中央农广校将内乡县农广校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这是对内乡县农广校办学效益的肯定。2009年起,内乡县农广校率先承接省农广校“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至2012年4年共招生1600余人,送教下乡,进村办学,遍布全县16个乡镇288个行政村,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储备了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乡县农广校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为总体目标,探索出了一条以区域经济主导产业为依托的“一点两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对筛选出的学员,分产业、按区域分成教学班,每班控制在100人以内,教学地点大多设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基地。“一点”是以主导产业为立足点,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两线”,一是技术技能路线,即从种到收,依据农业生产技术环节和农时季节开展培训,二是经营管理路线,即从生产决策、成本核算过程开展培训。
2021年以来,内乡县农广校创办国家级田间学校2家、省级田间学校2家、市级田间学校13家、县级田间学校32家。其中,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中以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河南省南阳市伏牛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被评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内乡农广校积极探索“培训机构+主导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按照“一乡一品”,打造特色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借助这些“没有围墙的大学”,采取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培训方法,积极开展“科技下村”、“科技入户”活动。并按照授课内容、实训类型,分别在内乡县中以高效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牧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福瑞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隆(南阳)茶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伏牛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农民田间学校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技术技能素质素养培训班,把实践课堂搬进高产示范田、现代生态园,搬进日光温室大棚进行现场教学,手把手指导,使学员们一听就会,一看就懂。内乡县创新农民田间学校实训模式,通过实践教学使农广校育才强农工作别有特色,成效显著,农民朋友争相参训,兄弟县市也纷纷到内乡田间学校观摩学习。
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训,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内乡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逐渐发展壮大,经过培训后的职业农民如虎添翼,在农业生产中大展宏图,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2018年以来,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网络公开报道内乡县农广校学员,诸如王建伟、王金贵、王建立、马灵芝、郑雪刚、雷红涛、周士勇、封存基、杨慧、许志飞等内乡新型职业农民典型事迹的文章350多篇,社会反响强烈,人们对内乡农广校刮目相看。
2024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从1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群体中遴选出百名典型,集中编写《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百名典型》从书,集中展示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果。其中《李庆元:“良心牌”核桃油》、《徐红飞:让高素质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张长海:当好农民的“田保姆”》等典型人物均是内乡农广校学员。
2008年以来,农广校办学工作不断上台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2008—2021年连续被省校评为“先进办学单位”、“农民科技培训先进集体”、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先进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等等。
【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办校的愿景】
党的二十大向世界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离不开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内乡县农广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结合内乡县农业产业格局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围绕三大产业领域,探索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模式,着力培育内乡县农业新质生产力。2021年财政拨付内乡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训费30万元,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2023年内乡农广校培育高素质农民964人,承担培育高素质农民全县任务的100%。2023年至2024年冬春,内乡农广校聘请农业科技专家35人莅临15个乡镇,开展小麦田间管理、“两花三桃多元果”等林果嫁接等农业科技培训共79场次、3780多人次,还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科技手段,实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35000多人次。2024年,成功申报《内乡县 2024-2025 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财政拨付160万元,重点开办现代化生猪养殖暨屠宰加工、数智化蔬菜种植暨现代设施农业管理、农村电子商务暨智慧物流配送等培训班,在全县遴选培育 100 名学员,在两年培养期内协议帮带600人、通过产业平台辐射带动2000人次。
43年来,内乡县农广校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办学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内乡县乃至河南省农民赞不绝口的品牌学校。目前,全县农广校毕业学生中,有的成了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有的成了乡村的主要领导,有的成了种植大户、高产大王,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有用人才和中坚力量。高素质农民培训硕果纷呈,李玉恒、朱海听、苗俊亚、张长海、王建伟、王建立、马灵芝、陈红波等新时代新型农民群体早已成为内乡“三农”领域“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特别是:2023年,中央电视台17频道(农业节目)莅临内乡采访报道了内乡科技型“新农人”典型——《“慧”种地的朱海听——内乡县农广校学员、“无人机种田能手”朱海听》、《“新农人”的致富“农经”—— 内乡县农广校学员、众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恒》,《经济日报》以《“新农人”的种地“新花样”》同步报道。
尤其是:通过内乡县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训,内乡高标准农田种养循环示范区以种养循环为基,着力打造资源综合利用的绿色生态。依托牧原沼液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基于周边14个养猪场,每年可生产有机肥2000多吨、产生水肥200万吨左右的优势,按照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就地利用的要求,进行测土配方测算;并对标应用荷兰、丹麦先进粪污治理和以色列节水灌溉等国际标准,在土壤浅旋、翻耕25cm、翻耕30cm等三个阶段,进行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和养殖场发酵粪肥,实现了“猪养田、田养猪”的生态链网重构。内乡示范区实现亩均农业用水节约30%、化学肥料使用量减少50%、耕地地力提升20%以上,粮食增产25%,达到“吨粮田”标准。2023年,内乡示范区“数字化种养循环”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案例”;2023年内乡县被授予“全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内乡模式”被写入省委2023年1号文件、全省推广……内乡被授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粮食产量连年保持在8亿斤。
更靓丽的是:2024年内乡牧原氨基酸等合成生物项目加持国家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内乡乃至河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样板,成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标杆。内乡牧原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牧原高标准农田,业已成为省市县农广校重点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近年来,“科技种田地生金”成为共识,内乡外出务工农民对科技种田趋之若鹜,心向往之,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内乡模式”已显雏形,高素质农民培训“内乡模式”业已闻名全国。